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0916,我们第二次来到铁岭游玩,在从开原到铁岭的路上,搜到了铁岭银冈书院,距今有360多年的历史,周总理少年时曾在这里读过书,……立刻决定下站就在这里。</p><p class="ql-block">到达银冈书院已经下午3点半多了,一进院,我便被震撼啦……</p> <p class="ql-block"> 银冈书院位于铁岭市城区南部的银州区银冈小区,地处龙首山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银冈书院历史久远,英才天下,是清代著名的五大书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河南嵩阳书院、湖南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和江西白鹿洞书院)</span>之一,是关东第一书院,在东北教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因周恩来总理曾就读于这里而远近闻名。</p><p class="ql-block"> 银冈书院的创建者为清顺治年间进士、湖广道御史郝浴,少有才名,为人刚直不阿。巡抚四川期间,因弹劾当时权贵吴三桂,于顺治十一年九月贬谪奉天。顺治十五年携家来到铁岭,在南门内自建的居室于此,自授门额为“致知格物之堂”,讲学授徒,广交学者名流。</p><p class="ql-block"> 郝浴在铁岭居住了近十八年,直到康熙十四年吴三桂反清被诛,才得以官复原职。康熙十四年,郝浴离开铁岭的时候,把自家居所献给铁岭人作为士子读书处,把“致知格物之堂”改称“银冈书院”,并“手记岁月”,著《银冈书院记》留于铁岭。为了使银冈书院的讲学活动继续下去,他把在铁岭生活18年所购置的225亩土地献给书院,留为生肄业之资。郝浴走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他的书房辟为郝公祠,用来供奉和祭祠。 </p><p class="ql-block"> 银冈书院当年是郝浴的宅院,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四合套院,现有教学室25间,书院斋房15间,影壁,垂花门各一处,碑廊75米,雕塑4组。上屋正房三间为文昌宫,院内有东、西厢房各三间,东侧先被称东斋房,曾为各斋长办公之所,后为书院学堂,西厢房现有《钦定古今图书集成》240函存于其中,是银冈书院文化的精华所在。而刻在碑阴上的《书院新添书籍》一文,是目前大陆现存的唯一书目碑,书院的镇馆之宝。正房与东、西厢房之间,有东、西月门通二进套院和东、西两院。二进套院的郝公祠位于文昌宫正北,面阔三间,房前挂有郝浴自题草书“致知格物之堂”匾额。这里曾是郝浴昔日讲学场所,“致知格物”是郝浴的座右铭,也是他的办学宗旨。</p><p class="ql-block"> 后银冈书院历经变迁,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在郝浴之子郝林及铁岭县令等名人先后上疏恢复银冈书院的请求下。银冈书院得以恢复,并得以增修增筑。</p><p class="ql-block"> 经各代皇家拨款和募资维修扩建及1715年的大修和1890年的扩建,银冈书院最终定型为今天人们所看到的形貎。改革开放后,书院的第三次改头换面——书院的西院增设了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院东侧有一块石碑《银冈书院修复碑记》。在院中央,有一尊白色花岗岩的周恩来雕像。院西侧有厢房8间,为《历史伟人周恩来业绩展》,介绍了周恩来总理光辉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一进院大门两侧,东侧魁星亭,西侧是纸炉。</p> <p class="ql-block">魁星亭是历代书院为供奉主文运之神造像,魁星最初称为奎即二十八星宿之奎宿,“奎主文章”,魁星脚下的大鳌,形似鲤鱼,有“独占鳌头”和“鲤鱼跳龙门”的寓意,魁星就成了科举时代读书人心中的主神。</p> <p class="ql-block">大门楼内门后有门役(门卫),门前设有铜钟。</p> <p class="ql-block">致知格物:司马迁《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本义是要人们通过修养,排除错误思想、错误观念、错误的方式方法,达到对事物的透彻认识和理解,对事物进程的正确把握。即正确认识与行为的统一,认识是重要的,按正确的认识去实践更重要。其本意是以育人为本,重在教育修身,而不是专为科举和仕进,可以说这在清代是难能可贵的。</p> <p class="ql-block">银冈书院全景壁画</p> <p class="ql-block">银冈书院东院—银园</p> <p class="ql-block">长廊上设有铁岭八景的壁画和题诗。</p> <p class="ql-block">西院增设周总理少年读书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铁岭银冈书院是一座360多年历史的古代书院,是东北地区最早引入西方教育的学校之一,1910年,一代伟人周恩来12岁时来到银冈书院求学,正是铁岭学届爱国活动空前高涨时期,岳飞的《满江红》,夏颂莱的《何日醒》,还有《快猛醒》等歌曲,都是在银冈书院学会的。“致知格物”的训导陶冶了周恩来儒雅的风范。</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字翔宇,幼名大鸾,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祖籍浙江绍兴。祖父周起魁曾任山阳县知事,在周恩来出世后不久病故,家境逐渐破落。父亲周贻能,母亲万氏。周恩来不满半岁时,过继给病重的叔父周贻淦。不久,嗣父去世,由嗣母陈氏抚育。陈氏出身于贫寒的书香门第,性格文静,才学出众,会书画,好诗文,对周恩来的抚育倾注了全部心血。周恩来12岁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1910年),</span>在东北做职员的伯父<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贻赓(无子女),通信中非常喜爱这个侄子的才学,</span>托人将他带到沈阳,供他上学。</p> <p class="ql-block">周总理在银冈书院学习半年,便转到沈阳学习,共2年。</p> <p class="ql-block">第二展厅,1962年6月15日,阔别52年,周总理重回铁岭考察,那龙首山,柴河水以及银冈书院都让周总理眷念不忘,称铁岭是他的第二故乡。</p> <p class="ql-block">第三展厅</p> <p class="ql-block">银冈书院不仅是一处古迹,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曾培养出许多才子佳人,如清代名将赵尔巽、辛亥革命志士张榕等。这里曾是东北革命活动的据点之一,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革命传统气息。</p> <p class="ql-block">走出银冈书院,看见了铁岭博物馆,赶上节假日闭馆,甚感可惜,还有那龙首山,听说还有纪念金兀术的调兵山,从小听大鼓书金兀术可不是好人哦。感觉都想看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