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潘家园</p> <p class="ql-block">园区园艺</p> <p class="ql-block">银杏丰收</p> <p class="ql-block">五棵松万达广场</p> <p class="ql-block">牛街</p> <p class="ql-block">排队烧饼</p> <p class="ql-block">三角梅</p> <p class="ql-block">香湖盛景</p> <p class="ql-block">童趣</p> <p class="ql-block">丁香湖公园</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美景中,心情也舒畅。</p> <p class="ql-block">男女老幼赏日落的人,都在抢拍留念,精彩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湖中野鸭静静的游玩,无人打扰。</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文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满铁奉天旧址</p> <p class="ql-block">满铁奉天公所是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在奉天设立的分支机构。1907年满铁在景佑宫的旧址上设立奉天公所。该建筑采用了中式四合院和西式拱券廊相结合的形式,始建于1907年,1924年重建,为封闭式四合院,兼具中国和日本古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满铁奉天公所旧址,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131号,满铁奉天公所实际上是担负着政治、经济、文化侵略任务的特殊组织,在“九一八”事变前后的侵华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6年12月,国民党政府将其改为沈阳市立图书馆,沈阳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曾为沈阳市图书馆、沈阳市少儿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街边美食</p> <p class="ql-block">“大东副食”平民百姓日常生活,喜欢购物的地方,各种美食,应有尽有,方便齐全,物美价廉。</p> <p class="ql-block">*酸梅汤:进门可以先来个酸梅汤、因为市场里很闷热、排队时候很需要 *宫廷金丝饼:小时候的味道,现烙的,五香5元3个、糖的3元1个、好吃。</p><p class="ql-block">*正心安吉林煎饼:大爷大妈们的排队王、煎饼超好吃每次都会买很多给家人。喜欢红枣、小米黄豆、杂粮、小米面刮煎饼都好吃、排队前面大爷说炒点土豆丝一卷香~</p><p class="ql-block">*蟹黄酥(排队王):11元一盒、最喜欢蟹黄和红豆、经常排队半小时以上。</p><p class="ql-block">*八旗手工肠:最喜欢肉枣、白旗、红旗、肉粉也都好吃、排队地方有试吃、尝好再买。</p><p class="ql-block">*手撕烤鸭:29.9一只、排队人也很多、付完款给个袋子等、然后煎饼把鸭子一撕包起来、能趁热吃最好、感觉回家热了之后味道差点意思。</p><p class="ql-block">*四喜丸子:6元1个、挺好吃的里面有马蹄那种脆脆的。</p><p class="ql-block">*脱骨凤爪:经典和柠檬的好吃。</p><p class="ql-block">*大列巴:不是特别硬、坚果挺香、还有无糖适合长辈。</p><p class="ql-block">*盛京时代铁锅熟食:板肠、脊骨、腊肠、拌的猪耳朵都好吃。</p> <p class="ql-block">*怪合味香酥鸡:这个在小门过去的农贸市场里</p><p class="ql-block">*绿豆糕:很好吃!15.8一斤、小时候的味道、还有木糖醇的。 *熏肉大饼:在蟹黄酥排队时候看熏肉大饼挺有食欲、买了一个还挺好吃</p><p class="ql-block">*鸡架拌面:沈阳的鸡架还说啥了!好吃</p><p class="ql-block">*新帝面食:在拐角处很大、感觉几百种碳水再像我招手大豆包是手工做的豆馅、馒头花卷发糕几乎没有踩雷的。</p><p class="ql-block">大东副食(沈阳市沈河区东顺城街100号,营业时间:7:30-18:30。</p> <p class="ql-block">丁香湖西里营地</p> <p class="ql-block">丁香湖公园开放时间:全年无休,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开放,允许游客全天候访问。</p> <p class="ql-block">【丁香.西里】</p><p class="ql-block">就在丁香湖岸边儿,开了一家预约制的私人营地。</p><p class="ql-block">傍晚散步来次,先是在丁香湖看了个日落。</p><p class="ql-block">进入营地,也很有感觉,休闲氛围随性,营地拉满了灯,有一条小溪,还有娃们喜欢的大滑梯,沙坑,晚上还有驻唱歌手演出…</p><p class="ql-block">带娃来的可以选择带帐篷的小院儿,帐篷空间很大,有双人气垫孩子玩累了可以休息。</p><p class="ql-block">可以烤肉,烤串、喝啤酒,可以自带食材,也可以在营地购买,设备齐全,服务周到,是一个朋友小酌家庭聚会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沈阳西塔“味家烤肉”,慕名而来的人很多,每天都排队。</p> <p class="ql-block">西塔“老太太烤肉”旗舰店,略显有些冷清,实际上门口在修路,探店的人,也是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西塔“万寿参鸡汤”,也是座位满满。</p> <p class="ql-block">凌霄花</p> <p class="ql-block">凌霄:俗称上树龙、五爪龙、九龙下海、接骨丹,紫葳科凌霄属植物。凌霄广泛分布于河南、福建、广东等地区,国外分布于日本,越南、印度、西巴基斯坦等地区,凌霄喜温湿环境,用压条、扦插及分根繁殖,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9,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尾尖,基部宽楔形,长3-9厘米,侧脉6-7对,两面无毛,有粗齿;叶轴长4-13厘米;小叶柄长0.5-1厘米,可供观赏及药用,花为通经利尿药,可根治跌打损伤等症。</p> <p class="ql-block">漫步丁香湖</p> <p class="ql-block">丁香湖,即丁香湖公园,是沈阳最大的城中湖。位于城市西北部,西至裕虎铁路联络线,南至昆山路、沈山铁路,东至六零灌渠。公园总面积4.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高达3.1平方公里,也是沈阳辖区内最大的人工湖。风景怡人,绿带环湖,时见丁香。除供市民休闲外,还改善了沈阳西部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对于洪区招商引资、开展旅游业等都将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丁香湖不仅环湖铺设了9公里长的柏油路面,还植树10万株,铺草坪18万平方米,修建4个休闲广场、3处亲水平台、4条休闲长廊、3处停车场、1座湖心岛形似丁香花瓣,并在湖面上开起了游船,湖边建起了美食广场。</p> <p class="ql-block">丁香湖具体位于沈阳市西北部于洪区造化乡的英守村、大芳士村、小芳士村、小转弯桥村、大转弯桥村、后丁香村及北陵乡的和平村地区。随着沈阳市扩城速度推进、环境改造着重绿化水系建设,并在其周边规划了丁香湖新城,正逐步走向城市化,现已初具规模。</p> <p class="ql-block">丁香湖,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背后,暗藏着一个跨越300年光阴的故事。传说在顺治八年,也就是公元1651年,清朝的一个姓线的没落贵族从山东省黄县城老家,北迁至盛京城的西北部,也就是丁香湖附近。在丁香湖畔的丁香村,“新北方”记者找到了线姓家族的第十代孙,68岁的线云令老先生。</p> <p class="ql-block">丁香湖的由来,跟这个家族的迁徙有着不解之缘。 从那时开始,这个以丁姓和线姓两户人家为主的村落,就一直延用丁线屯这个名字。直到民国初年,村里一位名叫徐贺年的人物,将丁线屯改名为丁香屯。</p> <p class="ql-block">在丁香屯的渊源历史中,有一条路不能不提,那就是大渝路。曾经,这条路是清代皇族回乡祭祖的必经之路。浩荡的皇家祭祖队伍从京师出发,经由永安桥进入盛京,前往福陵、昭陵和永陵祭拜先祖。而如今美丽的丁香湖,就坐落在这条皇家的祭祖之路--大渝路之畔。沾着皇家御道福气的丁香屯地区,很少有人了解,这里曾经是沈阳母亲河——“浑河”的古河道。</p> <p class="ql-block">据《沈阳县志》记载,“沈水故道本在今县治城北。”这个沈水,就是指的浑河。再据新乐遗址南沙土矿的科学鉴定考证,早在7200年之前,浑河主道是流经沈阳城北的。而浑河改道城南的最晚时间,可推断至金代或元代元贞二年,也就是1296年之前。到了上世纪末,富含大量地下沙质资源的丁香屯地区,成为挖沙人争相抢夺、分外眼红的淘金之地。 导致历史悠久的丁香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时,已是沈阳有名的“龙须沟”。因个人违法挖沙行为的肆意泛滥,这里坑塘连片,破烂不堪,已然成为垃圾场,臭气熏天。当地居民说,但凡有门路的,都早早搬家走人了。但自打2002年,这里圈入沈阳城市规划的视野后,开始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首先被命名为“丁香湖公园”,开始进行绿化改造。</p> <p class="ql-block">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乡境内,有一座七星山,因这座山的七座山头如北斗七星的排列而得名。在七星山的顶峰有一座坍塌的残塔,塔的旁边还有一座碉堡,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打卡。</p> <p class="ql-block">山顶有古残塔一座,建于辽道中咸雍十年(1074年)全称:双州双城县时家寨净居院舍利佛塔,也叫石佛寺舍利塔。当时该地区归铁岭县管辖,根据《铁岭县志》记载,古塔毁于1931年的雷雨之中。</p> <p class="ql-block">1982年5月,有关部门对古塔地宫进行挖掘。在塔基下面挖出一石函,内套装铁函银函金函,函内有水晶珠、玛瑙珠、大小珍珠、舍利子100余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曾有文人赞美“塔影遥开山雾重,笛声清澈水风凉……”201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石佛寺塔是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七星山上的古塔,具有九百多年的历史。这座塔是辽代双州双城县时家寨净居院舍利佛塔,现仅存南、东南、西北三面塔基及部分塔身,是一座六角七层实心密檐砖塔,展现了典型的辽塔特征。石佛寺塔的建筑风格独特,塔角为圆形倚柱,正中有佛龛,两侧有胁侍,上有宝盖、飞天斗拱等装饰,充分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石佛寺塔不仅因其建筑艺术价值而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因为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对研究辽代历史、宗教和文化有着重要意义。1982年,市文物工作者对古塔地宫进行发掘,发现了地宫中央置石函,两侧各立一小石碑,从碑石铭文中可知这座塔的详细历史背景。此外,石佛寺塔所在的七星山地区还保存有完整的碉堡群,这些碉堡群见证了该地区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石佛寺塔的开放时间为每天08:00-16:00,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七星山旅游风景区内,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历史文化景点。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古塔的雄伟外观,同时了解其背后的丰富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七星山,形成于侏罗纪末期,由南山、塔山等七座山头组成,因其山形分布似北斗七星的排列状而得名。七星山北依辽河,自然风光优美,分布有狐狸大沟等山沟二十多个,塔山南坡有泉眼一处,泉水清冽甘甜。四季不断,其人文景观也极其丰富,有建于1074年的辽代古塔、北魏拓跋氏建设的石佛及寺院、“双洲古城”遗址、辽金时期兴建的韩家花园遗址,以及明边墙和烽火台,清时左宝贵修建的辽河套堤和纪念碑,近代战争碉堡等。</p> <p class="ql-block">这些碉堡都是当年解放战争时国民党军留下的。自古以来七星山便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它南接沈阳、北扼辽河,属于兵家必争之要塞。</p> <p class="ql-block">辽代时这里就是双州古城,2005年考古工作者便在这里发现了辽代的城址和官衙遗址;明代时这里是明军镇守的堡垒,清代时这里也是皇帝东巡的必经之地,具有入口的性质,也是沈阳北部的最后屏障</p> <p class="ql-block">沈阳市一路向北,距市内约30多公里,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有一座七星山,七星山北依辽河,形成于侏罗纪末期,山中有寺院一所, 建于辽代,名为双州双城县时家寨净居院,后因寺院有石佛就得名为“石佛寺”,石佛寺历经沧桑,寺院毁于岁月…1992年复建,2009年扩建。</p> <p class="ql-block">石佛寺始建于辽代,初名为净居院,其规模极为宏大,大殿高耸巍峨,雕梁画栋,极其壮丽。四季香火旺盛,每逢佳节,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数百年来净居院,历尽沧桑,寺院已荡然无存。</p> <p class="ql-block">喜逢盛世,百废俱兴,社会和谐,人心向善。石佛寺得到党和政府高度支持。经沈阳市宗教事务局批准,于1992年复建。为了满足广大信众的需要,已于2009年5月29日动工扩建地藏殿、观音殿、藏经楼、祖师堂、禅房、牌坊、文化广场、重建天王殿、大雄宝殿、石佛殿、海汇塔等场所建筑,扩建后的石佛寺将更加辉煌壮观。</p> <p class="ql-block">辽朝(907—1125年),又称辽国、契丹,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又称大契丹,民间或称大蕃。与北宋、西夏并立。共传九帝,经历二百一十九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灭后晋,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大辽”,改年号为“大同”。辽圣宗时期,太后萧绰和圣宗耶律隆绪在韩德让等蕃汉臣僚的辅佐下,对契丹社会实行了全面改革,是辽的全盛之世。兴宗后期,辽朝统治显露衰败迹象;道宗和天祚帝时期,则是危机四伏。1125年被金朝所灭。辽朝亡后,辽朝宗室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建立西辽,1218年被蒙古所灭。</p> <p class="ql-block">辽强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东北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沟河和山西北部,包括幽云十六州。幅员万里,是中国北方历史上著名的草原游牧帝国。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后吸收农耕技术,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分开管理,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辽朝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p> <p class="ql-block">石佛寺境内。背依辽河(古称巨流河),自然风光优美,环境优越。</p> <p class="ql-block">辽河自古以来就是辽宁人的“母亲河”,它也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优美,岸边滩地错落,拥有“水岛相映、绿树成荫、芦苇丛生、自然优雅”的怡人湿地景观。</p> <p class="ql-block">为把辽河沈北新区段建设成一条真正环境优美、风光宜人的“生态带、旅游带、城镇带”,从而达到防风固土、改善水质、美化环境、恢复生态的目的,沈北新区抓住辽河生态保护区建设契机,投巨资兴建全国市区最大的湿地公园——辽河·七星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辽河·七星湿地公园位于沈北新区西北部,跨黄家、石佛两个街道,占地13000亩,总投资2亿元。通过建设“滩地、岸边、水面”相结合的流域生态保护工程,把环境优美、风光宜人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造景观有机地结合为整体,达到防风固土、改善水质、美化环境、恢复生态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七星湿地公园地处辽河岸边,园区内主要以辽河水面风景为主。将打造“亲山近水、回归自然、觅古寻踪、多元文化”的七星旅游经济区内一大亮点,使辽河重新焕发夺目光彩,成为辽河保护开发的重要节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辽河·七星湿地公园已于2012年8月21日正式开放迎客。并同时举行主题为“蔓舞秋韵醉美田园”的辽河·七星湿地公园欢乐行活动。在为期60天的活动中,包含“蔓舞秋韵醉美田园”湿地摄影大赛、“蔓舞秋韵·骑迹”自行车拉力赛、“醉美田园·驾趣”自驾游寻宝活动、沈北新区(美术、书法、摄影、文学)作品大赛等多项活动。</p> <p class="ql-block">辽河·七星湿地公园内将有一千个美丽的小岛,按照一岛一景的计划打造,设计有“桃花岛”、“梨树岛”等等。同时还将有一百座形状各异的桥。</p> <p class="ql-block">园区内水生植物近百种,水中的鱼类十几种,每天会有各种候鸟近万只在公园翱翔。</p> <p class="ql-block">湿地公园园区内主要以辽河水面风景为主,包括四个主题景观区。</p><p class="ql-block">【辽河花海】占地6000亩,主要体现辽河岸边花的海洋,突出湿地美景。该区域主要种植鸡冠花、黑心菊、波斯菊、金鸡菊、天人菊、凤仙花、五彩石竹、月见草、薏米及杨树和柳树等作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七星山橡胶坝】项目位于七星山北辽河干流,坝长162米。蓄水后可形成静态水面2200亩,蓄水量可达320万立方米,可形成湿地面积1万亩以上。</p> <p class="ql-block">【万泉河湿地】位于羊肠河、万泉河、西小河三河汇合处,湿地面积7500亩。湿地内有两道钢坝闸,建成后湿地面积最终可达到11000亩。</p><p class="ql-block">【七星赏葵】占地2000亩,主要种植品种为向日葵,其中凤仙花50-60亩。</p> <p class="ql-block">锡伯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p><p class="ql-block">锡伯族原居东北地区,乾隆年间清廷征调部分锡伯族西迁至新疆以充实当地。今锡伯族多数居住在辽宁省(70.2%)和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东港、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是在满语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语言,跟满语很接近。锡伯文是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稍加改变而成的。新疆的锡伯族保持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兼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东北的锡伯族在语言、衣食、居住等方面同于汉族。</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锡伯族的人口数为191911人。</p> <p class="ql-block">锡伯族,口语称“Siwe”书面语写“Sibe”。在汉文史书中,不同时期曾有几十种不同译音译法,如须卜、鲜卑、犀毗、犀比、悉比、失比、失必尔、师比、西卑、室韦、失韦、斜婆、西伯、史伯、洗白、西北、席白、席北、锡北、锡窝等,</p><p class="ql-block">直到明末清初时才统一为锡伯。</p><p class="ql-block">锡伯之名最早见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一般认为锡伯族名是以锡伯族长期活动的地区命名的。</p><p class="ql-block">锡伯文是民国36年(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改变而成的,一直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发展历史</p> <p class="ql-block">关于锡伯族的族源,占主流的是鲜卑说,女真说,持女真说的学者还具体指出锡伯族源于女真瓜尔佳氏苏完部,此外,也有学者认为,锡伯族最早起源于高车人色古尔氏,发源于贝加尔湖南部的苏古尔湖,公元429年,北魏太武帝远征高车后,始迁嫩江流域。</p> <p class="ql-block">远古时代的神秘传说:在锡伯族民间传说中说,锡伯族先民——鲜卑,古时南迁时,在鲜卑山(今大兴安岭)中迷失了方向,被困在山里。后来,有一种神兽在前引路乃得出山,才来到南方大泽(呼伦贝尔草原)。这种兽,状如虎而五爪,文如狸而色青,大如狗而迅走。锡伯族保留有供奉“鲜卑兽”(瑞兽)的习俗。将绘制的兽形图案,挂在住室西或北墙上,久而久之就成为锡伯族标志性图案。</p> <p class="ql-block">哈拉莫昆是锡伯族以血缘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哈拉为姓,有瓜尔佳、郭尔佳、赫叶尔、哈斯胡里、图克色里、乌扎拉、富察拉、伊拉里、胡斯哈里、孔古尔、觉罗等五十多个。新疆锡伯族中也有30余个姓。辛亥革命后逐渐译成单姓使用,如:赫叶尔译成贺或何,图木尔齐译成佟或涂,乌扎拉译吴,胡斯哈里译胡等。</p> <p class="ql-block">莫昆为自哈拉分出的分支,有的哈拉有一个莫昆,有的有两个或三个。每个哈拉和莫昆均有一位由成员民主选出的哈拉达(长)和莫昆达,一般多为辈分最高的德高望重者。每一哈拉莫昆均有成文的家规和坟地。哈拉达和莫昆达负责处理的事务有斗讼、祭祖、财产、婚丧等事宜。锡伯族家谱分哈拉谱和莫昆谱两种。谱序多书写创立家谱的意义及该哈拉莫昆延续的情况;谱单记各代、各支延续的情况;还有记事栏定期记录族内发生的大、要事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