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近收藏的精美的蝶恋花粉盒,看着这粉盒就好像能闻到浓烈的香粉味。这类物件49年解放前流行,解放后提倡妇女能顶半边天,妇女们就只爱武装不爱红妆啦!图片:这是一幅圆形的陶瓷首饰盒盖子,上面绘着两只蝴蝶围绕花朵飞舞。</p> <p class="ql-block">有闲居监制的瓷器是为圆明园专用而烧制的,体现了清代皇家对瓷器制作的极高要求。在圆明园出土的一万一千片瓷器碎片中,发现了一些带有“有闲居”底款的瓷器,这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瓷器的来源和用途。作为皇家特供,圆明园的瓷器不仅用于日常陈设和皇室生活,也象征着清朝皇室的尊贵与奢华。“有闲居”设立于康熙中期,专为满足皇家对瓷器的特殊需求而建,主要负责为圆明园各个庭院中的摆件和珐琅彩瓷器进行烧制。圆明园作为清代皇家园林的杰作,集中了全国顶尖的工艺与艺术,“有闲居”作为其瓷器监制机构,秉承了高度严谨的工艺标准,不仅在瓷器的造型、釉彩上严格把控,而且在技术细节上精益求精,确保每一件作品都符合皇家审美。它不仅是一个监制机构,更是集中了当时最优秀工匠的瓷器作坊,所出作品在工艺与艺术性上均达到顶峰。图片:这个圆形的小盒子上绘着一只蝴蝶,在绿色背景上的翩跹飞舞,仿佛能感受到它的轻盈与灵动。</p> <p class="ql-block">咸丰六年(1856年),慈禧太后(当时的恣贵妃)生下了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皇帝。为庆祝这一重大事件,咸丰皇帝特别制作了两块“大雅斋”匾额,一块挂在圆明园的慈禧大雅斋画室,另一块悬挂于紫禁城太和殿的侧室。大雅斋画室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而太和殿侧室的匾额则得以幸存,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为布置大雅斋画室,咸丰帝指派圆明园瓷器作坊制作了一整套带有“有闲居监制”款的瓷器。这套瓷器专供大雅斋使用,底款均为“有闲居监制”。圆明园劫难时,许多瓷器被英法联军掠夺,剩余的在战火中化为碎片。然而,近年来在海外拍卖市场和博物馆逐渐发现了部分大雅斋瓷器珍品,包括一个20英寸的慈禧画像大瓷盘、带有“大雅斋”款的花瓶、茶叶罐、茶具、净手盆以及用于存放画卷的瓷缸。这些瓷器无不展现出皇家瓷器的精致和独特工艺。图片:这个小花瓶是一个椭圆形状的青瓷器皿,表面光滑细腻,装饰精美。</p> <p class="ql-block">江湖中确实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有闲居监制”款的瓷器可能并非清宫特供,而是晚清时期为出口市场专门制作的瓷器标记。据称,有人曾发现过带有“大雅斋”标志的瓷器,但其底部印有红色的明官帽人像以及“有闲居监制”的款识。这类瓷器因其特殊的标记和独特的工艺引发了不少讨论和猜测。传闻中提到的这些瓷器,或许代表了晚清时期中国为满足西方市场需求所生产的精美出口瓷。这类瓷器往往造型独特,装饰精美,尤其是珐琅彩工艺,在西方上流社会中深受欢迎。因此,许多人认为,这类“有闲居监制”瓷器有可能是晚清乃至民国时期出口欧洲的精品珐琅彩瓷器。其设计和质量往往高于一般日用品,且极具收藏价值。图片:这只小盒盖子上有两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图案,它们色彩斑斓,翅膀展开得如同真的一样美丽动人。另一侧则是一个红色印章,上面刻有一句诗“紫气东来”,寓意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在灯光的照射下,这件瓷器呈现出轻微的宝光,透露出其独特的年代特征。尽管尚未达到三百年以上的古老程度,但它显然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感。从宝光的微妙呈现来看,瓷器的釉面经过岁月的洗礼,显示出一种老旧的质感,至少可以确定其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这种光泽不仅反映了时间在瓷器上的自然沉淀,也进一步印证了其作为古董的价值和年代感。图片:这是一个圆形带盖子的小盆,上面装饰着花卉图案,并带有金色边框点缀。底部印有一枚红色印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