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足迹

🇨🇳【家·岁月】🇨🇳

<p class="ql-block">孙根娣大姨:本篇文章的提供者,一位爱学习,热情开朗的老支边青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母亲和所有支援边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人们。向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致以崇高的敬礼!</p><p class="ql-block"> 《父辈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作者:崔文利</p><p class="ql-block">西出(雄关)①(两千八)②,戈壁战风沙。遥想(六十八)③年前,第一批知青住下。大雪纷飞冷,地窖生霜花,荒陌盐碱变良田,学生风云叱咤。种下棉花成基地,蕃茄遍天涯。</p><p class="ql-block">而今漫步小城,高楼平地起,人车济济。君不见,二十万人齐努力,荒滩显奇迹。两鬓生白发,老了岁月,弯了身躯,却没忘记身在何地。献了青春献子孙,献了一切,只把誓言牢记。屯垦戍边!浓重的一笔,溶入了多少兵团人的回忆。粉碎了一切魑(chⅰ) 魅(Weⅰ) 魍 (Wang)魉(|ⅰang)的诡计,新疆被牢牢的握在,中国人自已的手里。我们继续,沿着父辈的足迹。"一带一路″会让奎屯更加美丽。</p><p class="ql-block">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伟大的壮举!</p><p class="ql-block">(写于2023年12月30日)</p><p class="ql-block">注:①从甘肃到新疆有三个关囗。分別是玉门关、阳关和嘉峪关。这里的雄关指嘉峪关。②嘉峪关到奎屯市的距离是二千八百里。③六十八年前就是1955年,由江苏、河南、河北三省的学生组成了第一批支边青年。</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10日教师节,阿姨送给我的红苹果,同时还给我唱了一首歌《小苹果》。我相信这辈子我都不会想到,一位82岁的妈妈还会这么“调皮”的方式给54岁的我唱这么动听的歌曲。</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17日,我儿子曹乾的妈妈聂银萍老师上午走进养老院和雷淑芳阿姨过生日,雷阿姨的儿子唐老师是聂老师的同事,也是奎屯市高级中学历史老师,唐老师走了,还是聂老师和高院长告诉我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呵护雷阿姨,94岁的雷阿姨读书认字都十分认真,我们希望阿姨的晚年也幸福如意。</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17日,这一天是八月十五,我和妈妈们在一起读四书中的大学第一段,妈妈们很开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