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长星议事散文集《民生日记》新著研讨会 原创

夏梅珠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l5日</p><p class="ql-block">地址:上海长宁区工人文化宫四楼422会议室 愚园路l250号四楼靠近安西路</p><p class="ql-block">乘8号线(沈杜公路方向)到人民广场换2号线(徐泾东方向)到江苏路7号口出来</p><p class="ql-block">拍摄编制:夏梅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袁德礼</p> <p class="ql-block">《民生日记》作者宋长星</p><p class="ql-block">宋长星,曾为工人日报记者、劳动报副刊主编,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出版过长篇小说《天柱》、杂文集《真话》、报告文学集《真情》、维权文集《真事》。《民生日记》为他的第五本专著。</p><p class="ql-block">资深记者,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宋长星写得一手好文章且说拉弹唱样样都能露一手。</p> <p class="ql-block">  由文笔精华研究会主办的宋长星新著《民生日记》研讨会于9月l5日上午在长宁区工人文化宫会议室举行,叶辛,王厚富,朱超群,管志华等名流到会祝贺。参加研讨会有专家、学者、作家、诗人及研究会会员,著名作家、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资深记者袁德礼主持。</p><p class="ql-block">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文学院长叶辛,上海市总工会常会,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厚富,劳动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崔校军,中国现代作家协会副主席,《文笔精华》杂志社总编辑朱超群,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书评家管志华,长宁区工人文化宫主任黄业盛,上海社科院文学所教授,上海市文史馆员孙琴安,上海市路局作家,安微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徐一化,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周琪卿,梅长青等40多位各界名流到会祝贺并作主题演讲点评。</p> <p class="ql-block">管志华</p> <p class="ql-block">孙琴安</p> <p class="ql-block">  叶辛在讲话中表示,这部作品最大特点是敢于说真话,直面社会现实,其精神难能可贵。与会人士认为:作者的这些创作特点,共同构成了民生作家的独特风格,值得我们大力推崇和学习。</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这次研讨会的组织者、中国现代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分会主席朱超群为此举题词,”为民发生、圆中国之梦",并由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费荣长泼墨挥毫,令人振奋!</p><p class="ql-block"> 据悉,上海市总工会常委、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厚富、劳动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崔校军及孙琴安、管志华、黄业盛、沈裕慎、贝鲁平、黄大秀等上海文化界名流、研讨会会员近40人参加会议。</p> <p class="ql-block">王厚富</p> <p class="ql-block">崔校军</p> <p class="ql-block">黄业盛</p> <p class="ql-block">朱超群</p> <p class="ql-block">宋长星敢怒敢言,这本《民生日记》新书,深受全国书友欢迎与盛赞。下面请朱超群老总作主题演讲。(花絮)</p> <p class="ql-block">袁德礼</p> <p class="ql-block">张局长</p> <p class="ql-block">徐一化</p> <p class="ql-block">以独特的文学光芒照亮读者心灵</p><p class="ql-block">一一析《民生日记》的创作特点及其深刻启示</p><p class="ql-block">徐一化</p><p class="ql-block">作为《工人日报》记者、《劳动报》副刊主编、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宋长星先生堪称上海文学界一颗常常闪闪发光的“星”。文学照亮生活。他以独特的文学光芒,照亮了当代多元化的社会生活,照亮了无数读者的心灵。</p><p class="ql-block">勤奋,是文学创作成功之母。长星先生勤奋努力,积年累月,笔耕不辍,曾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天柱》、杂文集《真话》、报告文学集《真情》、维权文集《真事》。而刚刚问世的《民生日记》,则作为他的第五部专著,奉献给广大读者。这标志着长星先生的文学创作,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期。翻开《民生日记》,54篇日记体的文章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每一篇都触及到百姓生活中遭遇的难点,均涉及到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他崇尚“文章合为时而著”,总是把笔触深入到底层百姓之中。在描写底层“多面性”中,获取对世界的全新认知。可以说,了解民生、关注民情、倾听民意,是《民生日记》的核心内容。他将社会和人生融为一体,凝聚为一种富有活力文学话语。《民生日记》,凝聚着作家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追求;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充分地表达出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他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现实生活,观照时代小人物,表达他独特的人文关怀,写出了不一般的民生佳作。</p><p class="ql-block">民生作家写《民生日记》,其创作特点值得研究。依笔者看来,其创作特点主要有:</p><p class="ql-block">一是对人民的疾苦进行多方面的深入挖掘。长星先生通过其作品展现了深刻的人民性文化特质。他以底层百姓为对象的创作,直击社会发展的现状,在聚力以讲故事为主要形式的表达中,体现了一个民生作家致力于民生文学写作的执着追求。“就是面对面走进百姓,心贴心了解百姓,实打实为百姓干事。”《朋友们怎么会过早死去的》《真就活不起死不起吗》《刀风呼啸与不敢旅游》《歇业失业,寒气逼人》《太平年头,兵荒马乱》《奶奶脸上何以怨云密布》《难过了变成了更难过》等,这篇篇文章,哪篇不是在为百姓说话,哪篇不是在为百姓呼喊?为人民鼓与呼,是作家的终生追求。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的针对性,无疑加深了《民生日记》的思想内涵。作品不仅展现了作家对人民生活的深刻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生文学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二是对当下的社会现象进行多视角的全面呈现。长星先生爱憎分明,是非清晰,以极大的勇气,创作了一个又一个民生小故事。用哲学的观点剖析社会现象,成为他创作的核心。“要建设和谐社会,打造美丽中国,就需要了解社会现实,找出社会不足,批评社会不公。”报道和谐社会,固然是主旋律,但通过批评进而找到改进的办法再促进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也是主旋律。《翘首期盼免费医疗》《求医:门难进,医难找病难看》《与官者友,或能救命》《我们不怕死,怕老不死》《补课卷土重来》《扫黑之路漫漫而修远》《何时不再有留守儿童》《“保安大哥”太蛮横》等,这些小故事涉及到从医疗到教育,从住房到养老,从出门到扫黑等方方面面。作家用细腻笔触和充满正义感的写作,讲述了这些真实的故事,可谓真正意义上的主题写作。对这些真实的社会现象进行多视角、毫不留情的揭露,既深刻地体现了作家对社会公正的追求和对法治进程的深刻理解,也充分发挥了民生文学的批判功能和特质。</p><p class="ql-block">三是对人文关怀进行全方位的深情呼唤。长星先生的作品,浸透了对底层百姓真情的人文关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关注民生,必将使得江山与人民,人民与江山更为凝聚交为一体,更为合力。”这就是民生作家的一种精神宣示。新时代文学作品的主角,应该是人民,新时代文学作品发展动力也来自人民。《危重病人该频繁“出院出院”》《学费涨价应与贫困生帮扶同步》《养老问题不能再久拖不决了》《“计划”被废除,养老该继续》《混得好不好,就看退休金》《共同富裕》等,在这些作品中,他强劲地穿透现实,表达了对底层百姓深切的关注度。揭露问题固然重要,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显得更为重要。爱,是解决一切民生问题的温暖的底色。呼吁全社会通过制定必要的法律和法规,通过改进政府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实践人文关怀,培养爱心与同理心,进而激发和传递正能量,尤为重要。这种人文关怀不仅适用于个人间的交往,也适用于社会层面。当每位中国人都牢固树立起人文关怀的意识,可以将这种关怀的态度和行为带入社会,为他人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p><p class="ql-block">长星先生的这些创作特点,共同构成了民生作家的独特风格,值得我们大力推崇和学习。</p><p class="ql-block">中国现代文学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其中涌现出许多以社会民生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真实、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当下,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从平民视角来关注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民生文学创作作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长星先生民生文学作品的创作实践,对于文学界有着更强的示范作用。不可否认,当下作家对民生文学的认识和操作,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如何创作出优质的民生文学作品,还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笔者认为,通过剖析长星先生的大作,它至少给我们在进行民生文学作品创作中,提供三点深刻的启示:</p><p class="ql-block">首先,要坚持民生文学的真实性和民众性。民生文学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力求还原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状态。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呈现出生活的真实感,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普通人民的生活经历和心境。文学是民众直接参与创作的,直接反映民众的生活和心声,具有直接性和生活性。这种文学形式强调的是民众的直接参与和表达,体现了民众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p><p class="ql-block">其次,要坚持民生文学的深刻性和传承性。民生文学以老百姓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它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民生文学作品存在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故事的主干、创作的手法和格式等,彰显了中华文化不竭的生命力。我们应该世代传承下来,使民生文学延绵不断。</p><p class="ql-block">最后,要坚持民生文学的社会性和创新性。民生文学表现了普通生产劳动者在现实生活中与人打交道过程中的自我情感裂变、自我精神提升、自我境界开阔的心路历程。这种社会性体现了劳动者在社会互动中的成长和变化,以及他们在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文明转变过程中的角色和贡献。我们在创作技法上,往往通过小标题、互文本的插入、重要文献的引用、注释的安排等手法,显示出一种技法更新的渴望与尝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民生文学应更加注重质量和内容的深度,提升标题的传神度和修辞技巧力,以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同时,民生文学还应守正创新,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渠道和形式,利用现代传播技术扩大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民生问题,促进文学与现代传播技术的双向赋能、融合发展。</p><p class="ql-block">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是包括所有作家在内的全中国人民追求的目标。《民生日记》通过一个个故事告诉我们,关注民生,就是关注中国的未来。建设美丽中国,既需要自然环境的改变,也需要社会环境的改变。唯有双轨并行,美丽中国才能圆梦;美丽中国才能真正美丽。</p><p class="ql-block">中国文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所呈现的文学发展态势是积极乐观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当代民生文学描绘的社会,将会更加真实,更加准确,更加和谐。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民生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道壮丽的风景。加强民生文学的创作,使之更加精深,更加博大,更加深沉,必然会描绘属于新时代的文学新图景。</p><p class="ql-block">中国文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所呈现的文学发展趋势是昂扬向上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当代民生文学的传承与创新,必将涵养起更加深厚的中国自信。文学照亮生活,民生文学照亮多元化的社会生活。让我们努力创作、创新中国民生文学,用我们手中的笔,勤奋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注入更加昂扬向上的文学力量。</p> <p class="ql-block">周琪卿</p> <p class="ql-block">梅常青</p> <p class="ql-block">宋长星议事文集《民生日记》作品研讨会集体照。宋长星议事散文集《民生日记》作品研讨会主席台。</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组织者朱超群提词“为民发声。圆中国之梦",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费永长书法(右),赠《民生日记》作者宋长星(左)。</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组织者朱超群与中国著名作家叶辛老师合影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