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味道

观花听雨

<p class="ql-block">中秋前,收到一盒义乌“老义亭”苏式月饼,“孩时那味”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儿时岁月,确实,这包装很容易让人怀旧,因为小时候只能吃到这种月饼。但是对我来说,其中的核桃月饼,让我想起了一个特殊的中秋节,还有永远留在记忆里的一款月饼味道。</p> <p class="ql-block">今年是我们大学入学四十周年,这几天还沉浸在四十年聚会的回味中,与四十年前入学报到种种细节有关的,还有四十年前的中秋节。</p><p class="ql-block">40年前北大新生报到是9月7-9日,那年的中秋特别早,正式开学的第一天10号就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在外过中秋,班里的同学还没认全——除了同宿舍同学,基本还不认识,想家是必然的。中秋节,北京同学应该都回家了,文八三学长邀请我们班外地同学一起过中秋,在32楼男生宿舍,大家挤在一个大宿舍。北大学生宿舍都是苏式的工字形设计,几幢宿舍楼都有两个面对楼梯的宿舍不能开门,于是我们宿舍成了套间,里外间各6人,而32楼男生宿舍则是12人的大宿舍,这大宿舍也就经常作为活动场地了。感谢这次中秋聚会,让我认识了好多同班同学和八三级学长,尤其是男生。我记得认识的第一个男生就是现在开心麻花的总裁刘洪涛,只是那个时候可想不到这个机灵活跃的小个子男生未来能迸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p><p class="ql-block">热闹的聚会后回到宿舍,大家情绪都有点低落,毕竟刚刚远离家乡又遇中秋,即使同宿舍同学间也还不熟,加上其中有一位很内向,大家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气氛也不是那么好。那时候大家都不富裕,不记得特意为过节买过什么东西,记忆中只有我带了一筒月饼,于是就拿出来大家分享。这是我从杭州出发时,在浙大工作的表姐特意给我买的,苏式小月饼,核桃馅儿,核桃很多,又不是很甜,那是我吃到过的最好吃的月饼,我后来在很多地方找过这种口味的月饼,包括在杭州,都没有找到,即使是核桃馅儿的,也不是那种味道。于是,那就成了我记忆中最好吃的月饼,或许不是因为月饼,而是因为那个特殊的时候特殊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大概十点多了,和班级同学颐和园划船回来的中学学长来找我,带我去图书馆前的大草坪(可惜那大草坪不在也快三十年了吧),草坪上满是赏月的学生,基本上是集体活动,三五成群或聊天或弹吉他唱歌,后来听高晓松说当年他经常跑到北大唱歌,不知道那人群中是否有他。其实那天和学长在草坪上聊过什么都不记得了,只记得他给我一个梨子,当时我的眼泪差点出来:中秋怎么能吃梨呢?我相信他是完全无意识地给我一个梨——因为很可能当时他只有梨而且他手中唯一的水果,没想到却差点把我惹哭了。四十年前的男生都极其朴实单纯,用现在的话说是“情商”极低,前几天聚会时曾“控诉”我们班一些男生年少时的“零情商”行为,但当事人已完全没有印象。所以我那位如今已是北大图书馆馆长的学长,应该也不记得四十年前中秋节曾在图书馆大草坪送了我一个梨。</p><p class="ql-block">因此,四十年前那个中秋之所以特殊,并不是因为发生了什么特别事,只是因为那是第一个独自在外过的中秋,就一直留在记忆中。</p><p class="ql-block">还有那月饼的味道。之后过了那么多个中秋节,吃过无数味道的月饼——每年有各种创新创意月饼,但记忆最深的只有那一次,感觉味道最好的也只有那一种。所以当我收到这盒义乌老月饼时,一直没打开核桃馅儿的,是因为有所期待又担心失望。今天终于下决心把它打开,充当下午茶点心,但是仍然失望:核桃太少,甜度太高,记忆中的那个味道再也找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其实,找不到才是正常的吧。时光流逝,世事变迁,能留下的很少很少,物、事、人,都是。那么,沉淀在记忆中的那个味道,就让它永远留在记忆中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