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衣、食、住、行,人之基本需求,这生活的四大要素体现着时代背景下的民生现实,并反映出在人们的需求与追求中或徐或疾的变化。几十年来,我们所经历的生活变迁无疑是巨大的,倘要例举改革开放以来,这方面最重大的变化,我以为“衣着服饰”当属其中,可谓“革命”。</p><p class="ql-block"> “衣”,变化极大,且极易外显瞩目。人们在穿着方面的明显改变,不仅是指它的蔽体保护功能,也不只在材料质地,仅其样式色彩外观就有巨大的、甚至颠覆性的变化,令人不胜惊异与感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女性“列宁装”(网上资料) </span></p><p class="ql-block"> 说来有些话长。从我儿时起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二十余年间,惯见的多是蓝色衣着世界。对男人穿对门襟、中山服、军便装、工作服;女人穿偏襟衣、列宁装、开襟衫等,早就熟视无睹。衣裤的颜色往往是蓝、黒、灰,记忆中穿花衣服的女性不多,着裙装的更少——而且绝不敢短于膝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男性“中山装”、“军干服”(网上资料) </span></p><p class="ql-block"> 五、六十年代,男人多穿中山服,也有穿劳动布的工作服的,好像多是工人身份,银幕与舞台上穿其他不同衣服的往往是异己另类,衣着暗示着地位与政治面貌是人们形成的共识。“文革”之前一段时期,这种观念更是得以强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带来荣耀的工作服(网上资料)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当年的“布票” </span></p><p class="ql-block"> 那时,添新衣是件十分重大的事情,因为,人们买服装、布料和日用纺织品都得凭布票,每人定量供给(一段时期一年大致是一丈五的布票),非精打细算不可,家中几口人的,往往不得不分年度按人安排缝制新衣。衣裤在家人中传着穿是常态。那时,有人家还将货物包装布自行染色后做成衣服,这种能干,似乎还有点时髦。那年头,平日街头只见蓝、灰色一片,几乎万人一样、男女难分,我们惯看这样的“风景线”,以为世象就该如此。 </p><p class="ql-block"> 当时,有的节假日,也见夹克装、花裙子等,在稀奇之余,但总有些“显摆”和另类之感,至于西服、旗袍、高跟鞋,还有项链、耳环等在民间是根本不见踪影的——因被批判为“资产阶级生活”的标志,人们避之不及,弃之不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街头跑步的队伍(网上资料)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那时,我们接受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训导,人们的衣裤有补丁是常见的,崭新的衣裤反而有些别扭,而特别一点的衣装有时可能会有被“革命造反”的风险。在“文革”“破四旧”初期,我就险些遭遇那么一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那是1966年初夏的事,“红色恐怖”刚开始造势,“革命小将”在街头砸“封资修”的东西,毁改商店招牌、剪别人的“长头发”、撕“奇装异服”等事时有发生。一个星期天,我与父亲逛街,在提督街时,我发觉有三四个男女“小将”在跟着我俩,好像在指点和议论我的裤子,还拿着黑色的剪子。很快,我明白了:他们好像想剪我的“小管裤”——6寸的裤口。可能是有须发皆白的老父亲相伴,也可能觉得尺寸拿不准,不便下手。我不禁有些紧张,但还是故作镇静地挽着父亲边走边聊。直到走过文化宫以后,那些人终于不见了。从那以后,二嫂为我缝制的那条蓝黑色的线呢裤子,一直不太敢穿——尽管我喜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红卫兵”装(网上资料) </span></p><p class="ql-block"> “文革”增强了“尚武”的价值取向。其前半期,绿色黄色的军服、军帽空前流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无不以穿戴拥有为荣。市面上或绿或蓝的军干服、军便服几乎取代了以往的服装。彼时,我也身穿蓝制服度日,没有表达个性喜好之类的非分之想,唯恐融不入大流之中。 </p><p class="ql-block"> 然而,人的天性与意趣毕竟是顽强。“文革”后半期,人们的服装悄然地发生了些或明或暗的变化:海魂衫、运动衫不时可见,黑色的裙子、方格花外套等有所亮相。翻出衬衣领,露出运动裤脚一时也成了青春男女的时髦。后来,还时兴了一阵子“假领”,以显示又有“新衬衣”了。那些时日,我既没有去凑过绿军服的热闹,也明白本人没有穿海魂衫的身段,却自作主张地选了学生服——立领三个包那种,请二嫂给缝制。穿上并不觉得新异,反而有些怀旧。这是1971年秋以后的事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革”期间在学校留影(1968年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革”初期,工矿工人着装(网上资料) </span></p><p class="ql-block"> 那年头,形成的安于现状、意随大流的心理定势尽管顽强,但人们爱美求异的意願还是要表露出来。新异一点的服装上街,总会引来躲躲闪闪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初出现的“的确良”是人们颇感兴趣的服装新材料。那时我还在农村受“再教育”,记得“社员”们对公社卫生院唐姓医生,竟然拥有两件的确良衬衣一直议论纷纷。我也对那衣服“洗起来像洗手帕一样的方便”感到不可思议。那时,还出现过将日本化肥“尿素”口袋改作背心穿的“时装”。七十年代中期,化纤布料的逐步面市,人们趋之若鹜。“不起皱,好洗”是异口同声的称赞。我还托在上海出差的崔同学为子霖买过尼龙绸衬衣。不过,这些只是布料的改变,而样式还是十年一贯制,谈不上什么大的改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蓝色军便服和花格呢外套(1977.2) </span></p><p class="ql-block"> 真正意义上的服装革命是在1976年以后,在时代变革发展之际,尚美新式的服装一一出现,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不可阻挡! </p><p class="ql-block"> 1978年前后,尽管男装没有多大的变化,但领风气之先的女装却在一浪又一浪地出新。单色的、中性化的女装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色彩多样、款式有变的服装次第登场。人们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由此也显现出来,自作主张地自制衣物,如将灰色的“阿尔巴尼亚毛毯”改制成大衣来穿,子霖与两个妹妹也这样做了,穿在身上,既时尚又暖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阿尔巴尼亚毛毯”改制的呢大衣(1978.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首都第一次时装表演。1979年3月,在北京工人文化宫(网上资料) </span></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春潮涌起,社会生活蒸蒸日上。到八十年代初,街头的服装新颖丰富起来。祖国城乡的人群再也不是蓝、灰、绿一片了。慢慢的,花布多彩了,衬衣变样了,连衣裙流行了,毛衣外穿了,外套出新了,裤子也特别了。关键是人们也敢穿了,而且,还有了更多的布料选择,如“的确良”、“的卡布”、“灯芯绒”、“涤纶”、“乔其纱”、“涤盖棉”及毛呢料等,特别是涤纶类的料子率先走红,一旦拥有便是风光,弃“土”奔“洋”成了一种时髦。当时,身着化纤衣裤的我等有些奇怪:“老外”怎么老是穿“劳动布”的牛仔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当年街头的女装铺子(网上资料) </span></p><p class="ql-block"> 那时人们业已在乎服装的档次,也在意品牌了。记得我在春熙路南段一本土企业“罗兰”服装店,花58元买了件中长呢大衣,黒色的,觉得够奢侈的了,好像置了一件此生的大家当似的。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自己编织的毛衣外套(1982.3) </span></p><p class="ql-block">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是个五彩缤纷、蓬勃向上的时代。体现着时代风尚的服饰,显现出了丰富与多样,尤其是女性服饰加速了向时装化的变化。新异花衬衫、喇叭裤、蝙蝠衫、牛仔服、滑雪衫、运动装、击剑服、棒针衫、健美裤、直筒裤和各式风衣,以及各种各样的裙装,还有色彩鲜艳又多变的编织毛衣等等,都成了当时人们服饰的亮点,港台样式也成为了一些人追逐的目标。一时间,与时装配套的蛤蟆镜、项链、小凉帽、坤包等也在大胆的年轻人中流行。之后,中小学逐而兴起的校服,也在为这个欣欣向荣的时代添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西装领带和击剑服,还有喇叭裤(1984.10) </span></p><p class="ql-block"> 这一时期,我俩的服装也在变化。与青春相伴,与时代同行,子霖也着上了新潮的毛衣和别致的裙装。我也穿上了西装——1984年秋,单位补贴购的, 51.5元,新鲜地穿了好些年。后来还买过两套西装,也拥有过七八根领带——却没有用过几次。有意思的是,这西装的价格竟有几十、百余元到上千元的悬殊!想不到,后来西服大流行,甚至泛滥,几乎成了“打工装”!还想不到的是,牛仔裤竟成了世间最为普及的着装——没有之一,天南地北春夏秋冬男女老少都在穿!当然,这都是九十年代以后的事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时尚的无袖立领连衣裙(1987.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面向“小康”,穿着服饰也在同步变化,穿着打扮讲求个性和俊美,很难用某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当时的主导潮流。其间,男士休闲夹克大为普及,女士裙装更为多姿。飘逸的中长外套、长裙短裙和吊带裙、颇见精神的短裤、皮衣皮裤以及各式各样的休闲服、多功能的摄影背心等,纷纷登场,不仅彻底地改观了当年的单调,还摆脱了以往穿着的拘谨与束缚。</span></p><p class="ql-block"> 一段时期,各行业各式的职业装等也时兴了。人们穿着职业装不仅仅在于新形象的展现,还在于表明了社会角色的身份与责任,新女性的正装更见其风采。可见,服装的意义远远不止于审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流行的防寒服(1994.4) </span></p><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是中国传统服装——旗袍涅槃再生。旗袍勾勒出女性婀娜多姿的身段,又具有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使不少人从中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还有所谓的“唐装”,也让钟情于中国古代历史及传统文化的人们,拥有了一种怀古又时新的形象和心境。</p><p class="ql-block"> 这一时期,尽管子霖没有穿过旗袍,我也没有着过唐装,但我们的服装却是空前的丰富,衣柜满满,左挑右选。我还花过280多元去买皮衣,还购有牛仔服、摄影背心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休闲的睡衣(1990.7)</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摄影背心和外扎花长裙(1996.6)</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白长裙,小坎肩(1999.9) </span></p><p class="ql-block"> 进入廿一世纪,服装的变化仍是急剧的,款式、花色、质地等都在变,甚至开始“国际化”了。欧美服装、韩国服装、怀旧装、休闲装、迷彩装、登山装,以及自我设计制作的个性服饰都加入了时兴的服装潮流之中。连冬日保暖的服装也多样了,保暖衬衣、防寒服、太空服、羽绒服、冲锋衣、保暖裤等取代了昔日一统的棉衣棉袄棉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红底白点大摆裙(1995.10) </span></p><p class="ql-block"> 在这推陈出新的年代,巨幅着装图片、时装发布、模特儿走台等,这些曾被视为离经叛道的现象,人们早已见惯不惊了。其间女性时装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性感风情是现代都市女性的一种追求,如今一些年轻的女性之所以敢于在盛夏着上“吊带衫”,既是为了凉快,也是为了展示自己窈窕身材和青春的靓丽。我们明白,爱美首先在于自己,人世原本就是多元多姿,天广地阔。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花绵绸无袖无领连衣裙(1997.9)</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裙装与披肩(2009.6)</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长羽绒服(2023年早春二月)</span></p><p class="ql-block"> 衣着的更新换代及淘汰,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过程。美的追求使我们的社会不仅丰富多彩,而且不乏包容和谐,或许,还成为了时代发展的一种动力。</p><p class="ql-block"> 放眼人世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随意的冬装(1992.2)</span></p> <p class="ql-block"> 穿着的变化,自然不仅仅在于上下装,帽子鞋子围巾以及背包等的改变与出新也是同步的。各种新款式、新花色的鞋、帽以及围巾层出不穷,如,双肩背包已成了人们出行时的标配。颇有意思的是鞋子:草鞋、布鞋、皮鞋、胶鞋、塑料鞋、凉鞋、拖鞋等,代代交替,各领风骚。有趣的是,曾经是“高贵”的皮鞋而今已在淡出,而轻便的运动鞋及休闲鞋却在大行其道,城镇乡村街头巷尾尽见运动鞋在运动,而皮鞋寥寥!以前何曾想到这般景况?退出的岂止是皮鞋,如,曾经为人们穿衣立下汗马功劳、“三转一响”之一的家用缝纫机,而今安在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青春与汉服在一起(网上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2010年后,着装的变化更可谓日新月异!而且,在科技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智能、环保、功能性服装也次第亮像,新颖奇异的个性服饰也纷纷扬扬,令人目不暇接!同时,怀旧的服饰也在出现,近些年“汉服”的兴起,尤为女性所钟爱,一时似有烂漫之势。一些地域及场合大有成群结队着汉服与“动漫”异装的年轻人,构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多彩的风景线。想来,这未必尽是“复古”之类的思潮所致,多半是追逐新异出众的审美心理使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成都太古里夜景 </span></p><p class="ql-block"> 想不到,近来在成都古大慈寺前的“太古里”——当年我“脚板印镶满”的小街陋巷,竟然成了新潮服饰及靓丽身材展示的“舞台”,成了走台打卡的网红之地,成了外地游客关注的景观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抚今追昔,不得不说,这街头这社会风景线彻底改观了!我们这一代不仅目睹了这服装的巨大变化,而且也参与了这服装的革命。算是一段历史时期,人们生活观念转变和时代繁荣进步的见证人。人生须臾,但我们庆幸今生遭逢这样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同学聚会着时装(1989.8)</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同学聚会多便装(2012.9)</span></p> <p class="ql-block"> 我想,这段历史时期的服装变化,简言之,是否有这样一些特点: </p><p class="ql-block"> 1、 服装是最个人的选择,它的变化是一种必然,单一的样式与某种款式终究不会持久。 </p><p class="ql-block"> 2、女装是服装革命的引领。体现在样式、色彩、风格、质地、配饰等方方面面。其变化还折射出了女性对社会角色期望之变,可见,服装不止于审美。 </p><p class="ql-block"> 3、彰显自我和追随他人这对矛盾,在人们的服饰穿着上一直就是交错进行的。 </p><p class="ql-block"> 4、城市与乡村的服装变化虽有差异,但基本同步,新款式从城市波及乡村往往较快。 </p><p class="ql-block"> 5、服装革命有附带的成果,如帽子、鞋子、提包、围巾、项链等,还有发式。 </p><p class="ql-block"> 6、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服装获取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 。如:手机“网购”的方法,其方便、多选、实惠等优势,让人喜纳。 </p><p class="ql-block"> 总之,在改善生活追求美的理念下,多样性、多元化始终是服装变革的特点,反映出人们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从生存的必需到生活的美化,从简约到复杂再到新简约的循环,等等。这不可阻止的变革告诉了我们:因为新的企求,没有以不变应万变的东西。与时俱进也是硬道理!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整洁美观的时装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有情调的女装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网购服装之截图</span></p><p class="ql-block"> 这服装的巨大变化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也体验了生活的况味。显然,服装的变化与革命是人们生活质量改善和提高的一个表现。然而,也应看到服装的变化并不等同于人的改变,穿新鞋走老路大有人在。说来,服饰更新仍属“物”的发展,而物的发展及其利益追逐有可能导致人们忽视、甚至丢弃人文精神。我们应明白:所有的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人自身的发展,是以人为本。 </p><p class="ql-block"> 从古至今,人在物质方面的享用,一代又一代人总是有所不同,有所提升;而精神方面的感悟却代代相同,这就是:人生短暂,世事沧桑!</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诚如歌德所言,生命之树常绿,而理论是灰色的。 </span> </p><p class="ql-block"> 我还想到,四十多年来,关于服装的大变化更在于:人们已经不再把个人的服装穿着认定为政治意义上的“立场”了。这点,以后的人们未必知道,未必相信。 </p><p class="ql-block"> 社会必然要发展,人们也要前行,而且,总会用自身来选取真实惬意的生活。我们生活中的物质东西想来免不了都会新陈代谢,服装的变化其实正是时代浩荡向前的标志之一。 </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珍惜和享受时代的馈赠吧!因此,想对不仅仅是年轻人说:想穿就穿,好身材,靓出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