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瓦倫西亞Valencia是西班牙第三大城市、第二大海港,位於西班牙東部沿岸地區,是港口和工業城市,市區人口約81萬人,外加週邊市鎮共158萬人口。它是瓦倫西亞自治區和瓦倫西亞省的首府。2008年3月在該市路易斯普格體育館舉辦了第12屆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瓦倫西亞在每年3月舉行法雅節。</p><p class="ql-block">在我們入住的伊鲁尼昂瓦伦西亚3号酒店房間拍攝到的夕陽下的瓦倫西亞。</p> <p class="ql-block">次日晨早根據預先設計的行程把車開到藝術科學城景點附近,剛好見到路邊有一停車位趕緊停好車,又開始我們的西班牙漫行了。</p><p class="ql-block">這幢住宅就是妥妥的西班牙式建築。</p> <p class="ql-block">瓦倫西亞号称是欧洲的“阳光之城”,位于西班牙东南部,东濒大海,背靠广阔的平原,四季常青,气候宜人,被誉为“地中海西岸的一颗明珠”。</p> <p class="ql-block">两千多年来,瓦伦西亚一直依偎在沉静的地中海岸边,充当着西班牙通往地中海的门户,自138年建城,瓦伦西亚聚集了古罗马人、腓尼基人、倭马亚人、西哥特人、阿拉伯人等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藝術科學城是西班牙瓦倫西亞圖里亞河乾河床上5個地區的總稱。它是在瓦倫西亞城市最重要的現代旅遊目的地,和在西班牙最相關的現代旅遊目的地之一。 藝術科學城是由瓦倫西亞的設計師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所設計的,並且在1996年7月開始動工,與完成了的「城市」正式成立在1998年4月16日,以L'Hemisfèric天文館開幕。</p> <p class="ql-block">索菲亞王后藝術歌劇院Palau de les Arts</p><p class="ql-block">索菲亞王后藝術歌劇院是一家歌劇院與文化中心。於2005年10月8日對外開張。貝多芬的歌劇費德里奧曾於2006年10月25日在此首演。 該建築是藝術科學城最後完工的部分,為瓦倫西亞出生的知名建築師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所設計。建築長230米、高75米,地上有14層、地下為3層。</p> <p class="ql-block">生活,沒有固定的模式,只需一盞心燈,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和情緒,你的人生就贏大了。人生,最好的作品就是自己,即使無人欣賞,也要獨自芬芳。對自己隨性,對他人隨緣:看自己的景,走自己的路:念別人的好,修自己的心:看淡生活中的不完美,釋懷生命中的不如意,余生很貴,請別浪費。</p> <p class="ql-block">大眼球天文館Hemisfèric</p><p class="ql-block">大眼球天文館是由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設計的一座壯觀的標誌性建築,是藝術科學城向公眾開放的第一座建築,開業於1998年4月10日。 該建築形似一隻眼球,面積達143,000平方公尺,安裝了IAMX球幕電影、數字3D、數字球幕投影屏幕三個投影系統。這個歐洲最大的球幕,投影面積900平方公尺,直徑24.4公尺。</p> <p class="ql-block">逢人不必言深,孤独实乃常态。深情若被辜负,余生独往又何惧。当一个人历练到不想说话,不争辩,不巴结,不讨好任何人,对交友和聚会失去兴致,变得愈发沉默,连逢场作戏都不屑为之,独来独往成为常态。那么你就悟透了人性,看透了人生。在他人眼中,看到的可能只是表面的孤独,但只有您自己明白,这恰是您一生不懈追逐的自由。</p> <p class="ql-block">菲利普王子科學博物館Museu de les Ciències Príncipe Felipe</p><p class="ql-block">菲利普王子科學博物館是一座科學博物館,它是藝術科學城建築群的一部分,位於 Luis García Berlanga 街的盡頭。館長 Manuel Toharia 是一位西班牙科學作家和電視名人。 該建築面積超過40000平方米,由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設計,西班牙營建集團和阿馳奧納的合資企業建造。 1994年左右開始建設,2000年3月由菲利普王子揭幕,2000年11月13日開業,投資額為 2600萬比塞塔。</p> <p class="ql-block">这个世界,我们只来一次,百年之后,没你,也没我,我们拼搏一生带不走,一砖一瓦,我们执着一生带不走一丝爱恨情仇,人生就是减法,哪有来日方长,健康的活着,平静的过着,开心的笑着,适当的忙着就好。</p> <p class="ql-block">阿格拉會展中心Agorà</p><p class="ql-block">2009 年 11 月 落成,容纳6,075人。高科技建築,後現代主義建築 。</p> <p class="ql-block">金色堤壩大橋是一座白色單塔斜拉橋,橫跨華倫西亞東南部的圖里亞花園,靠近藝術科學城綜合體的東端。這座橋由華倫西亞建築師和土木工程師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設計,於2008年12月完工。它的設計是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1992年設計的西班牙西維爾阿拉米略橋的變體。</p> <p class="ql-block">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独处,让我们无需陪他人演戏,回归本真。不争,是给自己内心一份宁静与自由。远离伤害,是对其最有力的回击。人与人之间,不近不远的距离刚好。与人走得太近,往往易生灾祸。在这世上,多要求自身,少期待他人,失望自然减轻。毕竟无人能真正感同身受,即便万箭穿心,痛不欲生,也只是你自己的事。</p> <p class="ql-block">歲月贈我兩鬓霜,紅塵賜我一身傷,嘗遍人間千般苦,衰顏依舊笑夕陽。</p> <p class="ql-block">華倫西亞海洋公園是一個海洋館,位於華倫西亞市中心東南部圖里亞河的干河床上,這裏有不同的海洋棲息地。它由建築師菲利克斯·坎德拉(Félix Candela)和結構工程師阿爾伯特·多明戈(Alberto Domingo)和卡洛斯·拉撒路(Carlos Lázaro)設計。它整合在被稱為藝術科學城(Ciutat de les Arts i de les Ciències)的文化綜合體中。它於2003年2月14日開放。</p> <p class="ql-block">華倫西亞主教座堂</p><p class="ql-block">Iglesia Catedral-Basílica Metropolitana de la Asunción de Nuestra Señora de Valencia</p><p class="ql-block">瓦倫西亞聖母升天聖殿都主教座堂是天主教瓦倫西亞總教區的主教座堂,此處曾是西哥特人主教座堂的原址,摩爾人統治時期改為清真寺。在收復失地運動後,1238年,第一任瓦倫西亞主教將清真寺祝聖為天主堂,根據海梅一世的命令,供奉聖母。當時牆上還有古蘭經銘文。1262年,主教將其拆除,興建新的教堂。該主教座堂主要採用了其相鄰地加泰隆尼亞哥德式風格,但同時也包含了羅曼式、法國哥德式、文藝復興、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元素。 </p> <p class="ql-block">堂內有許多15世紀繪畫,有些是當地藝術家的作品,還有一些是羅馬藝術家的作品,由出生於瓦倫西亞的教宗亞歷山大六世贈送,他請求將瓦倫西亞主教的級別提升為都主教。</p> <p class="ql-block">該主教座堂還保存著一個被認為是聖杯的容器(小教堂藏有一隻小巧的瑪瑙杯,傳説是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中使用的聖盃),可能生產自公元前4世紀到公元1世紀之間的巴勒斯坦或埃及,之後在1436年由阿拉貢國王阿方索五世贈送給瓦倫西亞主教座堂,曾被許多天主教教宗用於彌撒。</p> <p class="ql-block">圖中就是那個故事多多的聖杯。</p><p class="ql-block">聖杯放在教堂另一側的一間小禮拜堂,在這個樸素的小禮拜堂裏,聖壇之外的一個玻璃罩子,它放在打著光的金色底座上。據說,這就是耶穌基督在最後晚餐上用過的杯子,其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聖杯。關於聖杯到底是文學作品所創造的故事還是真實存在?光是歐洲,現今就有200多個地方在搶奪聖杯的光輝頭銜,關於這個聖物的最終藏身之地,傳聞更是從蘇格蘭排到美國馬里蘭州的阿克齊克,可謂無處不在。不過在關於聖杯名單中,瓦倫西亞的聖杯幾乎總是名列前茅。到今天,它還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而且教宗約望·保祿二世和本篤十六世都曾在正式儀典用過這個杯子。仔細端詳聖杯,她比人們想像的要華麗繁複多了。那兩個巨大的金色手柄,嵌滿珍珠、綠寶石和紅寶石的底座。但凡看過《奪寶奇兵3》(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這部電影,就知道聖杯是個很普通的杯子——一個木匠做的杯子。這個是聖杯嗎?這只杯子怎麼能從耶路撒冷輾轉來到西班牙的東海岸,因為眾所周知,耶穌的最後晚餐之地是在耶路撒冷。我們權當聽故事吧!</p> <p class="ql-block">和所有自稱是真身的聖杯故事一樣,瓦倫西亞聖杯的來龍去脈也頗為複雜。網絡上流傳的訊息顯示:瓦倫西亞聖杯大約在2000年前流落出耶路撒冷。「第一任教宗聖伯多祿把杯子帶到了羅馬。當時教宗是唯一能舉行主持彌撒的人,鑒於這個杯子基督曾用過,聖伯多祿和歷任教宗也就在彌撒的聖餐禮中使用這個杯子。之後,從公元257年開始,羅馬皇帝瓦勒良(Emperor Valerian)開始迫害基督徒,聖杯放在羅馬已經不安全了,便送往西班牙的韋斯卡(Huesca)」。聖杯估計在韋斯卡藏了幾百年,直到公元8世紀,阿拉伯帝國的倭瑪亞王朝征服西班牙,為防聖杯被掠奪,基督徒又將聖杯轉移到西班牙北部,藏於聖胡安德拉佩納(San Juan de la Peña)的懸崖修道院中。</p> <p class="ql-block">誠然,關於瓦倫西亞聖杯最初一千年的漂泊之旅,沒有任何人能夠證明。其較為可靠的記錄首次出現在1399年。這年,瓦倫西亞聖杯出現在阿拉貢國王馬丁一世的聖遺物匣中。根據大教堂的記錄,1416年阿方索五世即位後,遺物匣運到了瓦倫西亞,後來交給大教堂以償還債務。儘管戰爭時期,聖杯曾數次神秘失蹤,最終還是宿命般於1939年回到瓦倫西亞大教堂,此後再未離開。</p> <p class="ql-block">雖然很想去瞻仰一下那個傳奇的聖杯,可惜排隊入內參觀的人太多,估計一兩個小時未必輪到,而我們也到了祭五臟廟的時間,沒有入內參觀。也就與那故事多多的聖杯擦肩而過了。</p> <p class="ql-block">聖母廣場(加利西亞語:Plaça de la Mare de Déu,西班牙語:Plaza de la Virgen)是西班牙華倫西亞的一個廣場,位於城市的中心地帶,是古羅馬廣場的繼承者。廣場周圍有三座城市的標誌性建築:華倫西亞主教座堂、無助者之聖母聖殿和華倫西亞自治區政府宮(Palacio de la Generalidad Valenciana)。</p> <p class="ql-block">無助者之聖母聖殿(西班牙語:Basílica de la Virgen de los Desamparados)是一座坐落在西班牙華倫西亞的羅馬天主教宗座聖殿,供奉華倫西亞城和昔日華倫西亞王國的主保聖人無助者之聖母。</p> <p class="ql-block">華倫西亞自治區政府宮(Palau de la Generalitat Valenciana;Palacio de la Generalidad)是西班牙華倫西亞的一座華倫西亞哥德式及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建於15世紀。1931年公佈為西班牙文化財產。</p> <p class="ql-block">臨聖母廣場的西立面和宗徒門,耳堂塔和Obra Nova.</p> <p class="ql-block">拐進一條橫街,找到有西班牙海鮮飯的餐館,先祭了五臟廟再去漫步吧。其實這西班牙所謂名食也不怎麼樣!許是這群驢友吃慣粵菜,永遠是粵菜胃之故!</p> <p class="ql-block">瓦倫西亞虽然是西班牙第三大都市,她的老城区依然保持着古香古色的风貌,主要景点也大多集中在这一带。城中的丝绸市场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圖中即是該絲綢市場,不過現在沒有交易只供游客參觀。</p> <p class="ql-block">中央市場 Mercat Central de València</p><p class="ql-block">瓦伦西亚久负盛名的本土美食花样繁多,而你将可以在中央市场找到它们。这里是欧洲规模最大的市场,售卖着充满地中海风味和香气的新鲜农作物。</p> <p class="ql-block">Old City gate Vslencia</p> <p class="ql-block">瓦倫西亞老城門</p> <p class="ql-block">夸特塔(Torres de Quart)是西班牙華倫西亞中世紀城牆至今尚存的兩個城門之一,位于吉倫·德卡斯特羅街(calle Guillén de Castro)和夸特街(calle Quart)的交叉口。該建築由兩個半圓柱形塔樓組合而成,門本身採用拱門的形式。</p> <p class="ql-block">夸特塔建於1441-1460年,是由佩雷·邦菲爾(Pere Bonfill)、弗朗西斯克·巴爾多馬爾(Francesc Baldomar)和佩雷(Pere Compte)設計,模仿了那不勒斯 的新堡。塔樓經歷了西班牙獨立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西班牙內戰。1931年,該建築公佈為西班牙文化財產。</p> <p class="ql-block">拱門外望之景致</p> <p class="ql-block"> 宁静而悠远,空灵而深遂,人的思绪舒缓地流淌着,似有晨曦微露沐浴,初日破苍烟,零乱松竹影。 </p> <p class="ql-block">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烟雨紅塵,一世繁华。待我倾尽天下,只为了与你踏碎一场盛世烟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