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文化苦旅: 新疆是个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真水无香</p><p class="ql-block"> 20240907~14</p><p class="ql-block">怕丢了,先匆匆忙忙的放上来了,容日后闲下来再整理,图片也容日后再放上来,也算留个悬念吧!😄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情篇: 西域遐想</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了,大伙说起来,最最向往的就是去新疆看看,伊斯兰教,维吾尔族、哈萨克斯坦族……异域风情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然而,真正到说走就走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的牵绊,家事国事的杂务缠身,还有到了这个年龄各自的身体条件。诸多原因,原来想着一大帮人浩浩荡荡的去新疆,结果就成行了几个人。</p><p class="ql-block">从小到老,六十年的日积月累,对西域风情的向往,是越来越强烈。比如那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到处大妈们模拟的律动新疆舞蹈, 还有小时候就好奇的喀纳斯的水怪,昆仑山的神秘,炙热的火焰山和芭蕉扇,禾木村的小木屋、原住民和袅袅升烟,独库公路无尽头的长驱直入,天池的冷水红鳟鱼,扎巴集市的红柳羊肉串、新疆大叔香美的囊、葡萄沟的葡萄还有哈密瓜西梅等等应季水果,伊犁的草原和那拉提的花海(知道不是这个季节),深情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冰山上的来客中的冰天雪地(也不是这个季节)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怀念战友,独一无二的神奇的智慧的坎儿井……一切的一切,都在期待中。</p><p class="ql-block">过几天,就可以一睹芳容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篇: 追光</p><p class="ql-block">两小时的时差,东方和内地天黑了,新疆还亮着,连高考时间都推迟两小时,从内地到新疆就好像从东到西追赶着太阳的光。</p><p class="ql-block">老公中午给包了自家收获的丝瓜肉馅饺子,好吃极了。午饭后去武宿机场,第一次坐顺风车体验感不太好,一路过关斩将的折腾才到了武宿机场。紧接着等导游取票安检上飞机,飞机经济舱感觉并不舒服。再也不想坐这经济舱了,等老娘有钱了就一定要展油活水的坐商务舱,起码腿能伸直。或者没钱就坐绿皮火车的卧铺,咣当咣当的慢慢的停停走走,在卧铺车厢里随便躺着坐着,吃点水果或者来个烧鸡,喝点小酒或者茶水咖啡,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三四个小时的时间,从山西到新疆,千山万水,我们就跨越山河湖海落地乌鲁木齐了。地接导游团队在机场接机就给了一个小小的惊喜,两个来自喀什的维吾尔族古丽美女给四个男士戴上了维吾尔族巴依老爷的四角小花帽,据说本来应该是绿帽子,为了迎合游客变成了花帽子。不过,维吾尔族家庭做客时小伙子解释说了,他们维吾尔族这个绿帽子是巴依老爷自己带的,不是巴依婆给带的,当时开玩笑的那个表情还历历在目。给18个巴依婆女士每人一条彩围巾,还在机场大厅就跳起了扭脖子的新疆维吾尔族舞 。真是歌舞新疆,几个巴依婆大妈也一激动跟着翩翩起舞,中国特色,随时随地自由奔放。</p><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的雨挺大的,中到大雨,好多路段积水有20cm深了,这应该是少雨的乌鲁木齐比较罕见的吧!乐极生悲,上了大巴回酒店,导游刚刚说我们这趟飞机是很少不晚点的航班之一,结果大巴车发生了刮蹭,等啊等,回酒店就已经9月8日了(过了24点)。呵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篇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p><p class="ql-block">天才刚刚蒙蒙亮,就出发可可托海。</p><p class="ql-block">内地六点钟天就亮了,这里八点才天亮,和内地有两小时时差。有一天我们要找超市买点日用品,一问酒店总台才知道超市商场都是十点半才会开门。真是大到无边无际啊!</p><p class="ql-block">比较一下:山西省的面积是156700平方千米,人口是35700000人;新疆的面积是1665000平方千米,人口是21800000人。新疆面积有10多个山西大,但是人口只有山西的三分之二,真正的地大物博人烟稀少。</p><p class="ql-block">匆匆忙忙吃饭,匆匆忙忙出发,今天要560公里长途奔簸、有点愁苦,但是目的地是可可托海,一首歌唱火了一个地方,千里奔赴,人们带着心中对美好爱情和生活的向往,去寻找深情的牧羊人、期待。</p><p class="ql-block">千里奔赴累吗?累,可是坐在车上看着沿途远方白雪皑皑的天山山脉,这几天新疆某些地方已经下雪了,更何况到了一定的海拔高度就是终年积雪不化的。</p><p class="ql-block">路两旁空旷的戈壁滩上偶尔有那么一条烟囱冒出的白烟,直直的升空,大漠孤烟直的意境,还有云层中透过来的太阳霞光万丈。天空由远及近,淡蓝色逐渐演变成湛蓝色,蓝的那么的透彻舒心,叹为观止。大朵大朵的洁白云朵触手可及般自由的在风中飘荡,云层在太阳光的照射加持下,越发亮晶晶的,那种感觉也是没谁了。</p><p class="ql-block">导游说今天这是在阿勒泰地区准噶尔盆地游走,沿途几乎见不到人和车,天地任我行的感觉。导游一直在费事巴拉的解说着,知识储备还行,也听的出非常热爱她的家乡,一路讲了不少我的认知以外的新知识,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一点也不差。</p><p class="ql-block">她说起塔里木河和盆地(记得去湛江上学的迎新晚会上新疆同学一个很帅的小伙子阿兹麦就是唱的塔里木河啊故乡的河,声音低沉磁性至今记忆犹新,不知道这次能不能看到塔里木河)、她说会看到不老的胡杨林、她说阿尔泰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的关系,她说红柳及肉苁蓉根、骆驼草,火力发电、她说煤炭石油天然气、她说新疆作家毕淑敏,李娟……导游讲了好多故事和哲理,还有维吾尔族女人对生活的热爱、伊犁酒、夺命(其实是个音译)大乌苏啤酒、葡萄美酒夜光杯、西域三十六国、古丝绸之路的贸易三到五年、地理上外临八国、马六甲海峡、黄皮肤白心脏亲美的新加坡、巴基斯坦瓜达尔港、霍尔果斯口岸、如今贸易十一天到二十八天、出口小商品、进口石油天然气、习近平总书记的“<span style="color:rgb(255, 0, 0);">一带一路</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0, 0);">倡议之</span>意义、中央给新疆拨款七千亿、袁隆平研究的新疆羊脂大米、拉条子、手抓饭、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故事、福兮祸所倚的道理祸兮福所倚的哲理…</p><p class="ql-block">又讲到清朝霍尔果斯口岸、果子沟、乌鲁木齐六道木、李中堂(宗棠)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被贬到了新疆)护疆双忠的故事、曾国藩儿子曾纪泽和沙俄谈判、霍尔果斯口岸果子沟、伊犁条约……</p><p class="ql-block">导游接着给我们拉呱故事,讲到罗布泊,讲到原子弹爆炸,马兰基地,儿歌马兰开花二十一就是咱们国家核弹事业钱学森们老一辈科学家奋斗一生的二十一基地。</p><p class="ql-block">还有南疆、喀什、楼兰王国、独库公路、……一切看似不经意却信手拈来,其实我知道她是做了功课的。但是即便如此,就像董宇辉的小作文一样,不是有编剧你就能演好角色讲好故事的,还是得自己本身有才加用心。这个导游不是以前见的导游只是干巴巴介绍景点,或者唱歌或者讲擦边的黄段子。而是融会贯通,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对工作的热爱,将历史地理人文国事家事家长里短的讲出来,游客的舟车劳顿也就忘记了,融洽了关系,推介了家乡,还不经意间介绍了和田玉等家乡特产,为后面做好了铺垫,这个导游我喜欢。</p><p class="ql-block">中午吃的新疆拌面,我觉得OK啦。下午可可托海其实就是额尔齐斯大峡谷,其实倒是稀松平常,一条清澈河流自谷里流淌出来,时而蓝色时而绿色,时而又奶白色,飞溅起的白色浪花里唱着欢乐的歌,令游客也心生欢喜。印象中应该是东北特有的白桦树在这里好多,可是也有不少就像得了软骨病似的东倒西歪下去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这就是原始森林里的物竞天选的常态吧!</p><p class="ql-block">额尔齐斯大峡谷也叫额尔齐斯国家矿山公园,其实是指三号铀矿坑。导游讲了当年这个铀矿的发现及开发故事。讲了苏联对这个铀矿的觊觎,我们国家和人民勒紧裤腰带还苏联外债保护了铀矿,后来才有了罗布泊原子弹的蘑菇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晚上和闺蜜外面吃了个牛肉面和羊肉串。</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三篇 </p><p class="ql-block"> 禾木小木屋.人间烟火气</p><p class="ql-block">今天起的更早,六点半,路程更长,目的地是雅丹地貌五彩滩和禾木。阿尔泰山脉和布尔津河,极美的自然环境,小木屋和原住民及袅袅炊烟。</p><p class="ql-block">中途布尔津县城吃饭,然后五彩滩再禾木。晚上住宿喀纳斯的服务区贾登峪。</p><p class="ql-block">天山山脉分开南北疆,消融雪水灌溉大疆,富养了一方民族儿女,一路上转场的大尾寒羊吃的好多花草都是药草,羊的品质才那么好,天山雪莲花是神花,是哈萨克族的爱情花。禾木大部分原住民就是哈萨克族,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自喻天鹅后裔,爱情专一,没有离婚,精神高贵,没有乞丐,毡房就是他们的住所,和蒙古包相似,但其实好多细节不一样,我自己感觉也更精致,李娟编剧马伊琍主演的(我的阿勒泰)就是哈萨克族的故事,有一句话: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生活再困也要漂亮快乐,精神世界是何其丰富,要不自愈天鹅的后裔。</p><p class="ql-block">五彩滩:雅丹地貌,很漂亮,感觉比张掖丹霞地貌更有看头。可能是因为天气的关系,今天天高云淡,雅丹地貌色彩艳丽,而且还有胡杨林和额尔齐斯河流加持。</p><p class="ql-block">虽然这个五彩滩没有张掖七彩丹霞名声大面积大,但是我还是觉得很美。这个是前几年一个香港商人投资开发的,德不配位(导游用了这个词我觉得有些对不住这位商人)去世了,现在所有权归当地政府,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幸事,对国家对大自然对游客而言。当然也应该深深地致谢这个商人的投资。</p><p class="ql-block">今天又学到了小知识。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区别。</p><p class="ql-block">形成原因不同:</p><p class="ql-block">雅丹地貌:主要是由风蚀作用形成的,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p><p class="ql-block">丹霞地貌:主要由地表流水侵蚀形成,红色砂砾岩层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的地貌。</p><p class="ql-block">地貌特征不同:</p><p class="ql-block">雅丹地貌:没有特定的颜色,形态多样,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荒漠区。</p><p class="ql-block">丹霞地貌:主要是红色,形态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等,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p><p class="ql-block">禾木村,位于新疆布尔津县喀纳斯湖畔,是图瓦人的集中生活居住地之一,是仅存的3个图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中最远和最大的村庄,总面积3040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禾木村,老鹰在天空盘旋,雪山、草甸、白桦林、清澈的布尔津河,只是没有了原住民没有了袅袅炊烟的宁静,再就是过度开发的小木屋,不过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我们在布尔津河畔嬉水,白桦林中徘徊,最后在一片片的小木屋中间游荡,空气中弥漫着羊肉和烤地瓜的浓郁香气。天上的雄鹰在踅摸,时而头顶盘旋,时而瞅准人们故意投喂抛上天的肉块俯冲接住肉块,游客看的津津乐道。我们在小木屋中间寻找美食,红柳羊肉串是必须的。</p><p class="ql-block">住宿喀纳斯的服务区贾登峪的哈萨克斯族的毡房,别有一番风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篇 神秘的喀纳斯</p><p class="ql-block">喀纳斯居住的是图瓦人,传说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亦有说是原住民或者俄罗斯后裔的。雕塑,画像,音乐,舞蹈,语言都指向蒙古人后裔。今天参观图瓦人家,招待我们的是奶茶炒青稞,观看蒙古族舞蹈、语言、歌曲,呼麦、马头琴,还有一种独特的叫做舒尔的乐器。他们自己介绍自己是蒙古族图瓦人,他们极有语言天赋,精通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英语,图瓦语。</p><p class="ql-block">接着参观喀纳斯湖,湖长24公里最宽1.9公里最深196米,湖有四道弯,湖面宽广而深邃,牛奶般淡绿色的湖水,还有湖边远山上的白雪,近处秋天层林尽染的五颜六色树木草甸,净化了眼睛也净化了心灵,烦恼抛却脑后,用眼睛给心灵来场洗涤。</p><p class="ql-block">我们乘着一种大红鱼游艇在湖面游弋,努力的乘风破浪,努力的寻找水怪。据民间传说水怪能将湖边饮水的马匹拉入水中,经过科学考察是一种大型的食肉鱼叫 大红鱼学名哲罗鲑,非常贪食,是淡水鱼中最凶猛的鱼种之一。记载前几年打捞上来一只有七米多长,普通的鱼年代久远就成精了,时不时露出水面一下,兴风作浪,于是被图瓦人演变出敬畏的美好的神秘的水怪传说。在我少女时代这个水怪就和同百慕大的神秘同等重量的深深地刻在记忆里了,所以这次新疆游寻找水怪便是我心中最重要的一课。</p><p class="ql-block">喀纳斯湖游船下来,坐区间车回返,路上有神仙湾,雾朦胧的,充满仙气。再往回,月亮湾、卧龙湾、驼颈湾,都是美好的形似,一如既往的漂亮到惊为此景只应天上有,宛如仙境落凡尘。中午吃了地道的手抓饭。</p><p class="ql-block">晚上回北屯市,这是一个地道的因兵团农十师而新兴的城市,我的心中充满敬意。</p><p class="ql-block">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部和第八师在石河子市,然后一共十四个师分布在新疆所有当地人不想去呆的地方。我们今天晚上住宿的北屯市是第十师总部,我们导游就是第十师的第三代了,她的家乡却离这里还有三百公里。今天她又给我们讲起了爷爷奶奶辈初到新疆的艰辛,讲了好几个真实的兵团战士的故事,令人油然而生敬意。讲了那个人民币上女拖拉机手艰苦卓绝奋斗的故事(名字我没有记住),讲了一个杨排长和八千湘女进新疆的故事,杨排长妻子(我忘记了名字)当年可是不情愿的被组织安排嫁给杨排长的。一车游客都想当然的以为杨导游讲的是她爷爷奶奶的故事。第二天我问了她,说不是的,我还提议她讲讲她爷爷奶奶的故事,她答应了,但是一直没有讲,也不好意思再追问了,也许是忘了也许是不愿意讲,不好多要求的。(文字数限制,接下面中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