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望三国

清风徐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7月25日,在延边自治州游览期间,原计划自延吉坐高铁前往长白山,听从朋友建议,临时改变行程,来到了珲春的防川景区,感受一眼望三国的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防川风景区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珲春市东部,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我国边境,从瞭望塔可以一眼望到:左边是俄罗斯的山川、右边是‌图们江和‌北朝鲜,正前方是浩瀚的‌日本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汇聚地,还充满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游客可以在此感受到中朝俄三国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60年,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让沙俄掠走了我国乌苏里江以东,从图们江口到黑龙江口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和沿日本海的漫长海岸线及领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边防哨所的一侧,隔着围栏,我们参观了土字界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86年,清朝督办边务大臣、督察院左副都御使、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澂受清朝廷命令,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勘察边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通过现场勘察后发现,根据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规定,清朝廷割让东北大片土地后,这里的边境线应确立在距图们江入海口20华里的地方,但1861年立界碑时,俄国却擅自立在了距图们江口45华里的沙草峰上,于是,吴大澂与珲春副督统依克唐阿等人向沙俄据理力争,沙俄方同意将界牌南移16华里,设在沿图们江到入海口30华里、径直入海口27华里处,也就是现在石碑所处的位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吴大澂凛然的抗争,最终为我国争回了黑顶子(今敬信镇)地域和中国拥有图们江主航道、出海航行权力,从1886年起,中国在珲春设立海关,广泛开展了通江航海的活动,船舶往返于珲春与上海、珲春与朝鲜的釜山、珲春与日本的长崎之间。1938年7月,日俄张鼓峰事件后,日军强行封锁了图们江口,由此图们江的海航运输被迫中断,一直延续到今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土字碑,高1.44米,宽0.5米,厚0.22米,为花岗岩质。土字碑我方一侧碑面上竖向刻有“土字牌”三个大字,左侧竖刻有“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八个小字,俄方一侧刻划一个“T”字,经历了两个世纪的风雨冲刷,碑面依然整洁、字迹清晰。1993年,中俄重新划定中俄东段边界时,俄国在其右侧设立了422号界碑;在土碑以南135.6米,距离朝俄大桥511.9米处设立了423号界碑,至此,土字碑成了记录那段屈辱与抗争历史的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里,设有我们的边防哨所,它位于中俄边界我方山岗之上,是我国地界经度最东的边防哨所,因此被称为“东方第一哨”。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等多位国家领导人都来此视察、慰问过全体官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边防哨所的对面,是龙虎阁,目前正在扩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龙虎阁是防川景区内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一眼望三国的最佳景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主体建筑底部为堡垒式设计,体现国之边关,顶部为仿古式建筑,体现中华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寓意边关堡垒坚不可摧。龙虎阁始建于2010年,2012年正式对外开放,共12层,总高64.8米。建筑结构包括展览馆、历史馆和观景台等,站在观景台上,可以饱览三国边境风光,南望俄朝铁路大桥横跨图们江,西南望朝鲜豆满江里境内群山起伏,东南望俄罗斯哈桑镇包德格尔那亚城近在咫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名称中的“龙虎”二字,由吴大澂在1886年与俄国重勘中俄珲春东部边界之后所题写,寓意“龙蟠虎踞”,表达了其誓死保卫边疆的决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尽管三国边界风光旖旎,但是游览过程却是心情沉重,一点也高兴不起来。那斑驳的土字碑,承载了疆域的变迁与历史的屈辱,让人心生悲怆;川流不息的图们江,连结着那浩瀚的日本海,尽管只有十几公里,可以说近在咫尺,但我们的舰船却不能沿江而往;望洋兴叹,令人心痛不已,因为那曾经是我们的疆域和领海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顾历史,积弱积贫的中国,曾经饱受苦难,割让土地,战争赔款,人民流离失所;一次次血的事实让国人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弱国无外交,弱国无边防;国破山河碎,人民无家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面对国破山河碎的困境,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前赴后继、努力奋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当今时代,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战争阴霾依然飘荡,但愿国人能够保持警惕和清醒的头脑,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共同奋斗,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华夏大地永保和平与安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