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东北的东北”行——边界国史教育行</p><p class="ql-block"> 旅行社推出 “不远东方”的行程,可以说是东北的最东北之行。旅行线路依次是:哈尔滨—伊春—汤旺河—佳木斯—同江—抚远—饶河—虎林—鸡西—哈尔滨。景点主要有以下内容:伊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汤旺河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金山鹿苑(半牧养的梅花鹿)、同三公路(黑龙江同江-海南三亚)起点(此处也松花江汇入黑龙江)、建三江北大荒中国粮仓、抚远领土最东端东极广场(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黑瞎子岛、珍宝岛、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兴凯湖。</p><p class="ql-block"> 这一串地名和山河名称,其实裹挟着一连串的近现代历史事件,而这些历史事件都如一根根钢针戳在中华民族的的肌骨,留下一连串伤疤,至今都感到刻骨铭心的痛!</p><p class="ql-block"> 1. 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遗址</p><p class="ql-block"> 2. 同江市三江口,《瑷珲条约》、</p><p class="ql-block">《北京条约》,满清政府被俄罗斯威逼,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p><p class="ql-block"> 3. 黑瞎子岛,饱受争议的领土归属</p><p class="ql-block">,2008年10月14日,确定了中俄长达4300多千米的边界线。从此,黑瞎子岛一半领土回归中国。</p><p class="ql-block"> 4. 珍宝岛,国际形势下中俄关系恶</p><p class="ql-block">化的标志——珍宝岛自卫反击战。</p><p class="ql-block"> 5. 兴凯湖,满族人的“龙兴之地”</p><p class="ql-block">1860年中俄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兴凯湖的四分之三割让给俄罗斯。</p><p class="ql-block"> 6. 虎头要塞,十万中国劳工被日本</p><p class="ql-block">侵略者奴役,用血肉之躯挖掘修建的地下工事——“东方马其顿防线”;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向北探取俄罗斯远东的战略要塞;二次大战的最后终结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下将尽可能用最少的文字铺陈上面六个景区的历史钩沉,同时也是我旅游过程中接受到的边界国史教育笔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遗址(黑龙江省哈尔滨)</p><p class="ql-block"> “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遗址”陈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反人类的暴行的真凭实据,是中华民族那段深重苦难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三江口(黑龙江省同江)</p><p class="ql-block"> 同江城三江口,松花江汇入黑龙江,汇流后俗称“混同江”。黄色的是松花江,黑色的是黑龙江。黑色的黑龙江正是中俄两国的界河。而黑龙江以北原本是中国的疆土啊! </p><p class="ql-block"> 1858年5月28日,俄国人不费一兵一炮,恐吓威逼清政府官员奕山签订了《瑷珲条约》。尽管当时清政府不承认其合法性,但是到了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俄国趁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最终承认了《瑷珲条约》的合法性。</p><p class="ql-block"> 《瑷珲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单次损失领土面积最多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割让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给俄国,相当于4个河南省的大小。</p><p class="ql-block"> 黑龙江的北岸,那原本是属于我们的土地啊,是被孱弱的清政府割让出去的土地,现在是俄罗斯的荒原无人区!</p><p class="ql-block"> 拉哈苏苏海关旧址。拉哈苏苏海关旧址公事房始建于 1905 年,属俄式建筑风格,砖木结构,是百年同江仅存的历史建筑,也是目前东北地区保存完好的海关旧址建筑。也是中俄边界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三、黑瞎子岛(黑龙江省抚远)</p><p class="ql-block"> 黑瞎子岛(因岛上多黑熊瞎子得名),又名抚远三角洲,俄罗斯称其为大乌苏里岛,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岛长58.8千米,最宽处约14千米,面积约335平方千米,距中国岸最近处约200米,距俄罗斯岸最近处1500米,是中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1854年,清政府将黑瞎子岛划入中国的行政区中。</p><p class="ql-block"> 1929年12月20日张学良与苏联签署《伯力协定》,期间苏军强占黑瞎子岛,中方住户被迫陆续从黑瞎子岛上搬下来。</p><p class="ql-block"> 1954年苏方开始禁止中国渔民上岛。</p><p class="ql-block"> 1964年至2004年,黑瞎子岛的归属问题一直饱受争议,中苏双方就归属问题开始了三次谈判。</p><p class="ql-block"> 2004年10月14日,中俄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确定黑瞎子岛西半部归中国所有,东半部为俄罗斯联邦所有。</p><p class="ql-block"> 2008年10月14日,中国和俄罗斯在黑瞎子岛上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黑瞎子岛一半领土回归中国,确定了中俄长达4300多千米的边界线。</p><p class="ql-block"> 黑瞎子岛1929年被苏联侵占(中东路事件后),2008年返还中国半个岛。“原俄罗斯驻北代岛”军营遗址述说着近百年屈辱史。</p> <p class="ql-block">四、珍宝岛(鸡西虎林)</p><p class="ql-block"> 珍宝岛,南北最长处约2000米,东西最宽处500米,面积为0.74平方千米。该岛是位于中国与俄罗斯界河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上中国一侧的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p><p class="ql-block"> 我们对珍宝岛的认识始于少年时代的“小人书”《珍宝岛英雄》,所以对珍宝岛又有一份特殊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1860年,清朝和沙俄签署《中俄北京条约》,珍宝岛的归属尚不存在争议。</p><p class="ql-block">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日本关东军强迫岛上居民迁离该岛。</p><p class="ql-block"> 1945年以前,珍宝岛一直有中国边防部队进行巡逻。</p><p class="ql-block"> 1947年开始,苏联红军在珍宝岛进行巡逻。</p><p class="ql-block"> 1967-1969年初中苏关系的恶化,珍宝岛上双方巡逻队之间不断发生流血冲突。1969年3月,爆发“珍宝岛自卫反击战”。</p><p class="ql-block"> 1990年,珍宝岛的归属问题得以解决,1991年俄罗斯承认珍宝岛属于中国。</p> <p class="ql-block">五,兴凯湖(黑龙江省密山)</p><p class="ql-block"> 兴凯湖,面积4380平方千米,北属中国,南属俄罗斯,中方面积1080平方公里,是中国边界上最大的界湖,历史上曾属于中国内湖。兴凯湖被誉为“北国绿宝石,东方夏威夷”。</p><p class="ql-block"> 距今6000多年前,兴凯湖北岸的先民在此开创了世界罕见的“新开流文化”,即新石器渔猎文化。而后,许多东北渔猎民族在兴凯湖畔崛起,如肃慎、靺鞨、女真等。</p><p class="ql-block"> 1644年,满族入关建立清朝,根据传说将兴凯湖周边定为祖先发源之地。</p><p class="ql-block"> 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清政府将兴凯湖周边划为禁区,视为祖先“龙兴之地”,不准闲杂人等随便出入。</p><p class="ql-block">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中俄两国在大兴凯湖上以松阿察河河源至白棱河河口两点连线为界,北部1240平方千米属中国,南部3140平方千米划归俄国。</p><p class="ql-block"> 仍然是《北京条约》,兴凯湖的一多半划给了老毛子。</p> <p class="ql-block">六,虎头要塞(黑龙江省虎林市)</p><p class="ql-block"> 虎头要塞,1936-1939年日军强征中国劳工10余万,修建长达8千米的巨大的地下隧道网络。地下工事包括指挥所、浴室、粮库、弹药库和发电所等,生活设施和电气设施一应俱全。因其牢固程度、完备程度、现代化程度堪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最,日本关东军也称其为“东方马其诺防线”。</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最终苏军于8月26日彻底攻破虎头要塞。因虎头要塞之战比日本投降的时间晚了11天,虎头要塞也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终结地”</p><p class="ql-block"> 虎头要塞遗址,洒满了十万中国劳工的血汗,吞噬了十万中国同胞的骨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罪恶行为的实证,是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碑契。</p> <p class="ql-block">以上有关历史事件的文字,由本人整理组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2024.8.17 醉饮西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