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8号</p> <p class="ql-block">娄山关景区,位于遵义市桐梓县境内,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景区内有着红军长征时的遗址和纪念馆,游客们可以在此缅怀先烈,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p> <p class="ql-block">同时,娄山关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峰峦叠嶂、林木葱茏,是登山观景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娄山关位于大娄山脉中段,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境内,关口海拔1277米, 主峰笋子山海拔1779米。自古以来为川黔交通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p> <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中央红军一克娄山关,确保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1935年2月,中央红军再克娄山关,拉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 毛泽东主席在此写下了著名词作《忆秦娥.娄山关》让娄山关从此与中国革命结缘,蜚声中外。</p> <p class="ql-block"> 忆秦娥·娄山关</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p><p class="ql-block">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p><p class="ql-block">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p> <p class="ql-block">西风怀古—— 西风台。</p> <p class="ql-block">西风台起名源于毛泽东《玉秦娥·娄山关》诗句“西风烈”,是娄山关景区的至高点,海拔1779米。站在西风台上,极目远眺群山连绵起伏,山色葱茏,气韵生动,是大海般壮阔,每当殷红的夕阳夕照,正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丽景象。</p> <p class="ql-block">夕照亭起名源于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诗句“残阳如雪”,位于西凤台西南侧。依亭放眼,群山层峦叠嶂,茫无涯际,是夕阳时分赏景的绝佳之处。</p> <p class="ql-block">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修建于1984年,碑高11米,碑座宽6米。碑体由两根尖顶形巨柱组成,基座南面镌刻张爱萍同“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娄山关战斗中战斗掩体,又称战壕,在石磊战壕的旁边,立有天然碑石,刻有“遵义战役·娄山关小尖山战斗遗址” 字样,由著名书法家李铎题写。</p> <p class="ql-block">点金山,大尖山,小尖山一带都是当年红军与国民党军激战的主战场。站在小尖山上,南北两面的公路尽收眼底,真正体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情壮阔。</p> <p class="ql-block">长空桥起名源于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诗句“长空燕叫霜晨月”。长97米,宽5米,为铁索木板桥,连接大尖山和小尖山。关口天险在风起云涌间由索桥架通,长空天堑一线连,彩练且为忠魂舞。</p> <p class="ql-block">雁鸣塔起名源于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诗句“长空山雁叫霜晨月”。塔身为五层楼阁式,总高30.42米,巍然独秀,直指苍穹。</p> <p class="ql-block">纪念林。娄山关战斗前国民党将山上所有的树木全部砍光,烧光,娄山关因此变成了秃山。新中国成立后,为尽快恢复植被,进行了多次飞机播种,同时为纪念在娄山关战斗中长眠于此的红军战士,政府发动干部群众在大小尖山一带开展人工植树,并起名为纪念林。</p> <p class="ql-block">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建筑面积6056平米,采用下沉式建筑风格,一层为景观部分,由水体,钢板红旗组成;地下则为展厅,报告厅功能室。</p> <p class="ql-block">展厅分为序厅、娄山关简介、首夺娄山关、鏖战娄山关、主战部队简史五个部分,较为完整的展陈了娄山关战斗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