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覆水难收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大早,王大鹏要捐款修路这件事还没有正式公布,就已经传遍了王庄村。王长林夫妇得到消息,正在家里埋怨儿子,也不跟爹妈商量一下就擅自做主,一下子捐出去那么多钱。</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都是评价别人的时候振振有词,事情轮到自己头上就开始患得患失。王长林夫妇亦是如此,如果在电视里看到这样的剧情,他们一定会对捐款人大加赞赏,心中为他默默地祝福。因为别人捐出去多少钱,对于局外人来说,其实都无关痛痒。可是现在,十五万元一笔巨款,真金白银都是从自己家里拿出去,等同于从自己身上割下肉来喂给别人。这样的事情,心里想想都巨疼无比。</p><p class="ql-block"> 王大鹏一觉醒来,想起昨天酒桌上的捐款许诺,心里也是有苦说不出的感觉。说不清是酒后冲动,还是受到王新强的蛊惑,反正事已至此,覆水难收。如果不兑现,今后自己还有什么脸来面对王庄村的父老乡亲?何况村支部书记都已经承诺要给自己树碑立传,恐怕今天一上午,整个姜庄大队的所有人,都将知道这件事情。</p><p class="ql-block"> 王大鹏向父母解释,但他们仍不能理解,还在唠叨个不停。他心不耐烦,便说道:“钱是我挣的,该给你们的我都给了,其他的事我知道怎么做,你们别跟着掺和!”</p><p class="ql-block"> 这几句话简单粗暴,颇具杀伤力,王长林夫妇纵然心里难受,但还是闭上了嘴巴,不再说话。毕竟挣钱能力决定家庭地位,家里的钱确实都是儿子挣的,夫妻两个对儿子捧着、哄着还来不及,现在见他发火了,哪里再敢言语半句?</p><p class="ql-block"> 刚刚压住了父母的情绪,使他们不再啰嗦。这时候,爷爷王炳尧气鼓鼓地从外面回来。一进门便冲着王大鹏说:“小鹏儿,我听说你要给大队里捐款修路?你有钱烧的慌是不是?你要真有钱,还不如多给我一点,让我吃好点穿好点,好让左右邻居都看到你有多孝顺。”</p><p class="ql-block"> 王炳尧三男两女五个孩子,小儿子王长林还算不错,吃的用的零花钱啥的,平日里他给的最多。王大鹏妈妈也因此心里不太平衡,总觉得在赡养老人方面,比起其他兄弟姐妹,自己家付出的太多。现在见老头子一开口就要大鹏多给他钱,都没有理解他说的什么意思,就不高兴起来。加之刚才对儿子擅自捐款的不满情绪没有完全发泄出来,便将矛头转移到他身上来了。</p><p class="ql-block"> 她说:“俺爹,你说这话我就不爱听了,你儿子孙子一大群,你掰着手指头数一数,谁家有我们给你的多?这次大鹏一回到家,就给你一千块钱,还有两条烟一箱酒,就这你还嫌少?张口就是钱钱钱!”</p><p class="ql-block"> 王炳尧早晨起来出去遛弯,听到村里人都在说王大鹏捐款的事情,回来是想教训一下孙子,不想却引起儿媳妇的误解。于是便向她解释,他的本意,是说大鹏捐款的事情。现在村里公路修不成,不是钱的事儿,是政治斗争的结果。大鹏傻乎乎地拿着钱掺和进去,到时候路虽然修好了,却把姓张的那一派人都给得罪了。</p><p class="ql-block"> 王炳尧今年七十八岁,虽然脊背有些弯曲,头发花白稀疏,深深的皱纹布满他历尽沧桑的面庞,显现出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但他头脑一点也不糊涂,说话思路清晰,有条不紊。</p><p class="ql-block"> 刚解放那时候,绝大多数农村人都是文盲。他因为读过书,有文化,被推举当上了大队会计。可是不到两年,却因为贪污被开除了。</p><p class="ql-block"> 说他贪污,不过是有几十块钱对不上账,他实在搞不清楚那些钱到底去了哪里,心里憋屈又有口难辩。但终究还是因此而结束了他的干部生涯。且在此后的一二十年里,都背负着一个贪污犯的罪名。一有政治运动,都会被拉出来游街批斗一番。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才算过上了安慰日子。</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吃过太多政治运动的苦头,所以他对政治动向特别敏感,喜欢关心国家大事。自从家里有了电视机,新闻联播是他每天必看的节目。对于国家上层建筑,从开国领袖到现任的每一届国家领导人,包括历届的政治局常委,每个人的生平简历他都了如指掌,说起来头头是道。</p><p class="ql-block"> 还有村里的派系斗争,他看似置身度外,事不关己的样子。实则却在暗察秋毫,细心关注着大大小小每一件事情。因此,当他听说王大鹏要捐款修路时,连忙赶回来,想要阻止孙子的鲁莽行为,为的是让他明哲自保,别到时候好事做不成却惹祸上身。</p><p class="ql-block"> 王大鹏妈妈这才转过弯来,明白公公原来也是在责怪大鹏不该盲目捐款。但他们公媳关系平日里不是特别融洽,在她心里总认为老头子太贪心,所以事事就喜欢和他反着来。现在见他在说大鹏的不是,本来这也是她对儿子的不满之处,但她却又不自觉地维护起儿子,转身和儿子站在了同一个立场之上。便说道:“他捐款也是好事,为人民服务,是积德行善。”</p><p class="ql-block"> 王大鹏没有想到,捐款这件事竟然这么大的阻力,就连爷爷都跑来发起了脾气。可现在自己已是骑虎难下,这款可是非捐不可没有回旋的余地。但是对待爷爷,不能再像刚才压制父母那样的口气跟他讲话。</p><p class="ql-block"> 他便嬉皮笑脸地走到爷爷跟前,伸手抓住了爷爷穿着的黑色棉袄下襟,向上一翻,露出里面白生生的羊毛。问道:“爷爷,你这羊皮袄是我给你买的不?”</p><p class="ql-block"> “是你买的。”</p><p class="ql-block"> “穿着暖和不?”</p><p class="ql-block"> “暖和。”</p><p class="ql-block"> 他又把手伸进棉袄口袋里,掏出了半盒香烟。问道:“这烟是我给你买的不?”</p><p class="ql-block"> “是你买的。”</p><p class="ql-block"> “抽着得劲不?”</p><p class="ql-block"> “得劲。”</p><p class="ql-block"> 王大鹏把香烟又给他装回口袋,显现出极大的耐心,跟他说:“爷爷,我给你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平时只要管好你自己,能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其他的任何事情你都不用操心,哪怕是天塌下来,还由我们顶着呢,知道不?”</p><p class="ql-block"> 王炳尧不服老,倔强地说:“我操心是为你好。”</p><p class="ql-block"> 王大鹏说:“我捐款也是为我好,消业障,积阴德,财去人安乐。”</p><p class="ql-block"> 王炳尧一听却急眼了,嚷嚷道:“你个小屁孩,能有啥业障?消、消、消业障?”</p><p class="ql-block"> 王大鹏妈妈在一旁抢白道:“消你的业障!”</p><p class="ql-block"> 如同昨天王大鹏听到王新强说出消业障这三个字时的感受一样,王炳尧听到儿媳妇说“消你的业障”这句话,立刻就像被揭了疮疤一样难受。</p><p class="ql-block"> 他嘴唇哆嗦了半天,才挤出一句话来:“我,我没有业障,不用你们管!”说完,他不自觉的在地上跺了一下脚,悻悻地走回自己屋里去了。</p><p class="ql-block"> 王炳尧身上背负着两条人命,其中一条人尽皆知,而且被人当做笑料传说了几十年。另外一条,除了他自己,没有第二个人知道,这也是他心中最大的业障。</p><p class="ql-block"> 少年时的王炳尧特别淘气,在私塾读书时经常受到体罚,小手都被戒尺打肿。回到家父亲看到他的手又红又肿,就责怪他又不听老师的话,脱下鞋子来打他的屁股。就这样在学校挨板子,回到家又挨鞋底子,使他幼小的心灵里充满了对私塾先生的怨恨。</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他上学去的早,学堂里空无一人,他鬼脑子一歪,来了一出恶作剧。只见他爬上老师的讲桌,在上面拉了一堆屎,然后拿抹布把它盖起来。又捡个土块,在墙上歪歪扭扭写了三个字:“我屙的。”随即逃出学堂,到野外抓鸟去了。</p><p class="ql-block"> 等到老师进屋,走上讲台就闻到一股臭味,四周看了一下,没有发现异样,便随手拿抹布在桌上擦了几下。这一下就像摊煎饼一样,把抹布下的秽物全抹开了,臭味立刻扩散,熏得老师几乎把早饭全都吐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他大声斥问,这是谁干的?台下的学生全都捂着鼻子,摇头说不知道。老师一扭头,看到墙上的字迹,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把学生轮番叫上台,让他们读那几个字,谁读出来“我屙的”,就给谁一板子。</p><p class="ql-block"> 十几个学生被打了一遍,这时候王炳尧在外面玩够回来了。一进门就被老师叫上台,问他那是怎么回事?他装作一脸无辜地说不知道,老师让他读墙上的字,他说中间那个字不认识。</p><p class="ql-block"> 老师更加生气,大声训斥他:“跟我读了两年书,这个字怎能不认识?这是‘屙’,我——屙——的!”</p><p class="ql-block"> 王炳尧马上接茬说:“老师,你屙的,为什么还要问我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 王炳尧说完,台下的学生哄堂大笑,台上的老师气得吐血。他认定这事就是王炳尧干的。拉着手把他送回家里,说这学生自己教不了,哪怕两年的学费全部退还,也不再留他,让他爹另请高明。</p><p class="ql-block"> 他爹又把他暴打一顿,苦苦向老师求情,老师死活不愿收留。无奈,只好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又送他到镇上的学堂里继续读书。</p><p class="ql-block"> 杨集镇离家远,每天早起上学更辛苦。王炳尧又把这事怪罪到私塾先生的头上,他要不开除自己,也不至于每天起早摸黑跑到镇上去读书,因此他又想起一个报复老师的鬼点子出来。</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