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共进,研以致远——记西工大附中“名校+”语文大教研活动

<p class="ql-block"> 秋日共研,催发一树清香;逐梦语文,沉醉一路芬芳。西工大附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名校+”语文大教研活动于2024年9月13日展开。为了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揭开语文教研的又一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由西工大附中初中部教研组长巩英莉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年磨一剑,出鞘必锋芒</b></p> <p class="ql-block">  首先由初一语文备课组长杨敏老师分享2024年中考阅卷的经验与得失。杨敏老师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为我们揭开了中考命题的神秘面纱。针对“规范书写”与“注重审题”两大核心要素,她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呼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严加锤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阅读题目,杨老师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她倡导学生通过圈点勾画提高阅读效率,精准解读题目,避免所答非所问。在诗歌教学方面,她呼吁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要凸显真实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真实的鉴赏中进行分析和感悟。对于任务型写作她指出当前学生在审题能力、材料分析能力以及选材典型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理念做先导,经验促教学</b></p> <p class="ql-block">  随着研讨会的深入,胡晓平老师提出在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中,我们不仅要紧跟时代步伐,更要勇于探索,努力把握试题的新变化、新趋势。她通过实例展示了如何在课堂训练中融入新型题目的微练习,这些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题能力。胡老师深入阐述了扎实有效推进板块复习的策略。他主张对各类题型、各类题目进行细致分类,实施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系统化的复习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基础知识,更让他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时能够游刃有余,展现出强大的解题实力。最后,胡老师强调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不是孤军奋战。只有各有分工、团结协作,我们才能合力备考,共同创造出优异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王兆卿老师热情洋溢地为我们详细阐述了中考名著阅读复习的有效策略,为面临中考的师生们指明了方向。王老师首先强调了探究中考命题、明确常见考点的重要性。教师应提纲挈领,进行扫雷式的复习,先关注课本中的名著导读部分,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优化。</p><p class="ql-block">为了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老师们精心命制考题,并指导学生精准作答。她强调,考题要贴近中考、紧扣考点,同时要注重质量、精选精编。在训练过程中,她坚持每发必批、有错必纠的原则,并注重讲评的实效性,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最后,王老师特别强调了调动阅读兴趣、重在长期积累的重要性。她鼓励学生要持之以恒地积累知识、提升能力,以便在考试时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挑战。</p> <p class="ql-block">  巩老师通过三行诗的任务驱动,不仅考验了学生的语言凝练能力和创意表达,更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奇思妙想。这种短小精悍的诗歌形式,让学生在有限的字数内尽情挥洒才情,展现了他们独特的观察力和感受力。</p><p class="ql-block"> 针对中高考作文中的任务型驱动写作,巩老师指出其选择范围的广泛性和对学生能力的多方面要求。她特别强调了代入感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必须深入理解题目背景,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才能写出有情感、有深度的作品。作文不是华丽文字的堆砌,而是要贴合情境、符合题目要求的表达。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并练习不同文体的写作规范和特点,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写作技能。</p><p class="ql-block"> 巩老师讲解任务驱动型写作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自我反思、指明写作方向以及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这些都将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紧跟新变化,守正且创新</b></p> <p class="ql-block">  郭云云老师引领我们深入探讨了教材修订的“变”与“不变”。她首先强调了教材修订的基本原则,既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坚守,又是对新时代教育需求的创新回应。谈及“变”之处,她特别指出,课文的调整是此次修订的一大亮点。这些变化,无不彰显着“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营养,在文化中成长。而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以一带三”,郭老师引用了温儒敏先生的话,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语言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她强调,语文教学应以语言运用为基石,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将思维能力、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等要素有机融合,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最后,郭老师用钱梦龙老师的话作为总结:我期待“目中有人”的语文教学,呼唤“人的回归”。</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同是语文人,携手教研路</b></p> <p class="ql-block">  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们纷纷站上讲台,满怀激情地分享着他们在这次教研会议中的宝贵收获与深刻感悟,每一句话语都透露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卓越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针对老师们在会议中提出的疑问,西工大附中的老师们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他们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为老师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这种开放、包容的交流氛围让每一位参与的老师都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团队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领导寄深情,走出创新路</b></p> <p class="ql-block">  教务处张登峰主任高度肯定了此次教研会的成果。张主任从语言学科的角度,鼓励语文老师树立新的语言运用观念,凭着勇气,迈出坚实的革新的步伐!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把知识问题化,把问题活动化,把活动情境化。如何解决问题,应该成为语言学科教育的重点。张主任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愿语文老师成为源源不断的水,滋润学生心灵!</p> <p class="ql-block">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不独学生,教师更是一个需要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职业。在学习中获得启发,在交流中日臻成熟,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会因此次教研更加坚定方向,我们的语文教学生涯也会一路芬芳!</p><p class="ql-block">供稿:宋叙燃</p><p class="ql-block">配图:王贵雅</p>

语文

老师

学生

教研

教学

中考

题目

写作

西工大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