<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八点半从甘泉县城出发,中午十一点到达山西吉县壶口镇,午餐后去了克难城。克难城,原来叫南村坡,位于山西省吉县城西北39公里处,距黄河壶口瀑布10公里,抗日战争期间(1940年—1945年)曾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司令部、山西省政府、太原绥靖公署、民族革命同志会驻地,阎锡山因南村与“难存”谐音,将其更名为克难城、克难坡,喻意“克服国难”。据介绍,克难城是由六条沟组成的黄土山沟山梁,共修建了99孔石窑洞和2000多孔土窑洞,地下秘密通道64条,现只发现6条主密道,西门西新沟可直接通向黄河边的马粪滩渡口。1937年11月8日,太原被侵华日军攻陷,太原失守后,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退至临汾,之后又退到隰县、吉县小河畔、陕西宜川秋林、吉县克难坡等地,最后在克难坡驻扎长达5年半,克难坡成为山西抗战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当时克难城里不仅有军政机关,还有医院、大学、发电厂、纺织厂、报社、电话局等,还有些单位驻地,延伸到克难坡附近的村庄,如古贤沟驻有随部医院的病房和歌剧队,评枪队,文城驻有驮骡队、修路队,小圪塔驻有八路军办事处,南村驻有附员室、宪兵司令部和侯讯室,宋家坡驻有集训队,留村驻有政治交通局等等,最多时容纳了两万多人。 克难城独特的战略选址和严密的攻防布局,反映了当时抗战的残酷、艰难和惨烈。</p> <p class="ql-block"> 从壶口瀑布沿黄河一号公路走四五公里离开旅游道后,拐进山里经过五六公里七弯八拐的盘山道就到了克难城</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进克难城的隧道口,仅能通过一辆小车。</p> <p class="ql-block">隧道侧边各有三个共六个这样的洞错开分布,约有三米深,估计是卫兵执勤用的</p> <p class="ql-block">穿过大约百把米的隧道就进入克难城了</p> <p class="ql-block">通过长长的通道到达克难城建筑群,第一个看到的是杨经略祠。杨经略祠是阎锡山纪念金末隰吉便宜经略使(官名)杨贞的祠堂。杨贞金末元初曾在克难城附近建牛心寨抵抗元军,兵败后与家人均自尽殉国。阎锡山为宣扬其忠君思想,专为杨贞修建祠堂即杨经略祠,予以纪念。</p> <p class="ql-block">山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p> <p class="ql-block"> 实干堂,是主持会议办公地,堂前有广场,阎锡山每天早上举行朝会、发号施令之处,间或亦在台前场地召开大会或举办晚会。</p> <p class="ql-block"> 八大处是国民革命第二战区司令部机关,内设有参谋处、机要处、军需处、军务处、粮秣处、服装处、副官处、文件稽督处、会计处、省银行、参事室等机构, 是当时国民革命第二战区司令部处理日常事务的首脑机构。</p> <p class="ql-block">万能洞,机关大食堂和文娱活动室,类似现在的多功能厅</p> <p class="ql-block"> 忠烈祠是克难城石质建筑中修建得最庄严的一座,是阎锡山纪念烈士,举办祭祀活动的场所。祠堂内供有抗战烈士牌位,祠堂下建有九级台阶,因“九”为“极阳数”,阎锡山修九级台阶,是对烈士敬重之意。祠堂前石柱上刻有两副对联,一副上联是:“千秋庙貌光华胄”, 下联是:“九曲涛声壮国魂”;另一幅上联是:“百战鼓鼙思壮士”,下联是: “三河袍泽仰英灵”。 </p> <p class="ql-block"> 赵公馆是时任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的住处。建有6孔石碹土窑洞。除赵戴文的寝室、会议室之外,其它密洞为参事徐培峰、白怀俭,秘书蒋云青,副官王海居住处。赵戴文在克难城没有自己的警卫队和个人膳房,均由阎公馆兼办。</p> <p class="ql-block">伙房窑洞</p> <p class="ql-block">赵公馆隔壁就是阎公馆</p> <p class="ql-block"> 烟窖是存放大烟土(鸦片)的库房。 民国时期,大烟土的价格相当于“黄金”,是国民革命第二战区经费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说二战区的部分枪支、弹药、 药品、粮食均由大烟土交换而来。</p> <p class="ql-block"> 阎公馆为阎锡山的生活、办公地点, 共建有七孔石碹土密洞,最西边第一孔窑洞是“五妹子”阎慧卿的住处;第二孔至第五孔窑洞为连通套间,是阎锡山的卧室、会议室、会客室;第六孔是医务室; 第七孔是侍卫人员住处。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克难城有地下秘密通道64条,现已发现秘道主道6条。这里是阎锡山的专用秘道,秘道七股八叉,四通八达,总长7华里,是阎锡山的防御工事之一。 </p> <p class="ql-block">阎锡山专用密道出口</p> <p class="ql-block"> 克难坡的后山建有一座石亭,被阎锡山命名为“望河亭”。亭前石柱上有阎锡山亲书的对联,上联为:裘带偶登临,看黄流澎湃,直下龙门,走石扬波,阅不尽千古英雄人物;下联为:风云莽辽阔,正胡马纵横,欲窥壶口,抽刀断水,誓收复万里破碎山河;横批是:北天一柱。</p> <p class="ql-block">通向望河亭的山路</p> <p class="ql-block">望河亭看黄河,河对面就是陕西宜川</p> <p class="ql-block">望河亭那里风真大,头发按都按不住,哈哈</p> <p class="ql-block">从望河亭往回走,转过弯来就是进步室,是阎锡山对高级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反省自身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真理室、竞赛室取意于阎锡山提出的“真理辩证”和“革命竞赛”。真理室是阎锡山的理论研究院,还是一个小型图书馆。竟赛室是十三高干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克难室,是民族革命同志会的办公地点,也是同志会的最高权力机关。 会长:阎锡山;副会长:赵戴文</p> <p class="ql-block"> 阳光下,回首阎公馆小门、伙房和赵公馆外墙</p> <p class="ql-block"> 历史人物我等无法评价,但在望河亭墙上看到阎锡山的一条治家格言很有意思。阎锡山编写了大量的治家格言,以训诫族人,这是的其中一条。</p> <p class="ql-block"> 返回酒店途中,黄河岸边远观滚滚黄河水冲向壶口卷起的冲天水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