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一狗行万里 旷野深处知澳洲 - 25|劳拉

清华1928女生汇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小编的话】</b><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有些人可能生下来就不属于繁华的都市,所以会一直在心底惦记着沙漠里无人的寂寞,和夜晚嵌入天幕的满眼繁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让我们随着劳拉的文字一起到旷野深处看澳洲风情。</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i>「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不代表</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i>「清華1928女生匯」的觀點。」</i></b></p> <p class="ql-block"><b>第二十五站:兰金斯普林斯(Rankin Springs)</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30天/8106公里之后,来到兰金斯普林斯</span></p> <p class="ql-block">  说是第二十五站,其实是我们露营的第二十六站。我不吝赐教的好兄弟说我前面的一篇写得有点粗糙,也许是有点累了的缘故吧?所以,趁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末给自己放了个假,把昨日的见闻合并到今天一起记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  昨天离开库鲁勒瑞恩(Cullulleraine),我们继续沿默里河沿岸的斯特特公路向东行走,一路可见的仍旧是一望无际的葡萄园和果园。听一位很懂葡萄酒的朋友说,这一带酿的葡萄酒大部分出口到中国市场,也有不少葡萄园的主人是中国人。难怪在路上看到一个大屋顶的豪华建筑很有中国风呢,可惜看到时太晚了,否则拍下来留个纪念该多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沿路到处可见自由自在的鸸鹋</span></p> <p class="ql-block">  水是生命之源一点不假。沿线不仅农作物长势茂盛,连成群的鸸鹋也到处可见。我问Gerry鸸鹋会不会破坏庄稼,农民会不会射杀鸸鹋,Gerry说:“你没听说过鸸鹋的战争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鸸鹋战争(网络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  原来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西澳大利亚鸸鹋泛滥,农民们不堪鸸鹋对庄稼的大面积啃噬,开始射杀这些大鸟,西澳政府甚至动用了军队,上了自动步枪。鸸鹋迅速转移,跑的比大兵快,这场人与鸸鹋的战争最后以鸸鹋的“胜利”告终。</p> <p class="ql-block">  现在,作为澳大利亚象征之一的鸸鹋受到了保护。依据各州和领地的不同法律规定,未经许可不可以擅自捕杀或伤害鸸鹋,鸸鹋的栖息地、数量和生存环境也都受到政府的监控和保护。即便在鸸鹋数量过多时,农民在获得政府的许可后,也只可以进行驱赶但不可以直接射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内陆的繁华</span>——<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米尔杜拉(Mildura)</span></p> <p class="ql-block">  米尔杜拉(Mildura)是一个将近35,000人口的内陆城市。城内建筑从简约的殖民设计到极具装饰性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并存,为这座静卧在默里河畔的偏远城市,妆点上了独特的历史与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  欧洲定居者自十九世纪中叶开始迁移这里,建立农业定居点。1887年查菲兄弟(George and William Chaffey)从加利福尼亚带来了先进的灌溉技术,让米尔杜拉成为澳洲最早的灌溉区,将荒凉的内陆变成了沃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Toby在市中心的步行街圈粉无数</span></p> <p class="ql-block">  与许多靠资源兴起,又因资源用尽而衰落的内陆小镇不同,米尔杜的繁荣延续至今,并将继续在澳洲的经济和文化版图中扮演重要角色。</p> <p class="ql-block">  街头温馨的咖啡馆,热闹的市场,浓浓的人情味,让城市的繁华与内陆的宁静交织成诗,是我心中的宜居之地。</p> <p class="ql-block">  在米尔杜拉喝上了久违的好咖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巴尔拉纳尔德(Balranald)营地</span></p> <p class="ql-block">  昨天晚上我们住在了位于默里河支流的默朗比吉河边(Murrumbidgee River)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巴尔拉纳尔德(Balranald)镇。</span></p> <p class="ql-block">  小镇人口1000出头,曾经也是内陆水运的重要站点,但最终败给了公路运输。小镇因为在默朗比吉河边,周围湿地栖息着许多鸟类和野生动物,是观鸟和生态旅游的热门地点。不过,带着Toby的我们与这些活动无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海伊镇(Hay)中央街道上的老建筑美吧?</span></p> <p class="ql-block">  昨天开始降温了,我们早早地就躲进了房车,连睡带醒的躺了十个小时。早上起来,Gerry做了培根鸡蛋早餐,吃过早饭我们又上路了。</p> <p class="ql-block">  沿着B64国道,一路向东行驶,来到了我们今天休息的第一个小镇海伊(Hay)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海伊水塔壁画</span></p> <p class="ql-block">  海伊镇人口大约2000多一点,镇子虽然不大但非常漂亮,主街上的殖民时期的建筑更是显示出曾经的繁荣。小镇的起源与兴衰,和沿途镇子的故事差不多,我今天想讲的是这里的监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海伊监狱</span></p> <p class="ql-block">  海伊监狱建于1880年,是新南威尔士州的一座典型乡村监狱。监狱的建筑风格简朴,带有殖民时期监狱的典型特征,主要用于关押轻罪犯和因贫困、酗酒等原因被判刑的人。</p> <p class="ql-block">  到了20世纪初,随着小镇的衰落,海伊监狱的容量也在减少,监狱的使用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一度被改建为精神病院,专门收治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  在20世纪30年代,海伊监狱又被用作女子劳教所,关押那些被认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年轻女性。她们通常是因为离经叛道或犯有轻罪而被送到这里,进行劳动改造。</p> <p class="ql-block">  二战期间,海伊监狱被再次改变用途,成为关押战俘和“敌国侨民”的地方。那些从英国被驱逐的犹太难民和来自意大利、德国的战俘被一同关押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监狱后院</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是极具讽刺意义的,那些犹太难民实际上是逃离纳粹迫害的受害者,却因国籍原因被认定为“敌国侨民”,与迫害他们的战俘一同被关押。</p> <p class="ql-block">  虽然这些难民在监狱中的生活相对战犯较为自由,他们可以组织文化活动、教育课程,在最大程度上保持日常生活的稳定,然而,这段历史所反映的集体恐慌是真实的,也是残酷的。</p> <p class="ql-block">  这段历史给我们最直接的教训是,集体恐慌和偏见可能会在危机中扩大化,导致对某些群体的过度反应。然而,我们真的在这个教训中变得更冷静,更有智慧了吗?想想四年前部分华人在海外的尴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Hay War Memorial High School </span></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海伊镇(Hay)约有 600名居民参军。这对于只有3000人口的小镇来说,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这些士兵大多在加里波利(Gallipoli)、西线战场和中东地区参战。</p> <p class="ql-block">  1923年,为了纪念在一战中服役和牺牲的士兵们,海伊镇建立了战争纪念高中。校园内设有战争纪念碑用以铭记那些在战争中牺牲或参与服役的本地士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海伊战争纪念高中</span></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周六,学校关门,我只能在门口拍几张照片。一个一脸旧社会的上了年纪的白人女人,带着她的漂亮又神气的牧羊犬朝我走来,我下意识地说了句:“你好!”</p> <p class="ql-block">  “不是每个人都说‘你好’的!” 老女人不开心地嘟囔着,从我身边走过。</p> <p class="ql-block">  拍完照回到车里,我指着还没走远的女人,告诉了Gerry刚才的经历。Gerry问我怎么回答她的,听到我什么都没说,Gerry笑我窝囊,说:“你应该回答她‘好的,废柴’,要不要我开车追上她,你去说一下?” </p> <p class="ql-block">  我知道Gerry在逗我。 套用郭德纲的那句话,“知道她是个废柴,我再多看她一眼都是我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路上遇到骑车露营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  离开海伊镇,我们本想到一个叫冈巴(Gunbar)的村子停一下。那个村虽然小,但历史可不短。可惜,冈巴村实在太小了,Gerry一脚油门就开过了。留点遗憾吧,否则完美得太不真实。</p> <p class="ql-block">  今天在路上又看到了一个骑车露营的人,我在心里又敬佩了老半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兰金斯普林斯铁路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  既然错过了冈巴村,我们索性不再停留,直接到了今晚露营的地方,一个不到200人的小村庄,兰金斯普林斯(Rankin Springs)村。</p> <p class="ql-block">  营地没有接待人员,只在接待室的门上贴了张纸条,上面啰里八嗦地写一堆的字,大致意思就是:“先找个喜欢的地方住下,下午四点半会有人来收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骑车人也来到了兰金斯普林斯</span></p> <p class="ql-block">  刚把房车支好,今天第一个惊喜就来了,刚才路上那个骑车人也到了这个营地来露营。</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营地只有我们一家三口和骑车人,</span>今天非常冷,太阳还没落山气温就已经降到了十度左右,天气预报说明天早上气温要在零下呢。于是我走上前问骑车人要不要喝一杯热茶,这时我才看清骑车人是位六十多岁的女人。</p> <p class="ql-block">  我把茶烧好了,骑车人带着一把折叠的小马扎走过来,手里还拿着几个橙子,递给我和Gerry,说是在农民家买的,又好吃又便宜。</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聊天,我得知她叫凯瑟琳,一周前从墨尔本出发走内陆会朋友,再到堪培拉见儿子,十月十七日回到墨尔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卡瑟琳和她的小帐篷</span></p> <p class="ql-block">  想到在凯帝尼休息站(Cadney Homestead)见到的徒步者伊曼纽说到过,“徒步中最大的挑战是孤独”,于是我问卡瑟琳她的行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卡瑟琳回答说是“顶风骑车”。</p> <p class="ql-block">  “顶风的时候挑战最大。顶风的挑战不只是体力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因为风大的时候,无论你多用力,车就是不往前走,会觉得非常灰心。”</p> <p class="ql-block">  “那你该怎么办?” 我问。</p> <p class="ql-block">  凯瑟琳揉了揉眼睛,说:“我不停地告诉自己,不要着急,反正每天要做的事情一样,就是骑车。今天没骑够里程,那就多用一天。这阵风总会过去,你总会到达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兰金斯普林斯的轨道废弃了,但村里人没有</span></p> <p class="ql-block">  卡瑟琳和伊曼纽面临的考验也许不同,但他们战胜挑战的意志与决心却是一样的。</p> <p class="ql-block">  吃了卡瑟琳送的好吃的橙子,我回送她一袋高山茶。得知我是中国人后,凯瑟琳说:“我爸爸也是中国人,妈妈是美国人。” 这时我才在她的眉眼之间看出了几分东方人的特征。这是今天的第二个惊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村里酒吧的牛排好吃又实惠</span></p> <p class="ql-block">  晚上六点以后村里的酒吧开始供应晚餐,我们六点十分到酒吧的时候,里面已经挤满了喝酒吃饭的人,我琢磨着村里一半的人都来了吧?</p> <p class="ql-block">  酒吧老板一看就是憨厚的村里人,一份350克的眼肉牛扒只收38块,五分熟烤到完美境界。</p> <p class="ql-block">  不早了,今天也聊够了,等我再碰到好玩儿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再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9月14日,于Rankin Springs</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上一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56pqxnqi"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两人一狗行万里 旷野深处知澳洲 - 24|劳拉</a></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一篇:</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cn/56sg8b5w"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两人一狗行万里 旷野深处知澳洲 - 26|劳拉</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