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刊发于2024.9.12当代文学家杂志,载入2024年10月20日出版的全国文学作品大赛 当代文学家•朱自清新文学奖《当代文学家•金秋卷》(获奖特辑1)</p><p class="ql-block"><b>《中秋之韵》</b></p><p class="ql-block"><b> 柳辉</b></p><p class="ql-block"><b>中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谐、美好的无尽向往。它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在岁月的长河中浅吟低唱,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韵味。</b></p> <p class="ql-block">当那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悬夜空,清辉洒向大地,世间仿佛被蒙上了一层梦幻的轻纱。“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它宛如一个洁白无瑕的玉盘,散发着柔和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我静静地倚靠在窗前,凝望着那轮明月,思绪也随之飘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代诗人杜甫所写,出自他的《月夜忆舍弟》)想起那些曾经一起共度中秋的亲人和朋友,如今或许身处他乡,不能相聚。但我知道,我们都仰望着同一轮明月,心中怀着相同的牵挂和祝福。</p> <p class="ql-block">“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出自宋代辛弃疾的《一剪梅·中秋元月》)当夜幕悄然降临,那一轮圆润的明月宛如一位娇羞的佳人,轻轻揭开面纱,将柔和的清辉洒向人间。“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出自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淌在大地之上,给世间万物都披上了一层银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庭院中,桂花绽放,那馥郁的芬芳在空气中弥漫,丝丝缕缕,沁人心脾。 微风拂过,花瓣飘落,仿佛是月宫中的仙子洒下的祝福。“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千古一问,让人们在这寂静的夜晚陷入不眠的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秋夜,桌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和精致的月饼。长辈们讲述着古老的传说,孩子们则睁着好奇的眼睛,听得入神。那一个个传说,犹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点亮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这些美丽的故事,承载着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香甜的月饼,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弥漫。月光透过窗户,映照着人们幸福的脸庞,这一刻,温馨与团圆成为了永恒的主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秋的礼仪也别具一格。晚辈要向长辈行拜礼,表达尊敬与祝福。人们互赠月饼,寓意团圆和美好。家中长辈还会在月下焚香祭拜,感谢明月的护佑,祈求家人平安、幸福。除此之外,人们还会在这一天猜灯谜,男女老少围聚一起,绞尽脑汁地思索着谜题,欢声笑语不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出自唐代殷文圭的《八月十五夜》)望着那轮明月,心中不禁涌起无尽的思绪。或许此刻,远方的游子也在仰望着同一轮明月,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和温暖的港湾。明月啊,你承载了多少人的相思与眷恋,又见证了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对于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中秋是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是浓浓的乡愁。他们或许在繁华的都市中忙碌奔波,或许在遥远的异乡为梦想打拼,但在这一天,他们的心都会不由自主地飞回故乡,飞到亲人的身边。电话里的问候、视频中的笑容,都无法替代那份面对面的温暖和拥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这宁静的夜晚,田野间也是一片祥和。沉甸甸的稻穗在月光下泛着金黄的光芒,似乎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出自唐代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田边的池塘里,荷叶微微摇曳,水中的月影随之荡漾,宛如一幅灵动的水墨画。青蛙在荷叶下欢快地歌唱,仿佛在庆祝这丰收的季节。秋风轻轻拂过,带来了丝丝凉意,也送来了稻谷的清香。那是大自然的馈赠,是辛勤劳作的人们一年中最期待的时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街头巷尾,张灯结彩。人们结伴而行,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孩子们手提花灯,奔跑嬉戏,那五彩的灯光在月色中闪烁,宛如点点繁星。商家们也抓住这难得的商机,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店铺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情侣们手牵着手,漫步在街头,享受着这温馨的时刻。老人们则坐在门前,望着热闹的街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出自宋代晏殊的《中秋月》)中秋之韵,是团圆的温馨,是相思的深沉,是丰收的欢乐,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那一抹璀璨的光芒。在这月圆之夜,让我们沉醉在这美好的氛围中,感受着岁月的静好,珍惜眼前的幸福。让我们传承这千年的文化,让中秋的韵味在时光的长河中永远流淌,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都为中秋的明月写下了动人的诗篇。除了苏轼烂熟于心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诗句都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流传千古。它们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刻,明月高悬,清辉洒遍大地。愿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轮明月,照亮前行的道路,温暖彼此的心灵。愿这中秋之韵,永远伴随着我们,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去追寻那属于自己的光明和希望。</p><p class="ql-block">2024.9.10于美国韦斯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