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门源县第二小学课本剧展演活动记

门源县第二小学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着力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有效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学生了解课本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营造浓厚的“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氛围。2024年9月12日,门源县第二小学举行了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课本剧展演活动。</p> <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崔校针对本次课本剧表演活动做了讲话,强调了课本剧表演的重要意义。课本剧表演这不仅仅是一场精彩的演出,更是一次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与感悟,更加直观地感受文学的魅力,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希望大家在欣赏课本剧的过程中,能够用心去感受每一个角色的情感,体会故事背后的深意。</p> <p class="ql-block">  为确保课本剧表演活动顺利进行,老师和同学们可谓是全力以赴。将中国经典故事,历史人物,道德文化以课本剧的形式搬上了舞台。从众多经典的课本中仔细挑选出适合孩子们演绎的精彩篇目,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本珍贵的教科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等。根据同学们的性格特点和表演能力精心分配角色,每一位同学都对自己的角色表演得淋漓尽致,每个人物形象鲜活.生动。</p> 认真演绎 <p class="ql-block">  一本珍贵的教科书,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与希望。故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学习是多么来之不易。孩子们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对知识的渴望却如此强烈。对比现在优越的学习条件,我们有宽敞明亮的教室、种类丰富的书籍、先进的教学设备等,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应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努力获取知识,提升自己。</p> <p class="ql-block">  故事中的老屋虽然很老了,但它依然有着自己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它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之情,明白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无论多么渺小和破旧,都可以为世界带来一份温暖和希望。</p> <p class="ql-block">  无论这个世界多么寒冷和黑暗,我的心依旧向往光明。一根渺小的火柴,照亮不了这个开阔的世界,却能温暖一个小女孩的梦想。这是一个关于爱、梦想与现实残酷交织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p> <p class="ql-block">  西门豹在治理邺县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谋略。他将计就计,巧妙地惩治了官绅和巫婆,又通过兴修水利,从根本上解决了邺县的问题。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善于思考,运用智慧去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成为了一种精神传承。它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同时,也要把这种感恩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p> <p class="ql-block">  《玫瑰少年》这个故事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校园霸凌的残酷性和危害性。它提醒我们要关注校园中的每一个孩子,建立一个安全、包容的校园环境,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凌行为。</p> <p class="ql-block">  蔡桓公因不听取扁鹊的正确意见而丧命,这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听取他人合理的建议,尤其是专业人士的意见,不要因自负或固执而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表演中孩子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用真挚充沛的情感、生动的肢体语言、惟妙惟肖的神态,将课文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剧本演绎出来。</p> 成果展现 <p class="ql-block">  整个课本剧展演过程紧张激烈, 得体的服装,逼真的道具、精彩的对白,稚嫩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无不展现出学生们的认真和投入。经过激烈角逐,评委根据展演的剧本创作、表演效果、语言艺术、服装道具等综合表现,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最佳组织奖。</p> 收获与感动 <p class="ql-block">  马校对本次活动做了全面的总结,肯定了本次活动取得的成效。校长的夸赞让同学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也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注入了动力。</p> <p class="ql-block">  这次课本剧表演,不仅让同学们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还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让全校师生感受到了课本剧的魅力和艺术的感染力。这场表演成为了同学们童年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会带着这份对表演的热爱和自信,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绽放光彩。</p>

课本剧

表演

同学

展演

故事

传承

活动

学生

课本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