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沧源班鸽景区

姚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名:姚云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号:3721412</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8月15日,我们来到班鸽景区。班鸽景区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糯良乡,地处勐来大峡谷腹地,是一个典型的佤族村寨。村庄周边分布着保罗纪时代的万年董棕林、3.9公里的国画长廊。群山环抱,峡谷绵延,佤族特色的民居和热带丛林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宛如中缅边境的世外桃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很好奇,为什么这里的村庄叫“班鸽村”?村里的老人说,以前有很多斑鸠飞来这里,佤语把这种对爱情忠贞的鸟称为班鸽,于是这片土地就有了爱情栖息地的美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班鸽景点全景导览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乘坐景区车缓缓行驶在蜿蜒曲折的观光带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想起刚刚在导览板上看到的《白花和岩石的传说》也挺有意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前,白花是世间漂亮的一个花公主,大风和岩石都争着要娶它,大风对岩石说:“这种矮墩墩的,憨憨地在一处,白花不会喜欢你。还是让我来娶它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岩石对大风说:“你这种到处漂游浪荡,不会停下来,白花是不会喜欢你的,还是让我来娶它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风和岩石谁也不服谁,它们约着一起来到白花那里询问清楚,白花喜欢谁就嫁给谁。大风和岩石来到白花旁边,间它喜欢谁。白花想着:“大风到处漂游浪荡,它的心不会专一,岩石稳在一处,是一心一意的,我应该嫁给它,白花想好后,就到岩石旁边来”。因为白花不爱大风,大风感到十分害羞,就依依不舍的离开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那以后,大风十分嫉妒岩石和白花,它想把岩石吹倒也吹不倒,到白花开花的时候,大风嫉妒白花开得漂亮,就使劲地吹,让白花尽快凋谢,不让它们相依相爱长久。到现在白花盛开的时候,往往会有大风灾,这时候的大风,佤语叫作“拆白花的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远远望去,千米国画长廊酷似一幅浓墨重彩的中国画。千米国画长廊位于景区中段,这个景区的壁画约有3公里长,峭壁高80-180米,最高达280米,壁画陡立成崖,崖面有的形成崖厦,有的参差不齐,蜂窝状溶孔密布,有的如刀削斧劈平整光滑,有的像一台台的梯田,崖面由于杂质浸染及附生攀援植物的点缀变得色彩斑斓,如同一幅巨型壁画,描绘了古老大地的沧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千米国画长廊是大自然赋予人们的一幅天然画卷,没有人工雕凿,没有人为塑造,完完整整展示着大自然那原汁原味,真真切切的情感,是佤山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他们不相信这美丽独特的景观完全是大自然形成的,因此千米国画长廊伴随着一个美丽的传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不知从那里来了一个小龙王子,因为贪玩,肚子饿了,就变成人形来到勐来寨子挨家挨户讨东西吃,大家看到他又脏又臭都拒绝给他食物,只有一位善良的老寡妇把他领进家门,给他到了洗澡水,端上可口的饭菜,然后准备给他铺床,小龙王子说,不必为他铺床,给他一个圆簸箕就行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夜晚,小龙王子就现出原形,倦睡在簸箕里面,旁边放射出金光闪闪的光芒。大清早,老寡妇起床看到后,吓了她一大跳,急忙跑出去告诉左邻右舍,大家都不太相信,就跟随老寡妇回到家,却看到了小龙王子变回了人形,打开锅,发现昨天的剩饭没了,却有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家开始觉得好奇了,就决定要看看这个讨饭的人究竟是不是龙?要怎么断定呢?那就是要看看这人的脚掌是否朝后,因为按佤族说法,脚掌朝后,一定是龙变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天,他们把小龙王子请到一人家里,让他坐上他们事先涂满沾液的板凳,当小龙王子准备起身站立时,筒裙被沾住而露出了双脚,大家一看果真是脚掌朝后,都忍不住哈哈大笑,直取笑他,想不到这一闹激怒了小龙王子,他化作一条龙呼啸而去,过一会儿,勐来峡谷刹时天昏地暗,雷电交加,瓢泼大雨纷涌而下,顿时,勐来峡谷变成一片汪洋大海,但奇怪的是,无论洪水多深,老寡妇家周围却安然无恙,后来,洪水慢慢退去,勐来峡谷的山也因洪水的长期冲刷,而变成今天的景观了。也就是说,这壁画就是龙王子给我们留下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据说,前面的壁画里还可看到龙王子虾兵虾将们的遗迹呢,看看,这蜿蜒起伏的干米画廊是不是真的象一条龙镶嵌在这山谷里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说实话,千年壁画距今已有年头了,由于没保护好,画面已模糊不清。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找到这张图片,有点壁画的模样,但仔细看看总觉得不像,有人工痕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董棕林位于千米国画长廊景区。董棕林的点缀,使壁画增添了绚丽多姿的色彩,而成为一个主要景观。董棕树适应生长的气候为热带、亚热带,这里大概生长着上千株董棕树,董棕树高约15—20米,其种子坚硬,种植时必须先把它的种子泡在烫水中,等种子的外壳松软时,便可以种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董棕树习惯长在有巨石巨崖的石脚坡上,无论坡度有多陡,它还是那样的笔直挺拔,象征着盘居在佤山上的佤族人民,有人把它喻为正直勇敢之人。董棕树的寿命一般在一百年至二百年之间。到生长的后晚期,便会从树尖的树叶开始脱落,就像脱发的老人。当破开时,人们发现除内有腹丝之外,大都是空的,因此,也有人把它比作“外吐文章腹中空”之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董棕林又称百年情侣园,当地人民始终对它充满着一种崇敬和爱慕之情,传说过去从县城一带,直穿勐来落水洞是一条又长又大的湖泊。每当夜幕降临时,一群身穿白裙的仙女们都要到此畅游一休,同时到人间寻找意中人。找到后,就双双到林中互诉衷肠,表达爱慕之情。日久天长,董棕林就变成了情人幽会、谈情说爱的地方,据说到董棕林里幽会过的有情人都能白头偕老,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董棕树象征着永恒的爱情,人们对其充满了崇敬和爱慕之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班鸽,是一片被大自然厚待的土地。这里,山川秀美,森林葱郁,河流清澈,仿佛是天地间遗世独立的仙境。近年来,随着沧源佤族自治县致力于打造“国际旅游度假区”,班鸽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逐渐成为国内外旅游爱好者的热门目的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班鸽,这块镶嵌在云南边陲的绿色明珠,正以她独有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在这里,自然与文化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等待每一位旅人前来探索与品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漫步在班鸽的青山绿水中,耳边是鸟儿的歌唱和流水的低吟,心灵得到彻底的放松与净化。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与自然对话,找回内心的平静。班鸽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像是现代人逃离城市喧嚣,寻求心灵慰藉的理想之所。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携伴同行,班鸽总能给你一份别样的体验,让你带着满满的能量与灵感回归日常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远处绿茵中竖立着二个巨大的葫芦,圆润的曲线透露出一种柔和的美感。它让人联想到生命之源,联想到自然的循环,联想到岁月的流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佤族人认为人类是从大葫芦里出来的,佤族的创世史诗《司岗里传说》记载:天神达召崩不惹选定了一个叫岩惹的善良男孩来完成人类重生的使命,在洪水来临前,天神造了一艘小船给岩惹,放了一头小母牛和一些植物种子,洪水退去之后人类灭绝,大地一片荒凉,岩惹把植物种子撒在地上,大地又有了新生机。为了使人类重生,天神让岩惹和母牛交配,三年后小母牛产下一个鸡蛋大的葫芦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岩惹把葫芦籽种在山上,一年后,葫芦藤爬满了整座山头,结出了一个巨大的葫芦。九年后的一天,岩惹忽然听到葫芦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便用长刀将葫芦劈开,于是人和动物一个接一个地从葫芦走出来,岩惹劈开葫芦时不小心欢掉人类的尾巴,蛇的脚,鸡的乳房,螃蟹的的头,于是人类至今便没有尾巴、蛇没有了脚、鸡没了乳房、螃蟹没有了头。从此大地上又有了人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葫芦崇拜是佤族对母性的一种崇拜。司岗里祝辞中有句:si ngian rang,si mngang ged。(石葫芦,投身器),这辞中把葫芦比作坚硬的石头,因为只有葫芦如石般坚不可摧,才能在洪水滔天,天崩地裂,万物毁灭之时孕育并保护生命。佤族的葫芦崇拜是司岗里传说延伸的图腾,是佤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眼前豁然开朗,两座五彩斑斓的蘑菇小屋映入眼帘,它们仿佛是从童话书中跳了出来,独特的颜色、纹理,红的鲜艳、蓝的深邃、黄的明亮,构成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班鸽村,班鸽村是一个充满美丽和神秘的地方,村庄坐落在群山之间,素有“泼墨山水画里的人间烟火”之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班鸽村以其佤族文化著称,村民信奉古老的神话,每年举行盛大的仪式,祈求神灵保仿村庄平安和丰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近年来,班鸽村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中流转村民土地、建立卫生保洁组、生产互助组等方式,将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村民们在旅游发展中受益。如今的班鸽村,组组通硬板路,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新居庭院,成为了一个诗意的居住地和游客心中的远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班鸽村是一个典型的国家扶贫村,如今的班鸽村寨在画中,人在景中,幸福在手中。班鸽村的发展变化,是沧源以旅游要素带动乡村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的一个缩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渐渐消散在天际,我们在班鸽景区的行程画上了句号。我们离开了班鸽,带走的不仅仅是一张张影像,更重要的是那份难以言表的感受与启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班鸽,这片神奇的土地,用它的山水、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去领悟生活的真谛。这段旅程,虽然身体已经回到了熟悉的日常,但心灵仍在继续漫游,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班鸽给予的,远远超过了预期,它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一次生命意义的探寻,一段值得永久珍藏的记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