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

悠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首诗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所作,诗的名字叫《过故人庄》。写的是他前往老朋友的庄园拜访的经过及感受。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欣喜且难忘的行程,特别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达了意犹未尽,期盼重逢的心情愿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好巧不巧,这样的梦里情结,诗中意境,居然、竟然,而又自然而然的出现在眼前,令人兴奋莫名,感慨万千。重走古人走过的佳话径途与曼妙心路,虽难免有生搬硬套拉大旗之嫌,但以今人的视角,现代的眼光,相信不至于陷落窠臼,拾人牙慧。再说了,从来没追过星的人,就不能在特殊情况时,特定情由下,追一追孟浩然这样创作了《春晓》、《宿建德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脍炙人口的传世名篇,被誉为山水田园派第一人这样传奇人物的行踪轨迹吗。倘若只是形似,还似乎有点勉强,而实际情况又不是一般的神似。谁让我的老同学有一处在我眼中堪称世外桃源的住所及产业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奶牛村,众所周知,位于阿镇西南方向大约五公里左右的地方。换个说法,就是鸡鸭场坡下,大田地周边。说到鸡鸭场和大田地,思绪就难免沦陷,仿佛瞬间掉落回五十年前。那时年少轻狂又无知,想入非非却迷茫,一番挣扎,梦未醒,窍未开,终于懵懵懂懂地随波逐流,在愁闷纠结中,将青春挥霍,换取了如今无可奈何而又聊以自慰的随遇而安。鸡鸭场本来就早已空留其名,不知所终,大田地应该还在原地,那成片的塑料大棚,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时代的光亮,彰显着先进生产力的与时俱进。奶牛村共有六个,名字也分别为一村至六村。我前往的是五村,其他村就在相距或近或远的地方,有的看得见,有的恍若有无之间,有的已然超脱于视线之外。建设奶牛村,是旗府、镇府在若干年前实施的发展战略中一个惠民项目,迄今已坚守运营二十多年。尽管到目前社会上对此仍有不同见解,甚至争议,但奶牛村在入驻从业者们的勤劳打拼,辛苦经营下,不断发展壮大,为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资料,为改善民众生活品质,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仅此一点,奶牛村项目就可圈可点,值得称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喜获邀约,神畅心怡,自然如期登门拜访。搭乘一辆免费的出租车,我们一行四人也肆无忌惮地畅所欲聊,以至于没顾上甚至忘记了欣赏途程中遥渺、苍翠的风光景致。路平车稳,途顺风行,仿佛在不经意间,就到达了目的地。老同学之家坐落于村边,所以很遗憾,没能进入村中,观望盘桓,欣赏奶牛村的市井街坊,已至于留下了奶牛村没有街巷,就是一座座庄园比邻而居,聚为一体的奇怪印象。老同学的家,面积很大,大到突破了一直受到限制的想象。瞭望四周,不见四邻,这固然是目不暇给的因素,然而又何尝不是目力所不及的原因呢。我们来到门前,车喧人语都没有惊动到她家里的任何一人。我们自行打开大门,穿过房舍与棚圈之间的院落也是过道,优哉游哉,缓步深入。数只小狗从里面飞奔而出,或许对来人中的某一位不陌生,或许原本就性情温驯,竟然摇着尾巴,毫无敌视之意。看家护院的狗狗不带凶像,那主人家自然温煦善良,而他家朋友们亦想当然地都是襟怀敞亮,开朗达观,趣意相近,义气相投的益友佳朋。思绪至此,春晚小品中那句“我骄傲”恰好契合了此情此景,所想所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同学迎出,洒脱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客厅——一间独立、宽敞,放置着一张似乎只有酒店才有的,带玻璃转盘的大餐桌。桌上已摆放了奶干、奶皮、奶豆腐,干果、糖果及瓜果,还有东旗名点,同乐月饼。奶茶、酸奶随即上桌,奶牛村的待人接物,果然特色鲜明,不同凡响。特别是我这个初次登门拜访者,如同慕名而来的游客,新鲜感满满,新奇感爆棚。好歹也算东旗人,对奶茶、酸奶并不陌生,即便身在远方,奶茶也并未从家中食谱中删除,而酸奶除了超市中众多品牌、迥异口味的,已多年不曾品尝自制酸奶了。酸奶清爽味淳,犹带奶香,这才是真正的原味。老同学匆匆离去,是为大家准备美食佳肴去了,屋中所剩的几人,依旧兴致勃勃,谈天说地。但话题的中心始终围绕着奶牛村的发展历程,村中居民的生产生活。那是现实版的战天斗地,艰苦卓绝,有披荆斩棘的豪迈,有举步维艰的心酸,有风霜雨雪的洗礼,有死而复生的涅槃。有勤勉辛劳的烙印,有苦尽甘来的欣然。那是一条充满希望而又危机四伏的道路。一路走来,闯关夺隘,步步惊心。自然因素,黑灾白灾,干旱风雪频仍;社会因素,需求变化,人口流失演进;市场因素,产品过剩、恶性竞争肇始;从业者因素,慢慢变老,年轻人不愿接班。这些且不仅仅这些层出不穷而又实实在在的问题,虽然不是无从应对,无可调和,无法解决,却使一些奶牛村村民的生产经营遭受冲击,导致经营不善,这无疑阻滞着兴建奶牛村美好初衷的使命必达。好在老同学贤伉俪,风雨同舟,共克时艰,闯过了条条沟,道道坎,我们能够堂而皇之地做客奶牛村,正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营造的机遇使然,可遇而不可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酸奶落肚,肺腑舒畅,心旷神怡。听到窗外马达声响,笑语喧哗,又有客至。出门相迎,却听见金子哥站在厨房门口喊我的小名,引得大家惊诧莫名。新来的朋友已随众进入客厅,我则与金子哥握手攀谈。金子哥与老同学的关系无须介绍,读者皆应也一定了解知情,若我有疑问的话,还有什么资格前来做客,受到欢迎接待呢。然而金子哥与我那可不是通过老同学才认识,而是从小就熟识,近乎“发小”的存在了。金子哥和我家的邻居是亲戚,小时候他常来,一是走亲戚,二是与邻家三哥玩耍,而三哥的弟弟与我则是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儿时为发小,少年成同学,用亲密无间来形容,那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所以,与金子哥的关系,自然是水涨船高,更何况还有金子哥与老同学的关系。我与金子哥稔熟似乎很出人意料,就连老同学都惊呼:“哎呀,怎么叫人家小名啊。”金子哥则平心静气地回应道:“从小就这么叫。”金子哥一早就去阿镇送货,一回来就进了厨房,炖煮上手扒羊肉,做几样特色菜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到客厅,话题依旧,前来相聚的人也悉数到达。人员并不多,但不会影响相聚的场面和气氛。本来老同学打算多邀请一些同学,可是同学们大多迁居海拉尔,或前往它地发挥余热,可谓天各一方。留在阿镇的,亦多有不便的情况,聚拢起来,着实不易。第一道菜品上桌,闲聊暂停。我们急忙撤下桌上的干鲜果品,开启酒瓶,斟满酒杯,等待主家入座。凉热荤素、煎炒烹炸,并不像饭店那样,需要久等,俄顷片时,除了压轴的手扒肉,尚需把握火候,适时出锅,所有主客及菜肴,无论吃与被吃,喝与被喝,都各就各位。主家主持,理所当然,众望所归。只要主持词一讲,大家自然就“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一群老酒鬼,喜饮好喝,只是表面现象。念旧谊深,理解支持,同频互助,志趣相投,才是维系良好关系,保持友谊初心的原生动力。哪怕像我这样远在他乡,猴年马月才偶然前往的飘蓬游子,但凡理念相近趋同,并行不悖,就会受到欢迎眷顾,就会相互吸引,欢聚一堂。当金子哥这位好客的主人将亲手煮好的手扒羊肉送上餐桌时,酒席也迎来了高光时刻。草原上的美食担当,极上讲究的四岁羯羊,正是羊大为美的最佳诠释。羔羊肉吃的是嫩,那是畸形的食欲。二岁子吃的是软,那是无奈的选择。只有三、四岁的羊肉,才是膘肥体壮的美羊羊所产,才是鲜香味美的极品。切下肥瘦相间的肉腩,剔下附在骨上的筋膜,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口感筋道不柴硬,紧实有质感,味道香浓而不腻,馥郁无膻腥。然而,口腹之欲虽强,身体素质渐衰,虽不甘浅尝辄止,却不敢大快朵颐。望美食而兴叹,妥妥的心有余而力不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祝酒歌是饮宴中不可或缺的节目,遗憾的是在坐诸位皆不善宫商,不谙音律,觥筹交错频频,引吭高歌不闻。当然,久别重逢,自然就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诉不完的衷肠,聊不完的奇闻异事。其乐融融的气氛和谐自然,只是少了热烈与掌声。不知金子哥还是金嗓子,他一入座便打破了尴尬,一曲悠扬高亢、婉转绕梁的长调,悦耳动听,宛如天籁,把这次奶牛村聚会的气氛推向高潮。酒有足的时候,饭有饱的那刻。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不散的宴席。但宴席散了,美好的时光留在了记忆中,会被定格,会被珍藏,会被触发,会被敷宣,会有意识地遥想追念,会不经意间涌上心头。金子哥没有喝酒,我想不是不能喝,也不是不爱喝,更不是不想喝吧?因为需要开车,就是要把我们这些酒鬼安全地送回家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合古诗蕴意,顿感奶牛村之行别开生面,趣意盎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是热忱,是因由;“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景致,是风光;“开窗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是抒怀,是畅想;“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是期待,是遐思。这样的际遇必然难忘,这样的聚逢注定铭心,成为未来美好的回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