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南京:行走老六合,看山看水看老街》之二

睡到自然醒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7日)</p><p class="ql-block">六合为南京市辖区,位于南京市北部,也即长江北岸。目前六合区辖11个街道,一个镇,土地总面积1400多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六合区古称棠邑,在距今一万多年前就有原始氏族村落,东周灵王元年(公元前571年)置邑,是中国最早建城的城邑之一。古老文明的六合,2000多年前就见诸史端。这里是中华一绝雨花石的故乡,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现在又成为国家重要的现代工业基地。</p><p class="ql-block">这次南京户志联组织阅行南京,行走老六合,看山看水看老街活动,上午10点从龙池地铁站出发,游览六合新区的龙池湖景区,接着行走滁河大堤,漫步风雨廊桥,一路走来,一路拍照。记录廊桥古朴典雅,感受田野绿意盎然。</p><p class="ql-block">午饭后的行程安排,县府街—六合文庙—六合城墙—万寿宫—北大街井(古井)—益智中学旧址—凤凰山公园—凤凰山地铁站。</p><p class="ql-block">在别人吃饭的空,我一个人已经走了一遍县府街,到下午1点,队伍集合出发,我跟随领队,跟随集体,又走一遍,而且很多年前也曾经骑车路过这里,已经非常熟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压题照片是在六合老城区益智中学旧址上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午跟随大队人马再次走过六合老城区内的县府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巷口走进去是原国营龙池浴室,建于解放初期,砖混结构,红砖墙体,外置水刷石,体现了当时六合建筑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合老城区内,滁河北岸,浮桥以西,毗邻六合城墙,藏着一条清代老街。这就是六合著名老街县府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县府街上,遗留下来的县府街34号清代民居,高墙深院,已经年代久远,斑驳沧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汪家巷1、3号民居,建于清末民初,单层木结构,小青瓦坡屋面,南北向四合院,外立面为灰色清水砖墙体。现在外围一圈铁丝网,貌似已成危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六合县六城镇政府大门,建于上世纪80年代,单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现了当时城镇行政建筑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县府街89号民居,建于民国时期,单层木结构,小青瓦坡屋面,南北向一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县府街东西走向,是一条清代老街。现在看来,沿街两旁,低屋平房,青砖小瓦,与新城建筑显得格格不入。这条看起来不起眼的老街,就是南京六合曾经最繁华的市中心所在,关键还是清代县衙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沿着县府街向西到底,则是六合文庙所在地。据说规模居全国第五,大成殿、魁星亭、戟门、泮池等一应俱全,是江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庙前,紫红色的墙上镶有”万仞宫墙“四个大字,相传为清乾隆皇帝亲笔手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文庙,继续西行,到护城河边,这里在原址上新修的一段六合城墙。</p><p class="ql-block">据介绍,这段称为明城墙的遗址,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合明城墙的规模以及城砖尺寸,都比作为国都的南京明城墙要低几个级别。虽然看似简陋,但在军事防御中却发挥过重要作用。六合民间有“铁打的六合纸糊的南京”的说法,就是形容六合城池的坚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段城墙2015年完成保护修缮工程,全长仅117米,南北走向。</p><p class="ql-block">走下六合城墙,前方即是长江路,与县府街平行,也是东西走向。历史上,县府街被六合人称为“前街”,而现在的商业中心长江路则被称为“后街”。</p><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长江路上的六合高级中学,路过听说是六合最好的中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长江路上的六合万寿宫,最早是元代的真观二郎庙,清朝时期又不断改建重建,成为现在的样子。</p><p class="ql-block">六合万寿宫,与六合文庙隔街相望。清末为慈禧太后寿辰所建生祠建筑,是研究清代万寿宫形制的重要案例。现在改为六合区博物馆,但大门紧闭,从不对外开放。我这是第三次到此,就没见开过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步行前往六合北大街,去看一口古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合清代时期,北大街居民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古井。由于北大街街道较长,因此在街道上共有三座古井分别为:头道官井、二道官井、三道官井;官井即衙门为老百姓所造。北大街古井中仅存北大街25号古井,即为“头道官井”,其他都在房地产开发中破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来一口古井安静的存在,今天突然涌过来一群人,争相拥挤着观看拍照,周围人都愣住了,在他们看来司空见惯的地方,别人眼里却是饶有兴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合清真寺也是在长江路上,又叫城内清真寺,相对应六合老城区南门外,滁河南岸有一座南门清真寺。</p><p class="ql-block">该寺始建于元末,具体年代不详,为达不台后裔达善所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合老城区的规模面积都不是很大,我们已经发现了两处清真寺,还有伊斯兰教协会,大概是因为这里回族人口较多,单看大街小巷子,到处有牛肉汤牛肉面馆子,供应清真食品,满足回民生活需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合县清真寺始建于元末,后经历明清多次拓修重建,民国时期曾创建广益回民小学,现为六合县伊斯兰教协会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真寺为中国四合院式建筑,大殿为官殿式,对面有望月楼,楼形如亭,亦名悟心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像这种寺庙场所,氛围凝重,活泼不足,庄重有余,很多人都没进去,进去的人也是拍几张照片,懵懵懂懂就出来了。倒是里面建筑风格不一般,内花墙、圆门、漏窗、古树,颇有园林风采,是回族人的神圣之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六合区小北门的益智中学旧址。</p><p class="ql-block">益智中学最早为基督教教会创建于1913年的“六合教会益智中学”,有南北两栋欧式二层楼,美国传教士韦立恩为第一任校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合影拍照时,背景这幢老建筑,约建于1913年,为当时益智中学的教育楼,坐北朝南,外墙为青砖砌筑。</p><p class="ql-block">益智中学旧址作为六合地区现存不多的民国时期建筑,其建造时期距今已有百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与文物本体价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一幢楼为益智中学附属楼,主要用于教会学校牧师的住宅楼。其风格与旁边的楼一致,工艺手法抽象简洁,建筑设计手法精炼,为当时世界流行的艺术风格。现在改作了同仁堂医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益智中学旧址,最后一站前往凤凰山公园。</p><p class="ql-block">这个公园位于六合区中心,占地150亩,依山带水,风景佳绝。</p><p class="ql-block">我们是从公园偏门进去的,这样进门时并没看见公园门口的牌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精心营造的园林风格,使其具有移步换景之妙,更契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凤凰山公园内植被茂密,名贵花木众多,亭台楼阁俱全。</p><p class="ql-block">密林深处赫然一座钟亭,林间微风拂过,凉意四起,大家集体停下休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百米长廊沿河而筑,十里小径曲径通幽,游乐设施一应俱全,为散心休闲之绝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穿越百米长廊,跨过九曲拱桥,虽然没有大山的雄伟壮观,没有大河的气势非凡,但却有那清新自然的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园正门在延安路上,出凤凰山公园,门前就是凤凰山地铁站。结束返程时十分方便。</p><p class="ql-block">至此,结束本期阅行南京,行走老六合旅程。上午10点至下午2点半,全程12公里左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2020年8月22日)</p><p class="ql-block">徒步六合—美食之旅</p><p class="ql-block"> 六合区古称棠邑,在西周灵王元年(公元前571年)置邑,是中国最早建城的城邑之一,素有“京畿之屏障、冀鲁之通道、军事之要地、江北之巨镇”之称。 六合区与浦口区共同构成南京江北新区,是“天赐国宝、中华一绝”雨花石的故乡,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是中国民歌 之乡。</p><p class="ql-block"> 跟着户志联队徒步六合—美食之旅。上午9点地铁S8凤凰山公园站4口集合,全体合影出发,一路经过秦栏老鹅、二老太砂锅、小陶砂锅、全味面馆、祁家面馆、城西李鼎记猪头肉、王海记猪头肉,浮桥夏家卤菜、城中清真义兴园牛肉面馆、老窝面馆等;全程8公里,都是六合人气美食!</p><p class="ql-block"> 猪头肉虽非上品菜肴,但六合的猪头肉却别具风味,早在晚清时就享有盛名。主料选用地方土猪,经手工去毛、沥尽血水、老卤腌制、旺火 煮沸、文火焖烂等工序制成。具有香、透、洁的特色,食客“闻到开胃,进口即化,一抿下肚”,视感清畅利爽,口感肥而不腻。 活珠子是六合民间传统大补品,已有百年历史。其制作选用纯正六合草鸡蛋,经特殊工艺孵化至活体胚胎而成,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游离钙,味极鲜美,具有美容养颜,保健补血、滋阴壮阳的功效,对体弱头晕、营养不良等有明显的恢复治疗作用。是南京市民所珍爱的佳品,享誉大江南北。龙袍蟹黄包清末即负盛名,以皮薄、卤多、馅嫩、形美、味鲜、不腻而著称。制蟹油、皮汤、做馅、擀皮、捏包、火蒸等工序均有严格要求。蟹包看起来似秋 吐艳,吃起来鲜而不腻。 六合盆牛脯有百年历史,民国二十年(1931年)在镇江举办的全国食品博览会上获大奖。盆牛脯的特色是酥、香、鲜、透,入口咀嚼即化,鲜味可口,透而不烂,表里成色一致,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盆牛脯选用10龄左右的黄牛,取其两肋、座臀、腰膀、腿肉,以黄豆酱油、大块冰糖、姜、葱等为佐料,经泡卤、切块、腌制、涂抹、叠翻、起缸、调料、入锅、火攻、出锅、修角、上盆等严格的工序制成,大伏天可保鲜一周。 东沟老鹅是享有盛名的六合盐水鹅中的佼佼者,肉质紧密,鲜美可口,风味独特,食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特别是陈年老卤煮制的盐水鹅,更是备受青睐。 此次阅行南京活动,户志联将带着小伙伴一起探寻六合人气美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