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不断前行

陋室

<p class="ql-block">  马不停蹄的几天培训,感慨多多,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同样是老师, 同样是三尺讲台,面对的资源与对象却不一样。当广州的老师忙于各种各样的课题研究,各种各样的专题讲座,不断积累提升着自己时,来自城镇的基层老师每天操心的却是学生到了没?谁迟到了?谁没来?有没有请假?作业写了没?背诵背了没?头发剪了没?有没有偷偷带手机?有没有穿校服…………</p><p class="ql-block"> 说不出的感觉, 突然有点心疼基层前线的老师。对接工作室的林校长说:要把平时的教学内容找一个突破点拓展,然后来写成论文。是啊,如果,把教学内容不断反思整理拓展,写成论文,总是能提升自己的,这样在教学上,对于自己,总是一种进步。只是每天成堆的作业,每天的备课,每天学生的各种状况,尤其是学困生较多的情况下,每天到家,已然心力交瘁,又如何静下心来写论文呢?</p><p class="ql-block"> 显然差距是明显的,说这些并非为了发牢骚,更多的是感慨基层老师的辛苦。更多的是看到了与上一级单位老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没有做学术研究的意识,也因此平时就没有注意积累,诚然,上一节课是容易的 ,但要上好一节课又是不容易的,我们不但要关注自己教得如何,更要关注学生学得如何,这才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学得如何,还要关注学生运用得如何,这就涉及到了学情跟踪,而学情跟踪又绝不是简单的订一份练习,把练习做了,就能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情况,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十个指头伸出来还有长短,何况良莠不齐的学生!一份练习如何能使参差不齐的学生得到相对应的训练呢?又如何能使他们掌握到知识呢?所以我们需要投入精力,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设计好相对应的不同档次的练习不同档次的训练。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练习的作用。也才能真正掌握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成,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 教育教学之路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拘泥于形式,更不局限于框框条条,登高望远,立足当下,不给自己设限,也不给学生设限,抱着学习的态度,秉着不变的初心,不断探索,一切皆有可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