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p><p class="ql-block">中秋节的由来</p><p class="ql-block">中秋节的来历一</p><p class="ql-block">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p><p class="ql-block">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p><p class="ql-block">中秋节的来历二</p><p class="ql-block">“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中秋节也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p><p class="ql-block">中秋节的来历三</p><p class="ql-block">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秋节。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p><p class="ql-block">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有中秋节了。不过不在八月十五,而在立秋之日。这一天,王公贵族出外打猎,将所获猎物奈把宗庙。唐化,各种书籍中均不见中秋故事的记载,到了宋代,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了。那时的中秋节“责家结锦台钳,民间争占酒楼”,就是贫穷的市民也“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从此,中秋节便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p><p class="ql-block">中秋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除汉族外,絮占、回、苏、壮、布依、朝鲜等族也过此节日。跟中因古代秋天祭月的礼制有关,中秋节在每年阴历八月十五举行,恰值三秋之中,故名。</p> <p class="ql-block">今晚的中秋节,我想大多数城市一样,都被祥云遮掩,有的城市细雨蒙蒙,但节日祝福还是有的,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还得有个过程,大家相聚在一起,吟诗煮酒欢乐一场,酒过三巡,趁着酒劲,捋一捋宁夏人最爱吃的几种面食。</p><p class="ql-block">这里就要说说银川,银川是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古称“兴庆府”、“宁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和“塞上明珠”的美誉。古老的文化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孕育出具有特色的当地美食。银川吸收了清真面食和西北面食的特色,融合出了丰富多彩的当地特色面食</p> <p class="ql-block">我来宁夏二十来年,羊肉臊子面在宁夏的面食里稳坐第一,是宁夏最受欢迎的风味小吃,它也许只是最普通的家常饭,确实最地道的宁夏美食。好臊子面的特色是"面好、汤香";面好,是指面白净、擀得薄、切得细、有筋骨、不断线。谚语云:“擀的就像纸,切的就像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攫不断,客人吃了三大碗,过了七个州,跨了八个县,赞的就是咱的面”,配上鲜嫩的宁夏羊肉,豆腐,土豆等,就是一碗最美味的羊肉臊子面了。</p> <p class="ql-block">宁夏蘑菇面,具体来说应该是贺兰山野生蘑菇面,贺兰山野生蘑菇生长在贺兰山的原始森林当中,是纯天然野生菌种,口感醇正,气味香浓,它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菌糖、脂肪,维生素和多种人体所需要的钾,铁,钙,磷,镁等多种微量元素。野生蘑菇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的食物,它不仅能吃,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野生蘑菇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富含人体必需的赖氨酸。野生蘑菇蘑菇中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与牛奶等值,而且可消化率达70-90%,享有“植物肉”之称。</p><p class="ql-block">现在想吃一碗正宗的贺兰山野生蘑菇面很难,这么高的营养价值被保护起来了,不过现在科技发达,大棚里的也不错</p> <p class="ql-block">羊排小揪面它的来源是羊肉臊子面,传统的羊肉臊子面,汤底比较油腻,这次加了很多蔬菜和药材进去,第一是比较温补入味,传统羊肉臊子面其是选用羊的后腿肉,羊排小揪面当然选择的是羊排,它吃起来会比较有嚼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生汆面是宁夏当地主要面食之一,源自宁夏固原的汆面由于色香味俱全,汤味浓厚,回味悠香,营养丰富,具有西北特色和少数民族风味,在西北地区广受欢迎。享用一碗热腾腾的生汆面,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营养,是一道非常适合家庭生活的健康美食。银川大街小巷三营生汆面最为地道。</p> <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天下黄河富宁夏”,中卫市就是黄河进入宁夏的第一站。大漠与黄河相伴,带来的不只是独特的景观,还有让当地老饕们魂牵梦萦的一碗面——蒿子面。蒿子面的制作流程特别复杂,要从选材、和面、揉面、醒面、擀面、叠面、切面、还有煮面和炒臊子等,要经过十八道工序,一碗香喷喷的蒿子面方可上桌。</p><p class="ql-block">蒿子面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面食,起源于中国宁夏中卫市中宁县。根据史料记载,蒿子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具体来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旃在宁夏做官时,他的随从御厨将蒿子面的制作技术传授给了当地人,这标志着蒿子面在中宁的流传。</p><p class="ql-block">蒿子面在中宁的传承已有360多年的历史,并且被认为具有健胃清热的功效,搭配宁夏特产枸杞食用,具有食疗价值</p><p class="ql-block">蒿子面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十八道工序,包括精选原料、和面、擀面、切面等步骤,最终制作出的面条色香味俱佳。</p><p class="ql-block">蒿子面不仅是一种美食,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长寿面、喜面、吉利面等,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p><p class="ql-block">蒿子面在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食疗价值,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重视</p><p class="ql-block">蒿子面作为一种传统的地方风味,不仅在中宁地区流行,也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成为了宁夏乃至中国西北地区的一张美食名片</p> <p class="ql-block">炒糊饽是一道宁夏地方著名小吃,流行于宁夏银川、吴忠等地。“糊饽”是一种用烙饼切成饼条的俗称,又称“糊饽子”。而所谓炒糊饽,就是将这种烙饼切成条状,加以配料炒制而成的一道主食。可别小看这样简单地一道面食,吃起来味道可是没那么简单,香味浓郁的能让你吃上瘾,过几天想起那个味还想去去吃一碗。不过,肠胃不好的人一次可不能吃得太多,因为是死面的饼子,那可是不太好消化的。每次吃完炒糊饽和里面的肉臊子,我总有种想把盘子舔一遍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在宁夏以上几种面,最能代表宁夏特色。具体哪家好吃,网络比较发达,各有各味,我认为只要是宁夏的都好。今天就先给大家介绍这些,还有许多宁夏美食,你如果想要了解,关注我,下一次的美食更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