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宗祠

蓝凡武

<p class="ql-block">潜经白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 (1795) 。期间曾经多次修缮, 最近的一次重修是在2008年。这座宗祠庄严宏大,青砖灰瓦,骑墙券顶,为传统的桂北砖木结构建筑。 共有前后三进及一间耳房,中间一进为正厅,前后两进稍低,大门气派肃穆威严,门额“白氏宗祠”四个大字为整块青石镌刻,笔力浑厚,刀法凝重,有大家风范。整座建筑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是目前潜经村保存最早最为完整的清末建筑。</p> <p class="ql-block">据村人说,白氏的两位祖先迁移到潜经后,曾长期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与当地人通婚,融合了当地人的风俗。由于子孙繁衍昌盛,除部分宗支迁出外,村里还有两百多户,最后经族人商议后,于乾隆六十年建立白氏宗祠,迄今已有230年。</p> <p class="ql-block">白氏宗祠的建立,源于儒家文化的影响。就桂林回族而论,明至清初随着部分回族家庭对子弟文化教育的重视,科举入仕者的不断增多,促使回族士绅阶层的形成,逐渐成为推动宗族发展的主要力量,进而致力于在宗族内部建祠。祠堂是宗族的象征和活动中心。桂林回族的白氏、以氏、张氏等都曾建有祠堂,如《桂林白氏族谱》记载,白氏在清乾隆年间经族人集资购置房产,在桂林市文昌门内文明路九十号 房产为白氏宗祠,取燕诒堂为堂名。与汉族不同,桂林回族的祠堂不陈列任何祖先牌位,不祭祀祖先,主要用于宗族议事、会族、宴请等。白氏宗祠是广西回族唯一保存下来的宗祠,也是广西唯一的祠堂与清真寺并立的回族村。</p> <p class="ql-block">据说,当时风水师选址时发现在现在白氏宗祠的前方有三座山峰,中间一座上有九座小山峰两边各有一座发白的山峰,山下是流淌的漓江。九座小峰为九头水牛,旁边两座峰为两只白虎,漓江是一条青龙。白氏宗祠则是借助“一龙二虎九牛之力”,可以永保潜经村平安无事。现白氏宗祠内藏有7块清未民初的石碑,大多为捐资的刻碑,最有历史价值的莫过于在清乾隆六十年镌刻的《宗约碑》,宗约反映了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 体现了潜经回族宗教信仰的变迁。潜经白氏宗约共11条。第一条讲“百行以孝为先”;第二条讲“世间最难得者, 兄弟须友爱笃恭, 无伤手足之雅”;第三条讲“房族中不拘从堂嫡堂伯叔辈, 俱所当尊”;第四条讲“族中无子者必择昭穆相当之人过继”;第五条讲“联姻之事同姓且不可”;第六条讲“有胡行乱为,作窃取之事者”不可入祠;第七条讲“万恶淫最为首”;第八条讲“排定名次不得潛越”取名以二十字辈分;第九条讲“春秋祭祀之期”主祭人以有功名者或族长为主祭;第十条讲“祠中所置之田”每年收入的安排管理;第十一条讲不许漏交粮税“钱粮之事,国家所必不免”。</p> <p class="ql-block">碑文结尾记述回族白氏之源流:“予族之先人, 故老流传非西粤人也。第知出于洛阳, 亦不知来自何时。考之短碣残碑, 仅见十一代之祖宗信公为始, 而以上寂无闻焉。此故代远年湮所致, 实关后人不立家庙故也。今予族众除移居别村外, 尚二百余户。虽非世家巨族, 而孝弟之道乌不可讲, 前巳己春, 商之合族, 以宗祠未建, 无以修祀。事序昭穆笃宗谊著, 雍睦为言, 咸曰:然。于是即捐丁资百五十千, 估计不敷, 随有乐输者, 又得三百千有奇。始择地于村之东南隅鸠工应料。阅一载而前后两层仅竣, 而中楹尚有待焉。一本九族, 毕集于斯, 春秋两祀, 万古不废, 后之子孙, 若慎勿怠。厥志。乾隆六十年孟冬, 上瀚嗣孙如云谨志”。</p><p class="ql-block">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白氏宗祠也在变化,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功能的改变,更是乡村文化和精神的升华。它不再仅仅是白氏宗族的象征,而是成为了全村共同的记忆和情感寄托。白氏宗祠不再是宗族议事、会族之所, 而是村里人们活动中心, 无论白氏还是其他族姓的村民, 每天都到宗祠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白氏宗祠是村里最聚人气和热闹的地方,是老人们的乐园。他们无忧无虑,日复一日乃至周而复始,仿佛数十年就一直这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p> <p class="ql-block">白氏宗祠的历史,是桂林多元文化融合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标志。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人们心中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就能够携手共创美好生活。在这个小小的宗祠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和进步的景象,也预见了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参考文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杨超《草坪潜经村的风土民情与社会变迁》2002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石春燕《桂林回族宗族的形成与特征》《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2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方素梅 《宗族、宗教与乡村社会治理——基于广西桂林市草坪回族乡潜经村的个案考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蓝凡武 忻城县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盟广西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广西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桂林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桂林市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桂林市雁山区文联副主席,桂林雁山政协书画院院长,山水师承陈玉圃先生,花鸟远宗边寿民虚谷吴昌硕诸家。以野竹写自我,以白鹅见人性,文则合为时而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