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好则家道兴

行随心动

<p class="ql-block">家风好则家道兴,家道兴则国运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已被提到国家软实力建设层面。虽然我们已经进入新时代,但我们沐浴的阳光没有变,沐浴的月辉没有变,空气没有变,黄河长江也没有变,我们要用祖先智慧做好我们的家风建设、家庭传承。</p><p class="ql-block">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气,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体现出来的整体精神风貌,而家训则是为了保障这种精神风貌的形成和传承而制定的家庭或家族规矩。</p><p class="ql-block">《朱伯庐治家格言》比较民间化,接地气,比较落细落小落实,问世以来,超过了朱熹的治家家训。朱伯庐写他和他的弟子们读书的场景更让人感动:荧荧残地,喔喔鸡鸣,心乃千秋,志节为期。他读书纯粹是享受,是跟古圣先贤的一种纯粹的心灵交流。他耕读传家,把读书修身作为人生的第一意义。</p><p class="ql-block">《朱伯庐治家格言》这部家训可助力于养老,助力于育儿等方面。一个孩子从小他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作为他的潜意识,作为他的集体无意识后,他长大就会节约,当他把“读书志在圣贤,非图科第”装进心中,他长大学习力会很强。</p><p class="ql-block">《治家格言》这个读本非常系统化、立体化,它的开头和结尾相呼应,结尾讲一个人能做到以上这些就差不多是一圣贤了,而一个圣贤从哪里做起呢,从“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做起,它是真正落小落细落实。</p><p class="ql-block">齐家治国平天下就从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洒扫庭除开始,这是大自然的秘密,也是生命的秘密,道家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儒家推崇“天人合一”,我们只有将生命与自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规律按照自然法则安排生息劳作,生命才能充满能量,修身齐家的实践活动才能充满生机。“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句看似简单的文字潜藏着立德树人、传家兴企的大秘密,藏着古人修齐治平的大智慧。</p><p class="ql-block">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那爱国怎么爱呢,我们把每一个家庭建设好了就是在爱国,因为国是千万家,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我们少一个抑郁症就是爱国,少一对夫妻离婚就是爱国。</p><p class="ql-block">宁夏的《寻找安详小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它治好了许多个抑郁症,撮合了许多个家庭破境重圆。去那儿学习的人都被那儿的场域感染,课堂上向丈夫认错,向太太认错,向孩子认错,改过自新。课堂上有人分享,他感觉他拿的工资跟他干的活不对等会产生罪恶感,会再去找活干,不用扬鞭便自奋蹄了,非常敬业。课堂上大家共同诵经典,让心灵同频震荡,从读书中尝到了其它生活和工作中无法尝到的乐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还有朋自远方来,全国各地许多人慕名而去学习。</p><p class="ql-block">那里的义工帮助别人到了忘我的程度,他们用霍金斯能量原理帮助别人化解怨仇。霍金斯能量原理讲,一个人抱怨别人时能级在一百五十级,原谅别人时三百一十级,按照霍金斯的换算,一个人的能级从二百级提高到三百级,他的幸福力是九万倍。接受这种思维就会很幸福。而义工的幸福指数更高。小课堂让严重的抑郁症患者都恢复了精神,容光焕发。大家进课堂前和学完后判若两人,那种喜悦、那种开心真是绽放式的。把小课堂这种喜乐状态放大到家庭、学校、社区,可以想象会是多么好的效果。小课堂的回顾片还是讲党课很好的资源。</p><p class="ql-block">《治家格言》把修身齐家的“君子之道”阐述得非常口语化、逻辑化、系统化、立体化,可谓大道至简,大巧若拙。《道德经》讲,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修身齐家也好,治国平天下也罢,说到底还是要把根本教育落细落小落实,要从洒扫庭院这样的小事做起。格言虽只有630余个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很好地继承与发扬。</p><p class="ql-block">《治家格言》符合社会道德建设的普遍价值追求,有利于塑造和弘扬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有降低抑郁率、离婚率、犯罪率等方面的功能性价值,能实实在在地帮助现代人解决养老育儿、夫妻关系、身心健康等社会问题,格言让立德树人有抓手,传家兴企有依凭。</p><p class="ql-block">我们要汲取《治家格言》的智慧,搞好我们的家风,把我们的家庭建设好。</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