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土岭 —— 一个中国地域文化传承的壮丽符号

宇之光

<p class="ql-block"> 文 / 樊银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年初春,西安蓝田尧柳文协成员受执行主席、向阳教育主任沈巩利之邀,跟从尧柳文协主席、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理事长、院长王明星等领导一同进入汉中,走进赤土岭文协考察学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早前对汉中的了解,停留在三国文化、及汉水之源,随着进入秦岭深处,江南情调等有关汉中更多的信息才逐渐展现开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汉中,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勉县老道寺镇,有一普通的小山丘一一赤土岭!北依秦岭南部的牛头山,南临汉江的上游,紧邻褒姒故里河东店镇。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旧石器时代远古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与梁山龙岗寺都是古人类活动聚集区,开辟着史前文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翻阅有关资料了解到,赤土岭因地面呈褐红色而取名。褐红源于三国时期战争、颇有几分壮丽色彩!史载诸葛亮曾屯兵于此,在此筑粮仓为六出祁山备战。也有唐宋时期苏轼、陆游、李白、杜甫等诗词名家都曾踏进此处。古诗词《咏史诗.汉中》,《水调歌头.汉中》,《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诗词除叙事外一些留下了与大自然的交流与共鸣。</p><p class="ql-block"> 王耀武曾在此修河、凿道、引水。</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陕南战役的反围剿,支援了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北上,是我党武装力量在汉中取得的大规模军事胜利,扩大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南苏区版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古今战争中,这里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直至新中国解放,饱经沧桑的这里从此迎来了安静祥和的另一番景象。</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60年代,随国家战略后方基地建设的推进,重点工业大规模转移,国防工业、基础工业的进驻,为这片土地赋予新的使命,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里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默默发挥着应有之力,留下了激励大众的三线精神。</p><p class="ql-block"> 70年代末,这里及周边随化工厂、生物科技企业的落入,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的到来,为地域带来较高的产能,带动了当地就业、促进着周边发展、繁荣了区域经济。</p><p class="ql-block"> 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从三国文化到三线文化,从解放战争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发展中这片土地印刻着不同时期的文明,记录着不同时期的兴衰,也让这里声名远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进入21世纪,2016年8月,曾生于斯、长于斯的具发展意识的进步人士,成立汉中市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通过注册 、聚贤、推文、运行多个环节,形成了较完整的文化传播体系。体裁有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及书法,绘画等,成为汉中人及汉人了解汉山汉水的精神家园。 </p><p class="ql-block"> 内容涵盖大量汉中、南郑风土人情,历史典故。无论电子文稿还是纸质刊物,为大众提供了文化资源共享新的交流平台。对区域外奔波的汉中人,有了追思故土、魂绕家乡的灵魂依附。为地域新生命承接延续汉文化赋能,也为区域内外现代大众前行有了汉人根脉的传承之力。 </p> <p class="ql-block">  进一步翻阅查看文协活动资料,获知8年奋斗、组建赤土岭文化驿站,一座楼、一种信念、在此埋下一种希望种子。一种声音,一种思想从这里向秦岭周边传递。这些绕不开热情的平台总编田也,了解到文协'领头羊'熊建华主席为组稿、印制、发行把关,校正弊误让优秀的作品上岸,不断滋养着万千广泛大众的心灵!而文协成员们怀着赤子之心,在丰厚的家乡热土上,以丰厚高远的文化认同建立温馨的岭上人家。秉承根植汉中、坚守立足本土,不断放眼未来的思想信念,传播汉家文化,推荐地方特色,促进文化互鉴,形成区域内外文化交流的良性局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查阅中看到8年拼搏、不断重温乡土,长期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如文协成员查看留坝老街、镇巴古街,瞻仰大汉山刘邦塑像,在汉山顶举办朗诵会。</p><p class="ql-block">如联合汉中建筑学会、汉中市镇巴商会、市工商联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文化联谊。</p><p class="ql-block">走进美年大健康、开展健康文化、生命质量的问题交流。</p><p class="ql-block">联合汉风制衣、汉中书画家文化人士,开展文艺六进活动。</p><p class="ql-block">文协赴西乡县堰口镇南坝子村,开展文化下乡义写春联、画年画活动。</p><p class="ql-block">走进汉台区武乡镇中心小学举办爱心捐赠,及携手汉中华侨书画院画家、书法家,赴勉县老道寺镇开展送字画、写春联活动等…</p><p class="ql-block"> 除此外,在封控的特殊时期,发挥文化阵地作用抗击疫情,奉献真情、抚慰心灵。在解封的平静时期,寒冬进入勉县漩水坪村,杀年猪,吃年饭! 文协成员们脚步延伸向城乡部门企业,如南郑的黄官藤编、白酒、黄酒等…,都被赤土岭人踏勘,建立联系携作推进。</p><p class="ql-block">在文学大家庭里,大家怀着传承古韵、弘扬新风,寻求创新汉文化展现形式,为汉中经济发展搭建文化展示平台,让千年根基发新枝、结硕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文协从成立初创少有知晓知名度不高,逐步形成规模壮大的文化阵营,成为在天汉大地乃至省内外颇有知名度的新兴媒体。</p><p class="ql-block"> 花开正艳、蜂蝶翩舞,曾有河南、山西、以至东北的诗人进入!也曾有西部、南京、以及京城散文家赶来体验汉文化。这些有新意、多姿态的文化形式,这些关注民生、围绕发展的文字记叙,一次次点燃了汉地家园,也为地域企业披上了华丽的符号。在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中,通过文化激活地域经济的潜能,通过文化激发经济的增长点。跟随蓝田尧柳文协考察学习团学习交流,让我们看到了方向,未来如何更好的传承、互鉴、展示,是尧柳文协全体成员肩负的责任。新的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蓝田尧柳文协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努力前行,开创未来,谱写辉煌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