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九曲黄河第一湾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唐克镇,地处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处。黄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U”形大回旋,造就了著名的“九曲黄河第一湾”。由于北秦岭、龙门山和大雪山三大构造带的挤压,黄河由西北向东南继续前进的道路被阻挡,黄河在这里突然调转方向,形成了这一独特的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 景区属高原大陆性高寒湿润区,全年四季界限模糊,年均气温1.2℃,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黑颈鹤、牦牛、锦鸡、黄鸭、野兔、丹顶鹤等。</p><p class="ql-block"> 2012年4月,若尔盖县成立了黄河九曲第一湾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指挥部,启动了创建工作,并于2023年4月正式开园。该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黄河九曲十八弯,形象地描述了黄河的蜿蜒曲折,泛指黄河上游的地形和景观。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唐克镇和辖曼镇交界处,有一处著名的景点——黄河九曲第一湾。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流经多个省份,最终汇入渤海。在其流经的过程中,形成了多个弯曲,其中“九曲十八弯”是对其曲折程度的一种形象描述。</p><p class="ql-block"> “九曲十八弯”这一说法源于藏语,其中“曲”意为“河”。生活在黄河上游地区的藏族人民根据地形和景观,为黄河上游的诸河段取了许多有特色的名称,如卡日曲、扎曲、玛曲等。“九曲十八弯”只是一种概数的说法,是对黄河上游蜿蜒曲折河道的一种形象描述。</p> <p class="ql-block"> 黄河的源头是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从青海省流出后,向东流经四川省若尔盖县城,与白河汇合。黄白二河争流,风姿卓越,黄河之水似飞天飘带,在四川境内轻轻抚了一下又转身飘回青海,形成了壮美的九曲黄河第一弯,隔河与甘肃省相望,这也是黄河流经四川省唯一的一段。而后黄河在青海省内东折,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进入甘肃省,穿过青藏高原的边缘进入黄土高原,形成了第二个巨大的河曲。在这段流程中,黄河拐了两个大弯,形成一个很大的“S”形,犹如一条巨龙盘卧在我国海拔最高的地域上,从黄河源头俯瞰祖国江山。</p><p class="ql-block"> “S”形弯折后,黄河水向西北方向流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再继续向北进入内蒙古自治区,流经河套平原,也是在这里形成了极具地理辨识度的内蒙古黄河“几”字弯段。这一河段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汇融合发展的黄河文化厚度。蓝天白云、飞鸟游鱼、碧水金沙、芦荡水漾,正是一幅融江南水乡之秀色与塞北大漠之雄壮于一体的瑰丽画卷。</p><p class="ql-block"> 同样也是在这一区域内,黄河自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进入到黄河中游段,河水一路向下,进入晋陕峡谷,开启了南下之旅。在山西省永和县打石腰乡河会里村和陕西省延川县城南部接壤处,还有一处乾坤湾,转弯角度达到320度以上,鬼斧神工,气势恢宏,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湾”。穿过晋陕峡谷,到达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之地——潼关,这里也是黄河与最大支流渭河交汇的地方。西面是渭河平原,八百里秦川,东面是开阔的中原,北临黄土高原,南临秦岭华山,成为大自然神奇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流经潼关,南撞华山后,黄河猛向东拐进入河南省,此后河道变宽,流速减慢,夹带的泥沙也开始沉积,由原先的开山凿谷,转为泥沙造路,也帮助形成了中国第二大冲击平原——华北平原。自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境内的桃花峪,黄河进入下游河段。而同样也是因为泥沙淤积,下游河床逐渐抬高,形成了地上悬河。</p><p class="ql-block"> 而后,黄河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东坝头乡转向东北进入山东省,也是黄河流经的最后一个省份,最终在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注入渤海。</p><p class="ql-block"> 从黄河发源处到入海口的直线距离大约是2160千米,而黄河实际长度却是5464千米。在这数千千米的曲曲折折中,黄河孕育了数千年奔腾不息的中华文明,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儿女,无愧于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称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