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0年澳头蒋氏木帆船队开发锦州西海口码头的故事(12)

blank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在蒋福成家客厅,蒋永泰代澳头蒋氏家庙管理会蒋才建赠送《蒋氏家谱》给蒋福成留存</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处被人铭记的地方都有着独特的发展脉络。1740 年,一个看似平凡的年份却在锦州西海口的土地上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篇章。澳头蒋氏木帆船队的到来,宛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他们与西海口的渊源,书写了一部近代史上厦门湾澳头木帆船队开发北方大港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  9月16日上午,我们来到了辽宁省凌海市拜访了蒋福成宗亲。蒋福成娓娓道来讲起了澳头木帆船队开发西海口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他说1982年,他到辽宁省锦州西海口考察,寻找澳头走北船的历史遗迹和文物。走访了他的叔叔蒋才铭等了解澳头历史的老人。</p><p class="ql-block"> 在西海口真武庙“建庙碑记”记载:“清朝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福建澳头蒋家驾船到北方通商,发现了西海口并在此建立了码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当年的西海口码头的位置,如今变成了锦州港</span></p> <p class="ql-block"><b>1、澳头蒋氏船队发现西海口的过程</b></p> <p class="ql-block">  当年福建澳头蒋家驾船到北方通商,九月九日遇大风船被刮至锦州天桥厂附近海岸(今锦州港西海口工业园区),登岸后发现该处荒无人烟,杂草芦苇丛生,是一片未被开发过的盐碱地带。</p><p class="ql-block"> 当即请天桥厂一位姓才的人作向导,去锦州城勘查地理。得知锦州是一个理想的物资集散地。船队靠岸处距锦州约六十华里,物资运往锦州销售甚为方便,同时还可以将北方的土特产品载回南方销售。在这个地方开辟一个通商口岸较为合适。</p><p class="ql-block"> 因此,商定每房出五条船,五房共出二十五条船。再次载货到锦州天桥厂海域,登岸后,一方面售货物,一方面采用抓阉的方式划分地段 每房建一条街,同时开始修建码头。因东面有个东海口,蒋家就把这个无名之地定名为西海口。</p> <p class="ql-block">  澳头蒋家船队开发西海口码头后,开启了北东货物汇聚锦州府,再转运到西海口码头装船,实现北货南运;南方的货物从海上运输到此,进行了南货北运的历史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蒋永泰与蒋福成及蒋福成夫人、女婿、女儿聊家常</span></p> <p class="ql-block"><b>2、卸不完的西海口,填不满的锦州城</b></p> <p class="ql-block">  西海口经过蒋家人的开发,很快就成为辽宁西部一个很繁荣的帆船商港。进港船只来自全国沿海各地,其中有来自福建、广东、江苏、浙江、天津、山东。这些船每年都来往千艘以上,运来各地的产物。出口货物主要是粮食和油料作物。</p><p class="ql-block"> 清朝在西海口码头设立巡检实行管理。当地由驻防守御协领派员设卡,征收进口船规,作为捐税。 </p><p class="ql-block"> 据史书记载: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王阿济格的五世孙爱新觉罗·敦敏曾在西海口当过税官。</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西海口建码头不到二十年就如此迅速地繁荣起来,吞吐量逐年增多,当时还把闯关东来的河北省沧州地区的穷苦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十八帮,专门负责装卸货物。</p><p class="ql-block"> 当地老百姓流传这样一句话:“卸不完的西海口,填不满的锦州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当年澳头蒋氏居住的西海口村庄,如今已经变成了锦州港的仓储区,只剩下了图中的村委会旧址与几间旧房子</span></p> <p class="ql-block">  当年,蒋家船队(走北船)使用的船只一律为木帆船,载重量大约在四、五百吨左右。北船一年走两个往返,每年的农历正月由南方载货来,秋天装货往南方而去,十一月中旬(小雪)北船第二次到西海口。澳头到西海口,船只需在海上航行一个月左右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b>3.、清代光绪初年,到西海口的船只日渐减少</b></p> <p class="ql-block">  蒋福成介绍:“根据史料,西海口的极盛时期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同治初年,此地又准运杂粮出口,遂使东海口进出船只云集而来,那时桅杆林立,商旅接踵,一派富庶繁华的景象。但是到了清代光绪初年,到西海口的船只日渐减少。主要原因有3个:①西海口海滩淤泥的累积,使大船进不来港口;②牛庄、营口等地相继开通港口,到西海口的船只就日渐减少;③后来京奉铁路修通,海运一落千丈。”</p><p class="ql-block"> 从此,西海口码头繁荣景象不在了,逐渐变成了渔港。</p><p class="ql-block"> 澳头蒋氏五房头的木帆船队在西海口进行的南北海上贸易活动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也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有的转至营口、秦皇岛、烟台、大连、牛庄等地继续做海上贸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寻找史实,口述历史。</p><p class="ql-block">讲述澳头南北船与历史名人故事!</p><p class="ql-block"> 图/文:彭奕、苏浩、蒋永泰</p><p class="ql-block">编审/蒋永泰</p><p class="ql-block">2024寻找澳头南北船踪迹探亲考察团</p><p class="ql-block"> 9月16日于锦州</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拜访结束后,我们与蒋福成宗亲及家人在凌海市他的家中合影留念</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