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黄公望(1269年9月12日—1354年11月10日),元朝画家。浙江平阳人。陶宗仪《辍耕录》称其“本姓陆”,出继温州平阳黄氏为义子,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黄公望曾任中台察院掾吏,一度入狱;后加入全真教,往来杭州、松江等地卖卜;晚年居住杭州筲箕泉,元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二十五日逝世,享年八十五岁。黄公望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散曲。尤擅画山水,曾得赵孟頫指授,宗法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水墨、浅绛俱作,以草籀奇字法入画,气势雄秀,笔简神完,自成一家,得“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名列“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之首。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大岭图》等。著有画论《写山水诀》。(概述图取自王同愈绘《元高士黄公公望像》)</p> <p class="ql-block">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以横幅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秀丽的山光水色。峰峦坡石随势起伏,山涧深处清泉飞泻。在群山环抱中,茅屋村舍参差其间,渔舟小桥错落有致,真可谓人随景迁、景随人移。此画集中体现了作者勾勒、皴擦、点染的高超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清初吴其贞推崇为“亘古第一画”。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2011年6月,《富春山居图》全卷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首度合璧展出。</p> <p class="ql-block">横屏欣赏</p> <p class="ql-block">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经典之作,其技法精湛,艺术价值极高。以下是对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使用的技法进行的初步探讨:</p><p class="ql-block">一、用笔技法</p><p class="ql-block">长披麻皴:</p><p class="ql-block">《富春山居图》中广泛应用了“长披麻皴”的画法,这种技法适合 表现土山多林的地带,笔性活泼易舒展,符合江南水乡一带的山石体貌。画家以中锋为主,侧锋兼施,线条长短结合,干湿并用,形成了一种自然流畅、质感丰富的山石效果。</p><p class="ql-block">皴笔以主石脉为中心,由上而下向两边延展,形如荷叶的筋脉,这种皴法被称为“荷叶皴”,也是黄公望在表现江南山石时的一大特色。</p><p class="ql-block">点叶树技法:</p><p class="ql-block">画中松树等点叶树的画法也别具一格。松树按其形状可分为平顶、直顶、马尾松三类,而《富春山居图》中出现的多为平顶松。其松针虽与扇形松针有所区别,但仍需依托扇形松针的组构加以理解。画松步骤如画其他点叶树,但勾松针的点笔排列有特别的变化。</p><p class="ql-block">二、用墨技法</p><p class="ql-block">墨色浓淡干湿并用:</p><p class="ql-block">全图用墨淡雅,但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变化。画家在山石上罩染一层几近透明的墨色,以表现其湿润的质感;同时,用稍深的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以浓墨点苔、点叶,醒目自然。</p><p class="ql-block">枯润结合:</p><p class="ql-block">在《富春山居图》中,黄公望运用了枯润结合的墨法。他用干枯的线条来表现山石、树木的轮廓和纹理,使画面显得苍劲有力;同时,在需要表现湿润质感的地方,如水面、云雾等,则运用湿墨进行渲染,使画面既有干笔的苍劲,又有湿墨的润泽。</p><p class="ql-block">三、构图技法</p><p class="ql-block">横卷构图:</p><p class="ql-block">《富春山居图》采用横卷的方式构图,按照人的正常视野构造了同一水平上的山水景色。这种构图方式使得画面具有一种流动感和延伸感,能够引导观者的视线随着画面的展开而移动。</p><p class="ql-block">层次感设计:</p><p class="ql-block">画家在构图中进行了山水的层次感设计。山的前后是一种由近到远的排列方式,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和线条的疏密安排来表现远近关系。这种处理方式使得画面中的景物层次分明、远近有序。</p><p class="ql-block">阔远方式:</p><p class="ql-block">黄公望在构图中还采用了阔远的方式来实现绘画构图上的转变。他通过拉伸画面的空间感来表现江南山水的辽阔与深远,使得画面具有一种宏大的气势和深远的意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隐逸情怀:</p><p class="ql-block">《富春山居图》不仅是一幅山水画作品,更是画家黄公望内心情感的抒发。他以清秀淡雅的笔墨描绘初秋时节浙江富春江一带的山川景色,同时抒发出画家宁静淡泊的情怀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文人气息:</p><p class="ql-block">整个画面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和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这种气息不仅体现在画面的构图和笔墨上,更渗透在画家的内心情感和创作理念之中。</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运用精湛技法创作出的艺术珍品。他通过长披麻皴、点叶树技法、墨色浓淡干湿并用等技法手段来表现江南山水的秀丽与深邃;同时,通过横卷构图、层次感设计和阔远方式等构图技法来营造画面的流动感和深远意境;最终创作出了一幅充满隐逸情怀和文人气息的山水画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