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行漫记之一 ——哈尔滨之旅

杨千里

<p class="ql-block"> 时光流逝,如白驹过隙,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了耳顺之年,往昔的岁月不经意间常常在脑海中再现。虽然离开曾经工作过数年的黑龙江海伦市已经有十几年,但是对那片黑土地思念之情愈加浓烈。思念不如行动,于是踏上了奔赴东北行之路。</p><p class="ql-block"> 一、 哈尔滨之行</p><p class="ql-block"> 癸卯年冬天哈尔滨的大火,引无数年轻人前往哈尔滨欣赏其独有的冰雪大世界。在黑龙江海伦工作时,我都要在哈尔滨转车,由于时间关系,都没有在哈尔滨驻足游玩。癸卯年哈尔滨的大火,更加激起了我对那方黑土地的思念。于是在甲辰年仲夏时节踏上了赴黑龙江的旅途。</p><p class="ql-block"> 1、太阳岛</p><p class="ql-block"> 对太阳岛这个名字熟悉还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纪录片《哈尔滨的夏天》主题曲“太阳岛上”这首歌,由邢籁、秀田、王立平作词,王立平作曲,郑绪岚演唱。这首歌对我印象深刻,歌词至今我也大体记得“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带着垂钓的鱼钩,带着露营的帐篷,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到达哈尔滨后,旅游的第一站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太阳岛。从哈尔滨市区到太阳岛有空中缆车,轮渡,游轮等多种线路,为了观赏松花江沿岸风貌,我选择了乘坐游轮前往太阳岛。游轮从斯大林广场附近渡口出发,沿松花江南岸向西航行,松花江两岸的风光尽收眼底。南岸哈尔滨市区高楼林立,滨江道路绿树葱茏,现代化的气息浓郁。松花江北岸林木茂盛,一片绿意盎然。游轮过后,松花江水波击岸、浪花翻滚。游泳爱好者,在江水中畅游,江心小岛有人支起了帐篷在露营。经观察,在江中游泳者皆为老者。游轮在松花江大约行驶了十几分钟,然后折返向东而行,在北岸太阳岛码头上岸登上了向往已久的太阳岛。进入太阳岛音乐名人堤的钢琴广场,一架由墨绿色岩石雕刻的钢琴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钢琴粗犷大方、惟妙惟肖。钢琴上方题有歌曲“太阳岛上”曲谱和歌词,不由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人民争唱这首歌的情景再次在你的眼前展现。在钢琴广场的右前方建有俄罗斯风情小镇,小镇的建筑是模仿上世纪初俄罗斯风情和建筑艺术的别墅和民宅,建筑淳朴,带有浓郁的俄罗斯建筑风格。演艺大厅定时表演俄罗斯风情舞蹈,让你身临其境感受到别样的异国风情。穿过小吃一条街,登上环岛旅游车,穿行在郁郁葱葱、绿茵斑驳的旅游大道上,清凉之夏风扑面而来,盎然之绿色映入眼帘,炎热带来的烦劳瞬间挥之而去。高耸如云的落叶松,挺拔耸立的白杨,枝繁叶茂的榆树,郁郁葱葱的杨柳,树身斑驳的白桦树等高大乔木不断在眼前闪过。各种鸟儿在林中欢鸣,引众多游客驻足聆听欣赏,寻找鸟儿栖身之地。偶尔会有松鼠从你的眼前路过,还显得那样从容不迫。</p> <p class="ql-block"> 我在太阳石景点下车,迎面一块天然奇石映入眼帘,它长7.5米、高4.3米、宽2米,重达150吨,正面“太阳岛”三个字由赵朴初题写。在太阳石的背面还立有唐飚先生撰写的太阳石铭文,讲述了“女娲补天之瑰宝”“画灰而议”“抗联战士石前取暖”等三段故事。太阳石后面立有巨大石柱,分别是上述故事雕刻画。参观完太阳石景区继续乘游览车前行,不久到达“太阳山”景区。太阳山位于太阳岛的中心地段,是由挖掘太阳湖堆积而成,占地3000平方米,高30米。远远望去,与整个太阳岛景区相比之下,显得有点渺小。在太阳山顶建有一紫烟亭,该名字取自于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紫烟亭下方模仿“黄果树瀑布”生成了一条瀑布,与紫烟亭相辅相成,虽然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震撼人心之意境,但是却部分对应了李白“望庐山瀑布”的诗句。乘旅游车继续前行,观赏了绿树环绕,碧波荡漾,湖光潋滟的太阳湖。欣赏了水天一色,风光旖旎的水阁云天,游览了鸟语花香,草木葱茏,波光粼粼的天鹅湖,太阳岛环岛游基本结束。沿江边绿道前往码头,乘轮渡返回市区。</p> <p class="ql-block"> 2、斯大林公园</p><p class="ql-block"> 斯大林公园坐落在松花江畔,市区繁华地段,与太阳岛隔江而望,公园以经典的俄罗斯风格建筑,各种艺术雕塑而名扬世界,它吸收了欧洲园林风并加以北国特色,它既具有苏州园林的精致与典雅,又具有北方园林的质朴、粗旷,可以说是南北园林的优美结合。斯大林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为防洪胜利纪念塔,它位于公园中部,该建筑是为了纪念上世纪1957年哈尔滨市人民战胜特大洪水而建,高达22.5米,在塔下仰观,显得尤其雄伟壮观。</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公园,到处绿意盎然,沿途的风景使人目不暇接,松花江中游轮穿梭,有的游客乘坐快艇体验在江面进行冲浪所带来的惊心动魄之感觉。你也可以观赏水上飞人表演,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参与,体验一把空中飞人的感觉。公园中各种各样锻炼器械齐全,有的人或在玩单杠,或者在玩双杠,动作虽然不够完美,但能锻炼身体即可。退休的老人根据自己的爱好组织起来,有的在跳广场舞,有的在唱歌,特别是手鼓和打击乐器组成的乐队,更是引人注目,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游客们在江畔自由自在游玩,市民们在公园尽情欢乐,松花江畔俨然成了一个欢乐大舞台。此番景色不正是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安居乐业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3、哈尔滨中央大街</p><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位于哈尔滨的老城区道里区,它北起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也就1500米左右,沿街基本都是欧式或仿欧建筑,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以及现代建筑等多种风格,可谓是:汇百年建筑之风格,聚世界艺术之精华,也被称作“亚洲第一街”。如果你是建筑学家,可以深入其中研究其历史及建筑风格。我第一次到中央大街是在2009年春节过后不久,我们一行数人前往哈尔滨进行投标工作,在投标间隙,我们一行数人前往中央大街参观,已到达中央大街我就被其独特的欧式建筑所吸引,使我目不暇接,不停地驻足欣赏。当时的中央大街游人很少,显得比较冷清,商业气息不像现在这样浓厚。沿街商铺主要是经营俄罗斯食品,主要是俄罗斯红场、大列巴、奶糖以及套娃等,经营的俄罗斯产品和现在没有多大区别。此次到哈尔滨,为了便于游玩,在临来之前,提前做好了攻略,所住宿宾馆就选择在中央大街附近,这样的话可以随时到中央大街游玩。哈尔滨自去年冬天火了以后,选择到哈尔滨旅游的人可以说是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的夏天高温持续,连创历史纪录,所以到哈尔滨避暑旅游的人特别多。夜幕下的哈尔滨中央大街,霓虹灯闪烁显得更加迷人。街道上人潮涌动,可以用“张袂成阴、摩肩接踵、挥汗如雨”来形容有过之无不及。街道两旁店铺除了出售前面提到的俄罗斯食品外,随着旅游人数的大增,各种各样的地方小吃也大受欢迎,比如锅包肉、铁锅炖、东北烤串等。特别是锅包肉味道鲜美,酸中带甜,甜中带咸,颜色金黄,份量十足。我点了一份,两人足足吃了三顿饭才把它吃完。烤玉米也是大受欢迎的一种小吃,特别在其表面涂抹上一层辣椒酱,味道更是一绝。中央大街上的马迭尔宾馆的雪糕以其独有的味道也大受旅客欢迎,虽然价格不菲也值得品尝品尝,物有所值吗!中央大街音乐台也是吸引旅客地方所在,当夜幕降临,霓虹灯照耀下树木也显得多姿多彩,在街道楼房的一处阳台上,一位俄罗斯少女在优雅拉着小提琴,优美的旋律伴随着少女优雅的身姿,引无数旅客驻足欣赏,这也是中央大街一道优美的风景线和打卡地。中央大街的北端为防洪纪念塔,广场上建有露天舞台,夜幕降临会定期举办歌舞晚会,年轻人游完中央大街后,可到此观看表演,有兴趣的可以参加互动。因此,夜晚的防洪纪念塔也成了年轻人欢乐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 4、圣索菲亚大教堂</p><p class="ql-block"> 从我所住旅馆步行十几分钟便可到达圣索菲亚大教堂,当我到达圣索菲亚大教堂时就被它的气势恢弘、精美绝伦外观所吸引。绿色的洋葱头穹顶,清水红砖砌筑的墙体更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在我的印象中,教堂是用青砖砌筑,教堂顶也不是洋葱头样式。经了解得知,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始建于1907年,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它不仅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哈尔滨最漂亮具有异域风格的建筑。傍晚时节,圣索菲亚大教堂彩灯亮起,更加显得巍峨壮美,愈加迷人,引众多游客在此打卡留念。众多妙龄少女,穿上白色礼服,手持摩西手杖在拍摄短视频,众多网络主播也在忙碌着进行直播。整个教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却失去了往日的庄严和仪式感。更令人痛心的是很少有人去关心它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之旅到此结束,哈尔滨这十数年间变化显然可见,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改变了从前冷漠乃至欺客现象。现在是礼貌待客,服务热情周到。原先的老旧厂房也都已经不复存在,一座座居民小区拔地而起。变化最大的是哈尔滨火车站,火车站附属建筑以及广场周围老破旧建筑已经全部拆除,只保留了欧洲巴洛克风格的主建筑。广场一扫以前的脏乱差,变成了现在视野宽广,清洁优雅的休闲广场。再见了——哈尔滨,愿你变得更加美丽,如有机会,我会再来一睹你的芳容, 期待下次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