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二)

健步如飞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星堆出土考古文物展</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博物馆通往“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馆的入口处,排起了蜿蜒曲折的长龙,我们也好奇地卷入滚滚人流中。人流缓缓移动大约四、五十分钟后,才进入展馆大厅。馆内人山人海、摩肩擦踵,堪比集市。据介绍这个展览自6月份以来,已接待百余万人次,最多时展厅接待量达3.4万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已在国人心目中掀起热潮,网上浏览也成热点,十足的网红打卡处。去不上原址,在此一观也可一饱眼福。</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星堆成为热点,不仅是因为它数量之多、年代之久,更重要的是它器物造型之奇特、制造工艺之精湛令人瞠目,表现出一种惊诧的神秘感,并提出一系列的未解之谜。这些因素促使人们渴望一睹为快,了却心愿。</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四川省广汉市的一片田野中,一处来自三千多年前的遗址在这里悄然沉睡,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一次偶然发现,才使它们慢慢的沉唾中苏醒。这次发现震惊了整个考古界,因为它展示了一个与中原文明截然不同的古代文化,与历来的考古发现大不相同。在此给中国考古界人士提出了三星堆的不解之谜。</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三星堆早期出土的玉璧</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7年,四川省广汉农民燕道诚在自己家院子周围的水沟里意外发现了一些古怪的石器和玉器。他立即上报,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发现的玉璋、玉环及陶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时的考古条件十分有限,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美国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从1934年起,带领考古人员对这一遗址进行了初步发掘,一共出土了600多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造型独特,花纹也很特别,其精美程度和数量使人惊叹。同时也为三星堆遗址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时出土的陶器</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6年受抗日战争的影响,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工作被迫中止。通过这次考古发掘,葛维汉等提出了“太平场遗址”和“广汉文化”的概念,明确其年代范围为铜石并用时代至西周时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之后的十余年里,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及专业队伍的迅速扩充,三星堆遗址分别于1956、1961、1963年开展了三次考古工作。起初,由于缺乏对遗址整体的把握,曾将遗址的南、北两部分分别命名为“三星堆遗址”和“横梁子遗址”。1963年将月亮湾地点考古发掘遗存命名为“月亮湾二期文化”。后期,考古界基本形成了三星堆遗址的整体概念。这反映出认识事物从浅显到逐渐深刻的规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青铜眼形器(商)出土于1986年二号坑。这类眼形器共有三种不同形状,其功能和象征意义难作结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0年代,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以构建三星堆遗址分期体系与考古学文化序列为目标,对因当地砖瓦厂取土破坏严重的三星堆地点,分别开展了六次抢救性考古发掘,最终构建起三星堆遗址完整的分期体系并一直延续至今。铸铜作坊、玉石器作坊、祭祀坑等相关遗存的发现,也为后续的考古工作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线索。从此,“三星堆遗址”、“三星堆文化”正式命名并被广泛认可。</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2021年三星堆遗址三号坑出土的青铜神兽(商)。后肢缺失。</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6年7、8月发现三星堆一号坑、二号坑,其中出土大量的青铜器,包括大铜立人、青铜神器、青铜面具等。这些代表三星堆精神世界的文物一经面世,即因其独树一帜的器物特征引起极大轰动,也使三星堆从众多中国考古学文化中脱颖而出。1987年11月又发观仓包包(当地地名)坑。这些考古发现让研究者得以进一步了解三星堆遗址的祭祀行为与祭祀体系。</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于1986年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大立人的发掘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青铜大立人像,通高262厘米,人身高172厘米,重约180公斤。人像身体中空,光脚站在怪兽底座上,形象典雅庄严,是世界上同时期最大的青铜人像。</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关于其真实身份,学术界还无答案。有人认为是古蜀王像,也有人认为是巫师之长;更有人说是神的代表,是神权和王权的最高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0年代至2010左右,在对城墙的考古发掘之外,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还对三星堆遗址周边区域开展了大面积考古调查和部分发掘。考古工作者大致明确了仁胜村墓地、月亮湾、三星堆、青关山等相关遗迹地点特征,三星堆都邑性质初步确认。</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星堆文物出土以后,给人们打开一个新的世界。大量的玉器、各种发样的青铜头像、造型奇特的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神兽等,令人惊叹。考古工作者通过对遗址区的持续发掘,对部分文物的修复以及不断深入的研究,逐渐揭开了璀璨而辉煌的古蜀文化面纱。对于三星堆这样大型遗址,即使经过多年的发掘,也只能揭开很小一部分,学者们只能以管窥豹,通过发掘地点所获资料和信息,结合古代文献描述来解释文化内涵。而三星堆的本来面貌比目前所知要复杂的多。</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神树共有八棵,其中一号神树高达3976厘米,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它在岁月的侵蚀下已残破不堪,由2497块碎片组成。经过专业人员的精心修复与重建,恢复了它昔日的光彩。神树是古蜀文明的瑰宝,是青铜铸造工艺的巅峰之作,是人类智慧与匠心的结晶。但是它的功用和象征意义不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与周边文化存在明显差异,显示了三星堆文化的独特性。但是作为古蜀文化的代表,三星堆也吸纳了周边地区不同族群的不同文化,体现出海纳百川、融汇贯通的包容性与创新性。三星堆的独特性,使其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下最耀眼的星辰;三星堆的包容性与创新性,也使其成为人们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特征、文化原动力的最佳标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青铜神树散碎的零件,靠专业技术人员的修复和拼凑复原。</span></p> <p class="ql-block">太阳形器 1986年二号坑出土。太阳形器出土时全部被砸碎并经火焚烧,从残件中能识别出六件,经修复复原两件,构型完全一致。这种形制的器物从未见于以往的出土文物。其与同坑出土的铜神坛上的“太阳芒纹”,形式相似,整体图像也与四川珙县婪人悬棺墓岩画及我国南方地区出土铜鼓的太阳符号颇为相像。因之发掘者将其定名为“太阳形器”。推测它是常设在古蜀国神庙中的神器,或用于祭祀仪式,钉挂在某种物体之上,作为太阳象征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也有研究认为此器的形式构成不是太阳象征,而是车轮。还有观点认为是用于军事作战时盾牌上的盾饰品。</p> <p class="ql-block">青铜纵目大面具(商)</p> <p class="ql-block">戴冠纵目青铜面具(商)二号坑出土。目前所知的纵目面具共三件。此面具双眼斜长,眼球凸出,额上有高约七十厘米的卷云形饰。出土时均有眉眼描黑,口涂朱砂痕迹,面具侧面及眼、耳等部位为嵌铸而成。</p> <p class="ql-block">青铜面具(商)</p> <p class="ql-block">圆头、平头戴金面具青铜人头像(商)头像高约41厘米,面部贴有金箔,金箔轻薄如纸,光滑细腻。金面罩与青铜人像完美结合,展现了古蜀人高超的金属加工技艺。</p> <p class="ql-block">龟背网格青铜器 这件物品究竟为何物,至今专家们并无准确说法。出土于七号坑。其最大的疑问就是它身上的焊接技术。考古学家经过仔细研究,认为该器的主体架构是通过焊接工艺做出,而焊接技术是1885年才出现的。三星堆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有了这项技艺,实在是不可思议!</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鸟</p> <p class="ql-block">神兽立人青铜像</p> <p class="ql-block">黄金面具 面具薄如蝉翼,宽37.2厘米,高16.5厘米,重约100克。眉眼缕空,两耳轮廓圆润,鼻梁高挺,嘴形大而微张,造型威严神圣。在黄金开采及冶炼技术尚未出现的古代,这些黄金如何得来?如何制作出来?是摆在专家们面前的一道课题。</p> <p class="ql-block">陶猪 此物为陶制,似为猪的抽象。是伺养的家猪还是野猪?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神兽立人青铜像</p> <p class="ql-block">铜制蛇</p> <p class="ql-block">网传三星堆肌肉男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中,一尊肌肉发达、形体健硕的立人铜像引起人们关注,网传“肌肉男”。</p> <p class="ql-block">青铜面具</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坛 据分折应该是古蜀人的祭祀用品,具体功能和作用不详。</p> <p class="ql-block">各种黄金饰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三星堆发现以来,始终有一个问题萦绕着人们:三星堆所代表的文化从哪里而来,又到哪里去了?随着系统性的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成都平原从宝墩文化到三星堆文化、再到金沙文化的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逐渐清晰,表明成都平原是先秦时期长江上游文明起源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自2001年初以来,已揭示出大型建筑遗址、祭祀场所、居住地及大型墓地等,出土有金、玉、石、象牙、漆器以及数以万计的陶片,重以吨计的象牙,大量的野猪獠牙和鹿角等。将三星堆与金沙遗址出土器物简单比较,就能看出两者之间的文化联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星堆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信仰崇拜的文物,这些文物集中出土于八个坑,即1986年发掘的两个坑以及正在发掘的六个坑。就目前的情况看,三星堆八个坑并非同时下埋,有早晚之别。因此它们可能是不同代际祭祀行为过程的记录,显示了不同代际的祭祀行为、祭祀方式或祭祀对象的行为过程及其间的差别。从出土器物看,可能包括太阳、树木、山川、鸟、蛇等自然崇拜。其中的大神兽及神坛样的文物,充分展现出古蜀人高度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星堆的考古发掘,对考古学家以及参观的人们提出了诸多疑问:一,三星堆出土的众多文物种类繁多,制作工艺精湛,展示了古蜀人高度发展的科技水平和独特的审美观念。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二,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有何关联?虽然二者之间似乎存在一点相同之处,但差距还是很大的。这些异同之处是如何互相影响和接触的?三,三星堆人的来历与身份,这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他们是中原地区的移民还是夏商朝的后裔?还是西南地区的土著居民、古蜀人的祖先?四,三星堆器物的用途何在?遗址中的祭祀坑出土了大量破碎文物,它们是为祖先的祭祀品?还是自然灾害的侵害?亦或是防护珍贵文化遗产不受外来入侵者抢掠的埋藏?五,古蜀国人最终去了哪里?为什么至今未见其文化传承?专家们试图用各钟分析、猜测来解释,但最终还是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然,这些答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过程,由诸多因素共同形成。经过几代考古人的不懈追求和薪传接力,随着考古实践的不断深入,以三星堆——金沙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的面貌日渐清晰,更多的秘密将逐渐被揭示,为深刻理解灿若星空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增添一些重要实证。</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伴月三星”昔日广汉的这一美景令人流连,而今天的三星堆文化又更令世人惊叹!近百年来的发掘、研究,一再惊醒天下。神秘的器型、令人费解的埋葬坑、鬼斧神工的技艺……,其源何在?其流何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已知的越多,未知的也就越多。对巴蜀文明的研究、解读和传播仅仅是开始,还有更多的待解之谜,还会有更多的考古发现,期待着人们去解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虽然我们并未亲临广汉三星堆遗址现场,也许展品是仿真复制品,但它带给我们的震撼是相同的,大有亲临实境之感。华夏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又一次如醍醐灌顶般对我们进行了洗礼。这些中华文明的宝贵精神财富,就是我们中国文化数千年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的源泉所在。</span></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有感</p><p class="ql-block">三星伴月数千年,</p><p class="ql-block">古蜀文明隐此间。</p><p class="ql-block">破土出珍热小邑,</p><p class="ql-block">惊人诧世异中原。</p><p class="ql-block">称奇道怪华族少,</p><p class="ql-block">鬼斧神工世界先。</p><p class="ql-block">五帝三皇皆为祖,</p><p class="ql-block">深研广探解谜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9.18.于锦州</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