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凤阳明鼓楼,别名中都谯楼,建造在安徽凤阳朱元璋的家乡,1375年建,台基南北长72米,东西宽34.25米,高15.8米,是中国最大的鼓楼台基,被誉为“华夏第一谯楼”,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万事根本四字是朱元璋题写。</p> <p class="ql-block"> 朱元璋故里凤阳小溪河金桥村,他的祖籍可以追溯到江苏沛县,在逃荒过程中,其父最终定居在濠州钟离东乡(今安徽凤阳小溪河镇金桥村),朱元璋正是在这里出生。</p> <p class="ql-block"> 朱元璋故里在修建中,还未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北明楼,名称始于明皇陵,这是过去历代陵墓中所没有的。北门为砖城的正门,称明楼,下为城台,开三<s>券</s>门,上为五开间重檐城楼。</p><p class="ql-block"> 明皇陵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城南七公里处,是明太祖朱元璋父母的合葬墓,明皇陵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竣工,历经600余载,虽经过多次兵燹,但陵前神道上的三十二对石像生和皇陵碑、无字碑及坟丘等仍保存完整。</p><p class="ql-block">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望南,庄严肃穆的神道两侧共有32对石像生,这座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修建的,石像生的数量在历代帝王陵墓中是最多的,这也是朱元璋尽孝的一种表现。</p> <p class="ql-block"> 神道,全长257米,两旁是明代最早、数量最多、刻工最精细的皇陵石像生列于皇陵神道两侧,共计32对。自北向南为麒麟2对、石狮8对、华表2对、石马及控马者6对、石虎4对、石羊4对、文臣、武将、内侍各2对。</p><p class="ql-block"> 石像生均系整块石料雕琢而成,石料取自凤阳本地,质地坚硬,历经600余年,至今石人衣着、扣带、石兽毛发等细微部分,仍栩栩如生,堪称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大型石雕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 神道东侧的麒麟</p> <p class="ql-block"> 神道西侧的麒麟</p> <p class="ql-block"> 麒麟左脚因有抚摸麒麟趾祈求多子多福的习俗,长年累月,以致于此。</p> <p class="ql-block"> 神道东侧的石狮</p> <p class="ql-block"> 石狮</p> <p class="ql-block"> 神道两侧的华表,也叫望柱。</p> <p class="ql-block"> 神道东侧的马和控马人</p> <p class="ql-block"> 神道西侧的马和控马人</p> <p class="ql-block"> 神道东侧的马和控马人</p> <p class="ql-block"> 神道西侧的马和控马人</p> <p class="ql-block"> 神道东侧的石虎</p> <p class="ql-block"> 神道西侧的石虎</p> <p class="ql-block"> 神道东侧的石羊</p> <p class="ql-block"> 神道西侧的石羊</p> <p class="ql-block"> 神道两侧的石羊、石虎。</p> <p class="ql-block"> 神道东侧的文臣</p> <p class="ql-block"> 神道西侧的文臣</p> <p class="ql-block"> 神道东侧的武将</p> <p class="ql-block"> 神道西侧的武将</p> <p class="ql-block"> 神道东侧的武将</p> <p class="ql-block"> 神道西侧的武将</p> <p class="ql-block"> 神道东侧的内侍</p> <p class="ql-block"> 神道西侧的内侍</p> <p class="ql-block"> 神道两侧的文臣、武将、内侍。</p> <p class="ql-block"> 金水桥</p> <p class="ql-block"> 金水桥往北神道</p> <p class="ql-block"> 金水桥南神道东侧龙泉井,是守陵人的生活饮用水。井栏是汉白玉质地,产于凤阳本地。</p><p class="ql-block"> 护栏北侧是金水河,而井水的水位比金水河水位高,有种“井水不犯河水之感”。</p> <p class="ql-block"> 龙泉井,井口边的深凹痕是常年提水所造成的。</p> <p class="ql-block"> 金水桥南神道东侧的朱元璋家谱碑</p> <p class="ql-block"> 神道东侧的无字碑亭</p> <p class="ql-block"> 无字碑位于明皇陵神道南端东侧,形制与大明皇陵碑相同。立无字碑的用意从美学上讲是为了布局对称的需要;从感情上讲,朱元璋认为自己成就的帝业是父母累善积德所致,无上伟大,无法用文字表达;作为农民出身的父母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大书特书。这种寓意曲达、意味深长的匠心设计,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p> <p class="ql-block"> 神道西侧的皇陵碑亭</p> <p class="ql-block"> 皇陵碑,由碑帽、碑身、碑座组成,高6.87米,碑帽由六条相互交缠,蜿蜒环绕的盘龙组成,碑座是一只赑屃,龙的六子,善负重,历经600余年,仍屹立原处,完好无损。洪武十一年,朱元璋认为原碑文皆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于是秉笔直书,亲撰碑文。碑身正面阴文镌刻,碑文通篇1105字,是研究朱元璋家史与元末明初历史的珍贵史料。</p> <p class="ql-block"> 神道往南尽头就是皇陵墓了</p><p class="ql-block"> 图片均为自拍,谢谢朋友们浏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