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早饭后来到原学院大门口,跟卫兵咨询后得到否定的回答,不能进入。</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等他们请示领导的时候,还被劝退到大门一侧不起眼的地方等待。一会儿,奇迹出现了,同去的姐姐用电话沟通后,很快门卫的小领导,一路小跑过来,然后在他们两位同志的陪同下,我们进院参观了。皆大欢喜!</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从左到右:欧阳三宝、莫武、欧阳中华、欧阳新华在原长春防化学院办公大楼前。</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施维和金立小朋友在FH学院正门大楼前拍照,楼上的大字写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前面是一个广场,秋天的时候会有人在广场上晒谷子。</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刘海兰和父母、弟弟在原大楼前</p> <p class="ql-block">进院后虽然有监控,有陪同不让拍照,我们还是悄悄拍了几张。照片质量不好,凑合看看哈。这是如今大楼背面的开阔地。</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小门,是原来从大院去北安路的院门。</p> <p class="ql-block">我们不能影响人家的工作,只能粗略地在院子里走上一圈。我们边走边积极回想原来的建筑用途。李东还记得洗澡堂的位置(那时候家里是没有洗澡设备的,每星期全指着到公共澡堂里洗一次)。</p> <p class="ql-block">礼堂是不能忘记的,当年每个星期都会在这里看看电影,文革时期这里更是有批批斗斗,不堪回首的往事……。陪同的同志也试图打开礼堂的门,但是门被锁上了,没打开。看上去可能还是那个礼堂,但是肯定有修缮。</p> <p class="ql-block">教学楼估计也是在老楼的基础上做了修缮。</p> <p class="ql-block">60年代老照片:当年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父辈在这里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材。</p> 60年代老照片 <p class="ql-block">我们很快就走到了篮球场,对这个地方大家记忆深刻的事情就是文革时期在这里吃过忆苦饭。我还记得文革时期武斗,学员顾顺伯被刺死后。我在这里围观过他的的追悼会,我们戴上小白花追悼逝者,家属们伤心流泪的场面我还记得。现在的篮球场显然扩大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赵平小时候在篮球场</p> <p class="ql-block">快走到大坑了。回头看看赵平落在后边。</p> <p class="ql-block"> 用现在的视角来看,这院子真的不太大,我们已经走到大院的最北面了。大坑被填平了。原来坑里的实习工厂、锅炉房、水泡子、猪圈、狗舍、做实验用的小白鼠,兔子房、飞机轮,铁架子天桥,喷火器喷过的草地……,都不见踪影了。现在这里的主要用途看上去跟过去有点类似,是军事训练场地。</p> <p class="ql-block">这里可能是军事障碍类训练场地,疑似这里是原大坑上沿的那条路。当年家长去上班,我们从西大营到大院去看电影,去洗澡都走过这条路。文革时侮辱“黑帮”的那次事件也基本上发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大院的同志指给我们看北墙根还有一个门,我小时候没有关注过。但廖江似乎在群里说到过。最后我们从靠近胜利公园的东门出来的,这个门是我熟悉的,当年从西大营到大院看电影,洗澡都是走这个大门。当年我在门外第一次看到我家长进门时给卫兵敬了个军礼,后来特别注意到,别的叔叔也会这样做。我被这个军礼感染了,哨兵神圣是这么回事啊!</p> <p class="ql-block">从大院出来往北走到这里,熟悉的街名路牌白菊路,嫩江路。原来我们就住在这一带,大多数是日本人留下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后,日本人留下来的房子陆续拆除,西大营的老楼早在1993年就拆迁了,新的居民小区的楼房,使我们感觉到我们原来的家一去不复返了。</p> <p class="ql-block">我翻出2006年的照片,至少那个时候这个联合书城就替代了原西大营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2006.10我就在街头跟人打听西大营,当时知道西大营的也是上岁数的人了,他们告诉我没有西大营了。西大营的老房子1993年拆除了,这些楼在联合书城后面的楼,就是在老楼的地基上盖起来的芙蓉小区。我当时在院子里还碰到了学院的老工人,证实了这点。刚盖起来没有几年的楼房看上去住的一点都不整洁,实际反映了这里居民的经济状况。</p> <p class="ql-block">2006年,我在芙蓉小区碰到了这个学院的老工人,他原来在学院食堂工作,食堂的管理人员杨玉林是他的领导。在学院工作过的工人是非常怀念学院的。1969年我父亲从江西到长春出差,准备在干校建机修连的设备。据父亲说,他到长春后,原来实习工厂的工人,见到他之后,激动的流泪,轮流排班请我爸到家里去吃饭。把我爸给感动的,回到江西还念念不忘的述说。</p> <p class="ql-block">吴家三姐妹在原西大营的老宅旧址附近拍照</p> <p class="ql-block">在路标下面拍照</p> <p class="ql-block">施维,赵平,赵连勤</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我和赵平、施维又来到这里,长春小朋友季光军在百忙之中从家里出来接应我们,她告诉我们,后面的建筑就是原来军人服务社,子弟小学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记住,这栋楼就是原服务社,子弟小学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走到联合书城后边,路过芙蓉小区没有进去,只是张望一下。西大营2.3.4号楼原来就在这里,永别!</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走到了当年西大营四号楼北侧,这里有条马路,路北就是空一军。我当年在这条路上练习过骑自行车,车是偷偷骑老爸的公车。回家后被老爸发现了,问我是不是撞车了,我老实说撞电线杆子了。至今不知道他是怎么发现的?可能是车把撞歪了?</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路北的空一军大院的门,感觉没有原来敞亮了。当年总去空一军里面的军人服务社买东西,尤其是文革期间,物资供应匮乏时。有一次我一大早就去了,刚开门就进去了。但是没想到售货员在卖货前,先让我们一起拿出语录本,敬祝***万寿无疆!我胆怯,声小,动作不大方,售货员很不满。我后悔来这么早,赶上了我不擅长的事,记住了一辈子。</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往西走,跟季光军去找她们原来住过的白菊路日式小楼。</p> <p class="ql-block">上面那张照片,三个女孩子是:从左到右,刘东霞、施维、刘海霞,他们两家原来是住在西大营白菊路的日式小楼里。</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现在还能看到的白菊路的日式小楼,仅剩三座,据说老楼是2004年拆掉的,因为是在两座高高的居民楼之间,所以没拆,做物业用房。</p> <p class="ql-block">施维太想这个住过的地方了,她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看个遍,识别哪间房是谁家住过的,哪个地方是烧锅炉的。三座小楼都看过,小楼的颜色改成黄色的了,不是原来的味道,破破烂烂的。能不破吗?都过去五十五年了。</p> <p class="ql-block">其他日式小楼都拆除了,替代日式小楼的就是这些高楼组成的居民小区。</p> <p class="ql-block">隔壁原来3032的地盘上也是高楼替代。</p> <p class="ql-block">从小区里出来后,就是白菊路。车水马龙,马路对面的红墙里边就是原来的学院大坑。</p> 隔白菊路就是学院大坑北墙 <p class="ql-block">顺着红墙往东走,就到了这个路口。学院东墙外和胜利公园之间的路,就在眼前。文革时期,我的两个妹妹在胜利公园的栅栏旁墙外玩耍,不料背后马路上有人甩手榴弹拦车,手榴弹爆炸后的弹片迸溅到了两个妹妹的身上,有的溅到衣服上,有的溅到肉体内,至今我三妹腿上还留有一片当时没有取出的弹片。</p> <p class="ql-block">这条路原来似乎没有沥青,每天军人们从西大营去学院上班走的路。</p> <p class="ql-block">上午我们从正门(南门)进院,从这个东门出来的。下午我们三个又从西大营走过来。小时候的事情历历在目,挥不去抹不掉。</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人小,看哪里都是高高大大的,当时这个门似乎也是挺大的,现在再看,不过是个小门。</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南方向走,过东门,回头看,左边是学院东门,右边是胜利公园南边的那条路,叫团结路。</p> <p class="ql-block">我们没有走团结路,我们继续往南走是康平街,我们要跟赵平去找北安路那边的日式小楼。</p> <p class="ql-block">康平街实际上就是原来学院的东墙外的路。</p> <p class="ql-block">施维录制的视频</p> 康平街附近地标建筑 <p class="ql-block">北安路到了,我们又看到学院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上午进院后从东门出院,就到西大营一带了。下午,我和赵平,施维三个人决定死活要补拍大门照片,相隔五十五年才看一眼的大院,无论如何也要给大家带回去一张照片看看。我们三个走到远离大门口,在卫兵看不到的地方,远远的补拍了学院大门的照片。时代还是在前进,大门比原来的气派多了,但不知道是否重建过,现在接管的部门是二传手,之前的情况,他们也说不清楚。看上去还是老楼。</p> <p class="ql-block">2024.9.11下午赵平和施维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2024.9.11下午赵连勤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然后,我们就沿着北安路走,去找赵平原来的家。</p> <p class="ql-block">赵平说她家原来是白山胡同7号?9号?11号?反正她说了好几个号都没找到。这一带的日本小楼也都拆除了。</p> <p class="ql-block">在白山胡同里继续走,发现一个门口有红漆写着“八一”字样的院子,我们就进去了,正好有几位五六十岁的大叔在院子里聊天。后来得知他们都是十六军的退休人员。赵平寻问人家她们家原来那个楼在哪里?人家毫不犹豫地说拆了,指着院子里的一座方的灰色漆面的楼房说,这楼就是原来赵平家的位置。挺难看的一个楼立在那里,我都懒得拍照。</p> <p class="ql-block">现在替代小楼的是这座楼</p> <p class="ql-block">原来学院解散后,白山胡同的小楼被16军继承了。原来的小楼都拆除许多年了。但是还有一座原来的“小白楼”没拆。据说原来是给外籍学员居住的。赵平激动的跟人家在不远处找到了。</p> <p class="ql-block">虽然不是白色的啦,但总算见到老楼了,赵平很激动,马上与楼合影。</p> <p class="ql-block">赵平说,旁边的黄楼应该就是薛曙光家的原来的位置。俱往矣!该找的都找到了,没啥念想啦。走去看看胜利公园。</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胜利公园南门进</p> <p class="ql-block">进去不远就发现了方华烈士墓,我们都熟悉的。当年子弟小学组织清明节在这里扫墓。唱着那首一辈子都没忘记的歌。</p> <p class="ql-block">歌词:</p><p class="ql-block">翻过小山岗,走过青草地,烈士墓前来了红领巾 举手来宣誓,献上花圈表表心 想起当年风雨夜,山岗铁链响叮叮 不是你们洒热血,哪有今天的好光景 我们是革命的接班人。</p> <p class="ql-block">在网上找到的关于方华的简历:</p><p class="ql-block"> 方华同志原名李述方,河南商城金家寨人。生于1917年,享年33岁,1929年参加地方游击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历任红三十军保卫局局长,军团组织部付部长等职,1938年奉命去新疆学习航空,1942被捕入狱。</p> <p class="ql-block">1946经党的营救航空队回延安,同年秋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第二大队大队长,平津解放后任华北军区航空处处长,1949年6月回东北继续深造,不幸于同月28日上午七时于某地机场遇难牺牲。 二十二年来身经百战,三次负伤,两次被捕入狱,经历了雪山草地,战场和刑场的考验,但始终坚定不移,发扬了共产党员的高贵气节,方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方华同志生平为人谦虚真诚,勤读好学,工作积极,热心于人民航空事业建设,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是中国人民空军不可多得的好干部,方华的牺牲实为人民航空事业的损失。继承方华同志未尽的遗志,建设人民的空军烈士精神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原来胜利公园北门里面有个运动场,冬天上面浇水成冰场,我们搞来破冰鞋,到运动场去滑冰,如果遇到关门,就从大铁门下钻进去。当时运动场附近有个体校,我看过人家的训练,在这里也看过打冰球,花样滑冰。如今这里都被树林,池塘替代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胜利公园北门出来,走累了,坐两站公交车到达宾馆附近。今天的寻老宅任务完成了。我们可能不会再去了。翻篇了,死心了。</p> <p class="ql-block">李红他们住在幼儿园附近的,没有那么顺利,找到老宅的位置不准确,李红有点焦虑。从长白山再次回到长春后,中午就要坐飞机离开长春了,他们兄妹和刘琪早饭后,又去找了一次。这回找到了,踏实了。</p> <p class="ql-block">她们原来住在这个院子里的日式小楼也是十六军的两位领导继承居住的,后来小楼也是拆除了,现在的房子是翻盖后的。</p> <p class="ql-block">走进院子还能找到一些过去熟悉的痕迹,比如菜窖,原来的矮墙明显加高了。</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的女主人也是参军后回到这里的,原来是她爸妈妈居住的房子。他们耐心地介绍情况。</p> <p class="ql-block">楼前空地,也是菜地。</p> <p class="ql-block">当年几个小女孩在这里拍过照片</p> <p class="ql-block">幼儿园小楼的三家女孩子:</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刘琳娜、刘琪、李红、刘伟</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刘芳、李方</p> <p class="ql-block">今天老照片上回来的女孩是刘琪和李红</p> <p class="ql-block">院墙外是通往幼儿园的路,但是现在走不通了,幼儿园也被居民楼替代了。</p> <p class="ql-block">这居民楼就是原来幼儿园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老宅现在是新华路1255号</p> <p class="ql-block">李红心情好多了,并和哥哥在旧址大门口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现在房子的女主人给我们一起在门口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从新华路走出来就是建设街</p> <p class="ql-block">2024.9.15早上,这次长春怀旧重要内容之一,四路(北安路小楼、幼儿园小楼、西大营、白菊路小楼)老宅旧址都找到了,任务圆满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