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到“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p> <p>1.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p><p>从小让孩子进行劳动锻炼,使孩子学会做事,减少对成人依赖的心理,将会促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帮助”的独立意识形成,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将起着巨大的作用。</p><p>2.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p><p>动手是幼儿发展思维的体操。在劳动的过程中,孩子的双手都在活动,有益于左、右脑的开发,从而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p><p>3.劳动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p><p>劳动可以培养孩子动手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营养良好的情况下,劳动能促进大肌肉、小肌肉的发育。</p><p>4.劳动能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p><p>劳动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作风。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能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体会劳动创造世界的真实含义,从而促进良好个性、道德品质的发展。</p><p>5.劳动可以帮助幼儿懂得珍惜劳动果实</p><p>劳动可以培养孩子正确对待别人的劳动成果,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尊敬他人的劳动,尊敬劳动人民。</p> <p>最后,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通过劳动,他们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