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吴宗霖老师的工笔画展

手留余香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文// 吴宗霖 </p><p class="ql-block">“敦煌文明”之迷人,不仅在于其延续并沉淀了近2000年的宗教艺术,更是一场宗教、地域之间文化精华交融式的盛会。当艺术融入了民族之情、国家之情时方能更显其魅力。“敦煌文明”无疑是将“交融”“和谐”诠释到极致的。从本土来讲:其将中原文化之精华与少数民族文化之精华相交融;从中西方来讲:其将我国文化与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希腊文化等进行了大融合;从宗教角度来讲:其又融合了儒、道,释,试问能有哪个文明能将这种“和谐”融合的如此尽善尽美?唯有敦煌也。四月孟夏之时,我与五湖四海的画友再聚敦煌时,这种“融合”的情感愈发强烈。不禁思考国画的发展是否也可以考虑以“融合”为一发展方向?曾经我们将人,山,花,三科拆分独立教学,近几十年来花鸟画的画面元素显现也相对独立单一。此次展览欲尝试一次佛教文化与花鸟绘画之“融合”,时间原因只能作初探。办此展览亦有“抛砖引玉”之二心。大自然中的美无处不在,虽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高于生活”。而我却觉得作画能取“生活美”之一二则足矣。李白曾有诗“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陶渊明“以琴寄意”表达的是一种“非是不解音,真音常在无音中。”,以笔墨窥探敦煌文化只是取一“笔墨意趣”。假若真如庄子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成法而不议,万物成理而不说。”又好似无法传播“美育”。望终有一天,你我亦可“拈花一笑”,我想那时定是真音弥漫无音中,亦如莲花开后真无色,合在诸天最上层。</p> <p class="ql-block">吴老师是中央美院毕业的画家,特别推崇古法用笔。也喜欢佛法,今年去敦煌游学,触发了创作激情。完成了这一套,佛,九色鹿,天鹅,金鱼,荷花,牡丹,绣球,梅花,祥云,海水等元素创作的一组工笔画,致敬佛法,致敬敦煌。</p> <p class="ql-block">图片都是网上浏览,网上截图,而且隔着玻璃,所以效果并不是太好。自己太喜欢,所以记录一下。</p> <p class="ql-block">以下有标题图片,是从吴老师公众号下载,所以效果很好了。</p> <p class="ql-block">吴宗霖老师</p> <p class="ql-block">一念清净。</p> <p class="ql-block">敦煌问道。</p> <p class="ql-block">敦煌有感而做</p> <p class="ql-block">宣妙音法图。</p> <p class="ql-block">隔屏轻解白霓裳。</p> <p class="ql-block">但愿众生离苦海</p> <p class="ql-block">映日荷花</p> <p class="ql-block">花中仙子。</p> <p class="ql-block">观梅不语</p> <p class="ql-block">花未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