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李春:非常春天,非常叙事,大家早晨好。</p><p class="ql-block">从今天开始我们讲医护人员的哲学观,其实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今天讲的这7个哲学观,不是我创造的。这是我国精神分析大师施琪嘉教授的见解。他原本讲的是心理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哲学观。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在综合医院住院的病人,不仅仅是有躯体的疾病,75%以上的病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医护人员,不仅仅是跟躯体和疾病打交道,还要跟病人的心理和灵魂打交道。那也就意味着,我们医护人员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心理工作者,所以也同样应该具备这七个哲学观。</p><p class="ql-block">这七个哲学观分别是:第一,形而上和形而下。第二,平行关系。</p><p class="ql-block">第三,形式大于内容。第四,极性理论。第五,场理论。第六,前景和背景。第七,混乱与空。</p><p class="ql-block">下面我们来讲第一个哲学观。</p><p class="ql-block">第一个哲学观是形而上和形而下。</p><p class="ql-block">什么叫形而上?形而上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哲学问题。也就是大家开玩笑所说的,门卫经常问的那三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来?你要到哪去?</p><p class="ql-block">形而下呢,就是一些具体的事情,你可以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我们可以说,能解决的问题都是形而下的,也就是它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解决。但是我们要明确的是,不是形而下的所有问题都能够被解决。治疗师、医生和护士就分成了两种:一种只有形而下,一种既有形而下又有形而上。我们说,有形而下的医生和护士,或许他们能解决病人的问题。比方说,医生能够做阑尾炎手术,能够做骨折手术;护士能做口腔护理,能做PICC等。但是,确实解决不了患者形而上的问题。</p><p class="ql-block">那么另外一种医生和护士,就是同时具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能力,他们既能解决患者身上存在的疾病问题,能够解决医疗和护理的问题,同时又能够关注到患者心灵和精神层面的问题。这样高下自见,就不用多讲了。</p><p class="ql-block">我们想成为哪一个层面的人,就是我们面临的选择。其实这跟前面我对人群的划分一样,一种会叙事的人,一种不会叙事的人。这恰恰是不谋而合的。</p><p class="ql-block">可不可以这样讲:会叙事的人是形而上的人,不会叙事的人是形而下的人。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参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