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山(张法桂/文)

西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火焰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法桂/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个地方,顿觉炎热,遇到一位长者问道:“敢问公公,贵处遇秋,何返炎热?长者道:“敝地唤做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唐三藏又道:“火焰山却在那边?可阻西去之路?”老者回道:“西方却去不得。那山离此有60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800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即使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三藏闻言,大惊失色。再一打听,想要过山,非得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扇灭大火后方可通过。</p><p class="ql-block"> 于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便由此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 为了把故事写得曲折生动,吴承恩在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之前故意埋下伏笔,先安排红孩儿想吃唐僧肉,被孙悟空降伏,孙悟空因此得罪了铁扇公主和牛魔王,你把人家的儿子降服了,今天又来找人家借芭蕉扇,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于是,当孙悟空第一次去借扇时,铁扇公主就挥动芭蕉扇,把孙悟空扇到五万四千里之外,还差点烧焦了皮毛。第二次,孙悟空变成牛魔王的模样好不容易取得成功,却又被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宝扇。第三次去借扇,牛魔王与铁扇公主齐心护宝,孙悟空大战牛魔王,八戒、沙僧、哪吒及诸天神一齐上前助战,最后打得牛魔王现出原形,孙悟空这才借到芭蕉扇,用扇子扇灭山火。师徒四人,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继续踏上西行之路。</p><p class="ql-block"> 一座火焰山,一部《西游记》,四个取经人,在新疆吐鲁番演绎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神话故事。这个神话,鲜活了一道荒岭,成就了火焰山的大名,那火焰烧出了唐僧的坚定信念,孙悟空的赤胆忠心,还有牛魔王和铁扇公主朴素的父子与母子亲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信很多人都认为《西游记》这部小说里的火焰山只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文中那位老者对唐三藏说的“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即使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也纯属是一种文学上的虚构。而如今真正抵达这里,才知小说的作者吴承恩并非是凭空臆造。</p><p class="ql-block"> 来到火焰山脚下,远远望去,整个山体的外形十分奇特,就像一簇簇正在燃烧的火焰,又好似一条正在喷火的巨龙。整个山脉的颜色呈赤红色,和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山完全不同。山上光秃秃的,寸草不生,绵延的群山上无一丝绿色。在烈日的照射下,炽热的气流滚滚上升,仿佛是永远也不会熄灭。</p><p class="ql-block"> 传说中唐僧取经路过时的拴马桩,一柱凌空屹立于山谷之内,远处一片平顶的山坡,则是唐僧上马的踏脚石,拴马桩东,隔着峡谷有一高峰顶着一块活像长嘴的巨石,人称“八戒石”。据景区的资料介绍,火焰山峡谷断崖上还有一个石窟,它是吐鲁番古人敬献佛祖的美丽画廊——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这是目前我国境内最大的回鹘佛教遗址。此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期,是西域佛教中心之一。唐代时称“宁戎窟”,后改名为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心里不禁自问,不知有多少人来过这里敬拜佛祖,又有多少生命往返在这无人踏入的火焰山。据说,随着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后,佛教渐渐衰落,在异教冲突中,洞窟中的壁画遭到严重破坏,至今面目全非,无法修复。</p><p class="ql-block"> 来到山前,一块不规则的宽大平整的石头上,写着“火焰山”三个犹如正在燃烧的火苗一样的大字,旁边还牵着几块小山石。景点通道两侧有几幅浮雕,描述着唐僧西天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通道的尽头,是唐僧一行人的几尊雕像,栩栩如生。只见孙悟空的雕像,头戴紧箍咒,一手拿着如意金箍棒,一手搭“凉棚”,金鸡独立,他是在铁扇公主和牛魔王面前吃了亏,此刻,难道是在看他的救兵来了没有吗?唐僧身穿金色袈裟,还不忘佛家人的礼仪,捧着经书津津有味地读着,猪八戒两手捂着向下垂的肚子,头上的汗珠连成线似珠子般往下落,沙和尚则双眼紧闭,手撑着头在闭目养神。兴许是因为这里的气候缘故,热气将雕像烤得微泛红光。围着这几尊雕像照相的人很多,这一群去了,那一群人又来,一波接一波地合影留念。与这几尊雕像遥遥相对的是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雕像。</p><p class="ql-block"> 绕过雕像,朝前走去,一个通往地下室的入口便出现在眼前,看到一个大约五米高的台阶上,有一根长达12米高的柱子耸立在眼前,这便是人们口中流传的“金箍棒”了。走到近前,却发现是一根获得了“吉尼斯世界之最”纪录证书的温度计,其外形酷似金箍棒。而真正使人震撼的并不是它的外形,而是它的实时温度,那天的室外温度是五十四摄氏度。这里的工作人员说,今天的气温还算是凉快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火焰山为什么会这么热呢?</p><p class="ql-block"> 我听到一个旅游团的导游在说,因为火焰山地处吐鲁番的中央,这里是一个盆地,外面的风吹不进来,里面的热气又散不出去,温度自然就高。这儿是世界第二大洼地,是几百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的,山体经过地壳运动、河水切割、风吹日晒,就变成了今天的火焰山。而且火焰山周边都是戈壁和流沙,在太阳下温度上升非常快,无法与盆地外的冷空气对流,因此很容易达到一个高温。</p><p class="ql-block"> 火焰山,为天山支脉之一,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主峰青龙嘴海拔831.7米,是中国最热的地方。据当地气象测温数据显示,夏季温度可达到47.8℃,山体阳面地表温度可达82.3℃,沙窝里可以烤熟鸡蛋。多年平均降水只有16毫米,终年不雨或雨而未觉,在这里已不足为奇,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干极”。火焰山虽高温难耐,但火山体却又是一条天然的地下水库的大坝,正是由于火焰山居中阻挡了由戈壁砾石带下渗的地下水,使潜水位抬高,在山体北缘形成一个潜水溢出带,有多处泉水出露,滋润了鄯善、连木沁、苏巴什等数块绿洲,从而也造就了吐鲁番人民的生存环境。所以,火焰山之炎热皆归因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地貌所致。</p><p class="ql-block"> 有资料显示,火焰山除了地处盆地,被戈壁沙漠包围,降水量低以外,还有一个因素便是,火焰山上有自燃的煤层。距乌鲁木齐市42公里的硫磺沟煤田,从清代光绪年间起,就“裂隙纵横,浓烟弥漫,岩隙间火焰呼呼,经年不绝。”到如今已有100多年。这个煤田1999年重新燃烧过,到2003年才被扑灭。天山一带地质活动较为剧烈,埋在地底下的煤层一旦露头,与空气接触,氧化后积热增温,引发自燃,就能酿成煤田火灾。</p><p class="ql-block"> 火焰山最热的时候到底有多热呢?据记载,1975年7月13日,相关部门在火焰山测得了49.6度的气温,这是中国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火焰山的地标温度更高,2017年7月11日,火焰山景区巨型金箍棒温度计测得地标温度高达89度,这样温度烤熟鸡蛋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火焰山真的有燃烧着的火焰,当年唐僧奉旨去西天取经路过火焰山时,也许真的遇到过大火,只是现实中根本就没有铁扇公主,也没有牛魔王,我想,关于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应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战胜自然灾害的一种美好的愿望和想象。在古代社会,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对大自然抱有一种敬畏之心,便想象出许多神话故事来解释这些现象。火焰山周围的老百姓当然非常希望有一把芭蕉扇,扇一扇,扇灭火焰,扇来习习凉风,扇来倾盆大雨,从此万物萌生,风调雨顺,万民和乐。也许,有人会嘲笑古代先民的愚昧,幻想出这样的神话故事岂不是自欺欺人吗?而我要说的是,面对大自然,我们如果连幻想都没有,怎么会有今天的电风扇、望远镜和手机呢?我们如今所拥有的这些现代物质文明,不就是《西游记》里面的芭蕉扇、千里眼和顺风耳吗?</p><p class="ql-block"> 火焰山,气势磅礴,丝绸之路在它面前穿过,亚欧之间的文明在它面前厚重绵延。在旅行家眼里,火焰山峰美山壮,深藏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是一块多姿多彩充满浓郁边关风情的乐土。在考古学家眼里,火焰山到处都是古迹,处处埋藏着文物,就是捧一把泥土,里面也能筛出陈年的故事。在地质学家眼里,火焰山就是一座地质博物馆,它作为中、新生代形成的褶皱带,在大地运动的作用下,挟裹着一个个世纪的轮回,让火焰山充满了神奇。在文学家眼里,对火焰山更是倾尽赞美之词来歌颂他,描绘它,把它写成一首诗,一本书。最典型的就是吴承恩将唐三藏西天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写进《西游记》,使火焰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成为一座天下的奇山名山。</p><p class="ql-block"> 但在我看来,如果真要从景色的角度去看,火焰山其实并没有什么多大的看头,大多的人到火焰山来,也许都和我一样,只是想见证它的存在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