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采访走北船的澳头公顺和后代苏士琦乡亲(9)

blank

<p class="ql-block">  在澳头家乡有句闽南话俗语:“在家日日好,出门朝朝难〞。</p><p class="ql-block"> 苏浩、彭奕俩个帅小伙子,跟我一路北上寻寻觅觅,摇摇晃晃,好比是三只小蜜蜂,一路嗡嗡作响,不停寻觅远方的亲人。又像孙悟空多开分身,一路忙碌碌,一路艰辛。但我们意志坚定,再苦再累再难也要找到我们的乡亲。</p><p class="ql-block"> 12日深夜,我们终于到了北方大港天津。当得知失联多年的澳头宗亲明日派车来接我们时,我们在兴奋之后,心里泛起一丝丝的温暖。好比是连连大雨的阴雨天突然放晴,天空出现了一束耀眼光芒四射的彩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在德赛集团办公室,集团董事长苏士琦代表天津宗亲赠送一本《《澳头苏氏之天津宗谱》给蒋永泰,我们也回赠了同安芦山堂苏氏族谱</span></p> <p class="ql-block">  9月13日上午,我们来到了天津滨海新区天津德赛集团三楼办公室,<span style="font-size:18px;">蒋永泰采访</span>了该集团创始人苏士琦乡亲。</p> <p class="ql-block">  我们向苏士琦宗亲问好,向他介绍了我们专门从福建澳头过来,沿着明清时期澳头走北船的路线,到上海、烟台、牛庄、天津、秦皇岛、锦州、大连实地走访,开展考察和寻亲活动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蒋永泰说:“今天很高兴在这里能见到您(澳头公顺和的子孙第五代),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待我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苏士琦与蒋永泰在天津德赛办公室交谈</span></p> <p class="ql-block"><b>一、1873年澳头公顺和木帆船到达天津三岔河口码头</b></p><p class="ql-block"> 苏士琦说:“根据《澳头苏氏之天津宗谱》记载,苏振旅十八岁时(1873)由福建(澳头)来天津经商,开设建帮公顺和记,地点天津北门外竹竿巷。专营杂货,药材、白糖等,从事南货北上,北货南下的生意。</p><p class="ql-block"> 当时公顺和苏氏家族共有红头大帆船18条走北,每船可容船员六、七十人,载重四、五百吨。广东和香港有分庄,后加入广帮,由三兄苏汝榉主持。当时公司经营有方,生意蒸蒸日上。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光绪二十九年(1903)托人带货款南去。受托人中途携款私逃,在津经营的商号因无流动资金而倒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历史上天津三岔河口石雕刻板图</span></p> <p class="ql-block"><b>二、澳头村上施里贞节石牌坊是天津苏氏家族第一代人的牌坊</b></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不知道澳头上施里石牌坊的来历,后来是因为中央电视台播出北京大学苏培成教授的专题(<span style="font-size:18px;">苏培成宗亲是我最著名的汉字语言专家</span>)。庐山堂苏氏宗亲看到后,写信给北京大学教授苏培成,问他们苏氏源头是哪里迁过去的,苏培成回信说来自福建的,另外家乡还有一个贞洁牌坊,一个商号叫公顺和,具体不知道在福建哪里。由此才揭开澳头贞洁牌坊的谜底。</p> <p class="ql-block">图:澳头上施里《天旌节孝》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澳头贞洁牌坊草图及文字说明</span></p> <p class="ql-block">  原来澳头苏氏到天津的第一代叫苏清浮。字希舟,曾任山东三台巡抚,诰赠赠武德佐骑尉。生于嘉庆十八年(1813),农历癸酉年九月初九日卯时,卒于道光十八年(1838)。</p><p class="ql-block"> 原配洪氏,诰赠五品洪太宜人。生于嘉庆二十年(1815),农历乙亥年八月十八日丑时,车于光绪二十三年(1877),农历于丁酉年六月初三日巳时。享年八十三岁,葬于福建原籍。在祖籍同安(现为翔安区)澳头。村有皇封贞节石牌坊一座,题字为《天旌节孝》,系表彰太君守节寡居而建。</p> <p class="ql-block">三、苏士琦回忆,听长辈人讲,清代的澳头北上天津的乡亲住闽粤会馆</p><p class="ql-block"> 闽粤会馆是天津最早的会馆,有200多年历史。开始是由福建、广东、潮州这三个帮会合建起来的会馆。该会馆在北马路,60多年前就拆除了,并在原地上建立了天津市第二中心医院。</p><p class="ql-block"> 据天津老人回忆,原会馆的前门在北马路,后门在针市街(注:闽粤会馆早期前门在针市街,后边是护城河。拆了城墙修马路后,才在北马路开的门),那时候从北马路看到的会馆的墙就是会馆当中有个戏楼它的后墙壁,戏楼的后墙的旁边是一个门,这就是会馆的前门。可是前门从来没有开过,后墙外边还有一段矮墙,在矮墙上装着有铁艺的栏杆。</p> <p class="ql-block">  据史学家考证,乾隆年以后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这三代,这100多年的时间里,这三个帮派相处的都挺好,没有什么事儿。可是到了同治和光绪(一般就叫同光年间),到同光年间,由于帮派的利益问题、经济问题,他们内部出现了矛盾了,这矛盾越来越深了,到了光绪年间,广东跟潮州帮就撤出去了。 </p><p class="ql-block"> 在光绪三十三年,也就是1907年,在鼓楼的附近建了一个会馆,这两个会馆的组建有从乾隆到光绪,这个距离大约100多年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上图:建于乾隆年间,曾位于今天北马路上的闽粤会馆</span></p> <p class="ql-block">  澳头人到天津后,也把闽南文化习俗带到这里。在闽粤会馆内就有妈祖的神像,建造妈祖戏台,遇到妈祖诞辰日也会按照闽南风俗习惯做庙会活动。</p><p class="ql-block"> 在清朝,妈祖庙会期为四天,(农历)三月十六是一天,三月十八是一天,三月二十,还有三月二十二。三月十六这天,叫送驾,就是把天后宫娘娘接出来,送到哪呢?送到闽粤会馆,住两天,就住娘家。因为妈祖她是福建人,那时候福建的那些商人就是认为回福建不可能了,就把闽粤会馆作为天后宫娘娘的娘家,在这住两天,这挺有人情味的。三月十八叫接驾,就接回去了,从闽粤会馆把娘娘接出来送回天后宫,这是庙会的第二天。然后歇一天,到三月二十和二十二这两天叫巡香散福,娘娘这两天她不出来,庙会就从天后宫出发,抬着是一个大香炉,沿街接受一些个善男信女的香火,同时也散福给沿途的一些个男女老少、儿童。这四天庙会当中,沿途都有一些表演,高跷、秧歌,还有中幡等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 :1936年天津最后一次庙会上,来自西沽的太平花鼓老会正在表演(张诚先生 提供)</span></p> <p class="ql-block">闽粤会馆天津叫“南蛮子会馆”。由于福建、广东一带人的语言,咱们北方人听不懂,所以天津人那时候就管他们叫"南蛮子",这种称谓带有一些贬义,所以在老百姓当中通常称“南蛮子会馆”。</p> <p class="ql-block">  可惜,这座闽粤会馆在60年前就被拆毁了,建成医院。今天,苏士琦乡亲带我们故地考察的时候,眼前只见到一座现代建筑。天津文史专家说:这是这最不应该拆掉的会馆,为此感到惋惜。</p><p class="ql-block"> 我们也只能到三岔河口望着那东去的河水,仰天感叹。</p> <p class="ql-block"><b>四、如今澳头公顺和苏氏家族在天津枝繁叶茂</b></p><p class="ql-block"> 澳头公顺和苏氏家族在天津已经有七代人,约有一百多人。其子孙最著名的是北大教授、语言文字专家苏培成。其子孙已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成了地道北方人。如今天津家族成员遍布世界各地,如新加坡、澳洲、东南亚都有他们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为了延续与家乡的根脉,记住家乡公顺和苏氏家族在天津发展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苏士琦宗亲花了大量时间精力重新修撰了《澳头苏氏之天津宗谱》。同时也注册了“公顺和”商标。虽然澳头与天津相隔千里,但是他们的心与澳头乡亲的心是紧密相连的。同宗同源的血脉关系,即使距离再远,时间分别多久,也是割舍不了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注册公顺和商标</span></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将结束天津之旅的时候,苏士琦乡亲特别交代我们,转达他及天津的宗亲们向澳头乡亲们问好,也欢迎澳头乡亲们有空到天津来走走看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澳头乡亲与天津苏氏家族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寻找史实,口述历史。</p><p class="ql-block">讲述澳头南北船与历史名人故事!</p><p class="ql-block"> 图/文:彭奕、苏浩、蒋永泰</p><p class="ql-block"> 编审/蒋永泰</p><p class="ql-block">2024寻找澳头南北船踪迹探亲考察团</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15日于天津</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又坐着北去的列车出发去锦州。望着远方的蓝天白云,我们也想起了海内外宗亲们,特此我们向海内外宗亲们问好,也预祝大家中秋节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