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藏布达拉宫,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红山)上,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之一,也是西藏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之一。这座宏伟的建筑群始建于公元7世纪,由吐蕃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主持修建,最初是为了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藏式、尼泊尔式、印度式等多种元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宫殿依山而建,气势雄伟,主楼高117米,共13层,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大系统。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施政和生活起居之所,红宫则是宗教活动场所和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供奉之地。宫殿的墙体为夯土墙或石墙,木结构和柱式建筑体现了藏传佛教建筑凝重沉稳的风格。宫内收藏了大量的佛像、壁画、唐卡、经卷等宗教文物,见证了藏传佛教的发展和传承。</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不仅是西藏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它承载着西藏的悠久历史,见证了西藏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与融合,以及西藏历史上的诸多重大事件和变迁。每年的宗教仪式和活动在此举行,吸引了无数信徒和游客前来朝圣和参观。</p> <p class="ql-block">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坐落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布达拉宫广场的南端,南以远山绿树为背景,北与巍峨壮丽的布达拉宫相距三百五十米,整个碑体只在入口门洞上方和基座处饰以富有西藏地方风格的装饰造型,风格简洁。其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玛峰,希望借此表现出纪念碑高耸入云的气势和与天地同在的永恒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无字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拉萨市景观</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老城区中心,是藏传佛教的圣地,拥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座寺庙由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最初是为了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大昭寺不仅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寺庙,而且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信徒们心中的圣地。大昭寺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寺庙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吸引了无数信徒前来朝拜。</p><p class="ql-block">大昭寺的开放时间为每天8:30至18:00,门票价格为85元。寺庙内不仅有辉煌的建筑,还珍藏着7世纪以来的历代文物,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此外,大昭寺还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感受其深厚的宗教文化和历史底蕴。</p><p class="ql-block">大昭寺的宗教活动丰富多样,包括朝圣、诵经、佛事活动和宗教节日等。信徒们绕着大昭寺转经,祈求心灵的净化和福报。寺庙内的僧人们定期举行法会,诵经祈祷,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参加。此外,大昭寺还在藏历新年、萨嘎达瓦节等宗教节日举行大的庆典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藏传佛教中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朝圣男孩</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在藏语中,“八廓”是“中转经道”的意思。八廓街引又名八角街,位于拉萨市城关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p> <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是一部以拉萨自然山水为背景,讲述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历史故事的藏文化大型实景剧。</p><p class="ql-block">该剧由域上和美集团和拉萨市布达拉文旅集团共同打造,总投资7.5亿元,于2013年首演。全剧分为五幕,时长约90分钟,演职人员共计800余名。演出地点位于拉萨市城关区慈觉林的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海拔3767.19米的高地上。艺术形式为实景演出,内容涵盖大唐之韵、天地梵音、藏舞大美等,融合了汉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展现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历史故事及其对民族融合的贡献。</p><p class="ql-block">自2013年开演以来,《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已经累计演出1800多场,接待观众超过3000万人次,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上万人次,累计发放薪资近4.8亿元人民币。该剧不仅成为西藏文化旅游产业的典范,还通过文化扶贫和产业扶贫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文旅融合,荣获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并被视为西藏新时代发展道路上通过文化促进发展的成功案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