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地陡堡大梁堡考察记</p><p class="ql-block">李廣平</p><p class="ql-block"> 早晨八点半,同诗人、民俗学者潘硕珍乘坐九路公交车在茶埠镇大竜沟地陡堡所在的山谷口下车,徒步進入通往永新村(老地名叫地陡村)的山沟。城堡遗址就在沟口陡峭的山顶上,站在山下只能看到山崖高耸,草木泛青,无处攀爬。</p><p class="ql-block"> 進沟一里多路,有农人在地里干活,问及上堡子的道路,他说就从这里上比较近,但是比较陡峭,十分难走。从大路走容易,就是有些太远。我们还是选择了操近路上山,便沿山坡上时隐时现的羊肠小道曲折攀援,时不时的手脚并用才能攀爬上去。山坡上乱石散布,想当年这石块可能就是守城士兵最有效的防御武器吧。山上草木始生,有粉红色的报春花和点地梅在低矮的灌木丛中闪烁着她们微小却也美丽的风姿。在接近城堡遗址的地段是草坡,比较平缓,潘老师身轻步快,攀爬在前,一会儿便喊“看见城堡了”。地陡堡那宏伟的墙体遗址就突现在了陡峭高耸的山巅,突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地陡”之名便来自于这山势险峻,陡峭难行之意。整个攀援过程历时一个小时,虽艰难却也兴奋。</p><p class="ql-block"> 城堡遗址东面的陡坡上是秧当归苗的地,陡坡上面就是半圆形的高有三米长约百米的城堡墙体,站在坡地上抬头仰望,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的确有宏大巍峨之气象。墙体的中段有门,门前有土台可上,進入里面,顾盼仰视之间,顿觉内心深处的震撼。城内间距有六——八米的更高台地上还有一层气势雄伟的城墙,左边有一个宏大的马面墙体突兀矗立,夯筑的土层四边里夹筑着薄的石片,凸出墙体,仿佛伸出的刀刃,十分壮观雄奇。从里面看半圆形的外墙体要高一点,有六米多高,人進入这双重的高大墙体之间仿佛陷入幽暗的峡谷之中,如果城头上金鼓齐鸣,将士呐喊,旌旗猎猎,此刻你只有受降之想,绝无攻城之念。</p><p class="ql-block"> 我们转过左边,登上有五六米高的台地,台地中间还有一个较高的平台,台地上长着很多砸酸菜用的野菜。右边一段高大的墙体也比较完整,而且还有一个宏大的马面墩台,有四五米高。西面墙体有豁口,直通西面最险要的的尖山咀,山体腰间有一米高两米长的残墙遗址,山咀顶端有石块堆磊的圆形遗址,这里三面悬崖峭壁,只有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连通城堡,应该是一个瞭望台遗址吧。</p><p class="ql-block"> 从学者张润平兄航拍的照片看,整个城堡呈一个巨大的水滴状,前面的大半圆形城体分内外两层,顶端呈尖形,连接瞭望台。这可能是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城堡遗址了,虽说不是很大,但却十分险峻雄伟壮观,是现存城堡中难得的建筑精品,应该得到有关部门相应的保护举措。</p><p class="ql-block"> 站在城堡的顶端向东南方眺望,可以看到平缓的山梁上连续伸出的两个山头,第一个山头上有一个烽燧遗址凸起在平坦的田地里,最前面一个山头上则是一座宏大的城堡遗址,有十分明显的墙体遗址矗立于山巅之上,城堡、烽燧、城堡,共同组成一个防御连线,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遥相呼应,蔚为壮观。</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地陡城堡里走出来,便朝有烽燧遗址的山梁上走去,回首遥看地陡堡,在这高高的山梁上,在天地之间,更显其宏伟壮观。</p><p class="ql-block"> 这里山势虽然陡峭,但上了山梁却峰峰相连,地势平坦,梯田层层,向阳的山凹里有村庄隐现。现在的地里都种植的是药材,都刚刚种上,有些种的迟一点才开始栽种。我们沿平缓的山梁,在地埂间攀上有烽燧遗址的山头,种植着黄芪和红芪的地边上有一个两米高,周长有十米左右的烽燧遗址,这里比地陡堡要高一些,可以俯视地陡堡所在的山头和地陡堡全貌以及隔沟相望的高耸陡峭的桥湾梁。再眺望前方的山梁,另一座城堡已近在眼前了。</p><p class="ql-block"> 山梁上有行车的大路也有蜿蜒于田埂间的小路,我们时而攀援于小路,时而行走于大路。在一个岔路口的地边,遇一位正在田里给药栽子铺草的中年男子,他说这山梁叫拉轱梁,前面那个堡子叫大梁堡。他说自己小时候经常听爷爷讲故事,说这山上的堡子曾经是村民们躲避尕司令(即西北军阀马仲英)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和这村民聊天一会儿,左边是大路,中间有一条直通梁顶的小路,我们便走比较难行走的小路直达山梁顶,小路和大路相连接,要到大梁堡还要走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好在山梁平坦,可以行车,古时候就是拉架子车,故名拉轱梁。</p><p class="ql-block"> 路边见一用浑圆的石灰石堆磊的石塔,西面有砖砌的一米多高的佛龛,问一位耕地的农人,说是山神庙。沿着山神庙旁边的路一直往前走,就看见了山头上高耸的大梁堡遗址。城堡的西南面墙体还保留得比较完整,东面和北面则毁坏殆尽,变成了庄稼地。</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东面走進城堡遗址,城堡遗址里面已经种上了药材,南面残墙有两米多高,长二十多米,西面墙体遗址也有二十米长,高有两米,墙体上有两处瞭望孔,黄土和沙土夯筑,层厚在十公分左右。我们沿残存的墙体遗址察看一圈,城堡占地大约有七亩地,也没有什么发现,便坐在墙边休息,补充能量。此山头三面悬崖峭壁,只有东面与大路相通,山梁空旷而高远,蓝色的天空上白云苍狗,有无限的寂静,也有无限的寂寞。</p><p class="ql-block"> 休息一会儿,便从原路返回。行走到永星村,问一地里拔草的村姑,她说跟大路走到永光村有车,就从梅川的红水沟出来了。还有一条小路,就是沿地边的路一直往上走,就上了这条大路,再沿大路一直走,就下山到大竜沟了。我们还是选择了走小路,然后再走大路,翻过山梁,就下山了。下山的路虽然水泥硬化了,但还是很陡峭,一盘盘的走下去,却也十分的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走到山腰,大路沿山梁走了,下不了山,但发现还有一条可走人力车的小路蜿蜒曲折下山,便沿小路而行,在陡峭的山坡上可以眺望山沟对面的大梁堡,高居山峰顶端,其山势之巍峨险峻,令人望而生畏。</p><p class="ql-block"> 伟大的或者神秘的事物总是在召唤着一些人,陡峭险要的路道走的人必然是很少,历史的凶险无非都是人心的凶险。望着这宏伟奇峻的古代城堡,我们能够想象的除了人类血腥的争斗就是残酷的暴行,宏大的城堡遗址无非就是人心险恶的遗迹罢了。</p><p class="ql-block"> 沿山路崎岖下山,过一段黄土沟壑,就進入了茶埠镇大竜沟加度村,穿村而出,就到了公路边,可以乘坐公交车進城了。</p><p class="ql-block"> 加度村本应该叫夹肚村,因隋唐英雄罗成在这里驻守作战,在一次战斗中为了躲避乱箭,而双腿夹住马肚悬于马肚下奔回城堡,后人为纪念英雄罗成而将此地命名为夹肚村,现在写作加度,丢掉了历史也丢掉了一个村庄的名字所隐含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故事,实在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和错失。</p><p class="ql-block"> 因此可见这里的城堡遗址并非建于近代,而是历史久远,是古代边防长城的一部分。大竜沟是通往闾井即古犬丘的交通要道,也是通往礼县、天水、西安的秦汉古道,沿此路线都有很多宏大的城堡遗址存在,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发现的课题。</p><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15日</p> <p class="ql-block">搭竜沟地陡堡遗址所在最高峰</p> <p class="ql-block">攀登地陡堡</p> <p class="ql-block">靠近地陡堡</p> <p class="ql-block">宏大的地陡堡外围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航拍地陡堡(学者张润平拍摄)</p> <p class="ql-block">進入城堡的门路</p> <p class="ql-block">城堡内侧右边</p> <p class="ql-block">城堡内侧右边</p> <p class="ql-block">城堡内左边的马面遗址</p> <p class="ql-block">城堡内侧左边</p> <p class="ql-block">城堡内左边的马面遗址</p> <p class="ql-block">城堡内左边的马面遗址</p> <p class="ql-block">城堡最高处</p> <p class="ql-block">城堡最高处墙体遗址(第三层)</p> <p class="ql-block">城堡最高处墙体遗址(第三层)</p> <p class="ql-block">俯视第一层城堡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俯视第一层城堡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在城堡上眺望拉轱梁及大梁堡遗址</p> <p class="ql-block">城堡右边的马面遗址</p> <p class="ql-block">通往悬崖边的敌楼遗址</p> <p class="ql-block">俯视城堡右边第一层</p> <p class="ql-block">俯视城堡右边第一层</p> <p class="ql-block">俯视城堡右边的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城堡右边第二层的马面遗址</p> <p class="ql-block">右边面临悬崖峭壁的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右边的马面遗址和暗门遗址</p> <p class="ql-block">暗门遗址,通往悬崖边的敌楼遗址</p> <p class="ql-block">宏大的马面遗址</p> <p class="ql-block">第一层外围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拉轱梁上的烽燧遗址</p> <p class="ql-block">从烽燧遗址远眺地陡堡遗址和高耸入云的桥湾梁</p> <p class="ql-block">烽燧遗址、地陡堡遗址和沟谷对面的桥湾梁</p> <p class="ql-block">地陡堡遗址第一层全景</p> <p class="ql-block">城堡内侧左边</p> <p class="ql-block">城堡内右边第二层墙体及马面遗址</p> <p class="ql-block">城堡内右边第二层墙体及马面遗址</p> <p class="ql-block">与诗人、民俗学者潘硕珍在地陡堡</p> <p class="ql-block">宏伟壮观的地陡堡遗址</p> <p class="ql-block">远眺地陡堡遗址和山谷对面的桥湾梁</p> <p class="ql-block">拉轱梁上第二座烽燧遗址</p> <p class="ql-block">烽燧遗址</p> <p class="ql-block">大梁堡所在的拉轱梁</p> <p class="ql-block">烽墩遗址</p> <p class="ql-block">山神庙遗址</p> <p class="ql-block">山神庙遗址</p> <p class="ql-block">大梁堡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大梁堡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大梁堡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大梁堡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大梁堡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大梁堡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墙体上的瞭望孔遗址</p> <p class="ql-block">大梁堡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大梁堡遗址</p> <p class="ql-block">眺望大梁堡遗址</p> <p class="ql-block">大梁堡遗址</p> <p class="ql-block">大梁堡遗址全景</p> <p class="ql-block">大梁堡遗址</p> <p class="ql-block">大梁堡墙体遗址</p> <p class="ql-block">和诗人、学者潘硕珍在大梁堡遗址</p> <p class="ql-block">从加度村(夹肚村)眺望大梁堡遗址</p> <p class="ql-block">夹肚村的黄土沟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