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西访古之五:芮城广仁王庙

小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广仁王庙,国五</b></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也称五龙庙,是一座民间用于祈雨的龙王庙,广仁王为青龙神。它所在的村子叫龙泉村,据记载,泉水发于五龙庙底下,曾经「浇灌百里,活芮之民」。现在水位下降,已干涸无踪,仅留一个遗迹标志。</p><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建于唐大和六年(832年),现地面建筑仅存正殿和清代戏台及碑刻四方,其余建筑无存。</p><p class="ql-block">正殿五开间四架椽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拱为五铺双抄偷心造,拱瓣棱角明显,内部搁架铺作斗拱硕大,叉手长壮,侏儒柱细短,构成极平缓的厦坡。殿内无柱,梁架全部露明。无普拍枋、转角处阑额不出头等做法都是晚唐到五代时期建筑的主要特征。</p><p class="ql-block">在正殿墙上,嵌有唐碑两通,现在都已取走,存于芮城县城隍庙博物馆,现场展示为复制品。一为《广仁王龙泉记》,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所立,河东裴少微书,字体雄浑劲秀,详细地记载了县令于公凿引龙泉之水灌溉农田的事迹。文中引征西门豹引漳水治邺史事,以显于公治芮之功;另一碑为《龙泉记》(2012年12月被盗,后在永济市追回),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所立,记载了扩建修葺五龙庙始末,结合建筑特点,据此确定广仁王庙建筑年代。</p> <p class="ql-block">清代有几次对广仁王庙修缮的记录,到 1958 年又进行了一次落架大修,重新砌筑了台基、墙体、瓦顶,也有说这次将已腐朽的檐椽锯掉,没有复原,使得现在屋顶较小。总之经过这几次的大修,大殿在外形上已几乎看不出唐风,唐代的痕迹都留在内部的梁架和斗栱上。</p><p class="ql-block">2013年因庙破损严重又进行一次维修,保留了1958年的样貌。</p><p class="ql-block">2015年万科与当地政府联合,对周边环境进行改造,现在广仁王庙给我的感觉是像一个露天建筑知识点的展示场所,有放大的斗拱模型,有古建筑年表和建筑样式的图形,地面还有一个广仁王庙的剖面图展示,很直观。</p> <p class="ql-block">写这篇文章时发现我没有一张照片是记录建筑的,没有拍斗拱、梁架,甚至连一张外观照片都没有,只留了几张人和建筑的合影,很有一种到此一游的意味。</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呢?现在想来确实是当时心境的体现。因为我感觉广仁王庙太新了,我看不到斗拱梁架流露出的岁月沧桑,因为它们是平整的棕红色的,不是木头历经沧桑的纹理残损。专家可以从专业角度分析唐构的特点,显示这是一座珍稀无比的建筑,对于我这个勉强算是古建爱好者而言,我没有感受到建筑呈现出的时间流逝的意境,那种说不出来的建筑之美的味道,那种让人激动的震撼。广仁王庙与周边环境不甚和谐也让我兴趣缺缺。佛光寺、南禅寺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我还记得我站在南禅寺门口看向山谷沟壑村庄绿树时的感动,这里都没有。</p><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很珍贵,名气很大,古建爱好者必来之地,但我没有静静坐着这里凝视它的欲望。</p> <p class="ql-block">以上两张图片是网上找的。</p> <p class="ql-block">我来过了,有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最后放两张南禅寺门口视角和佛光寺东大殿外视角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