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遥看

彩雲遠去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亲情是由自然关系产生感情,既浓烈,又寡淡,还复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农耕文明的社会形态下,亲情还比较纯厚。凡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修房盖屋、添丁过寿,皆你来我往,相互走动、捧场、帮忙、联结。浓浓的亲情给这个世界和人心增添了不少温暖和慰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尽管这样,成书于万历年间的启蒙读物《增广贤文》,还是留下了“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居闹市无人问”“门前放根讨饭棍,亲戚故友不上门”的社会写实和感慨。 这说明,即是农耕社会,亲情也有寡淡、复杂的一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农耕文明的土崩瓦解,人们的生产生活生存方式发生了亘古未有的变化;工商文明把人调动得晕头转向,亲情也被加入了很多新的内涵。当利用和利益的成分越来越大时,容纳纯亲情的空间就也来越小了,剩余的都是自然之外的东西;亲情变得越来越面目全非了,甚至有了“资本”“商品”的功能。当“资本”“商品”都不能实现其“求利”目的时,一方主动性不高,一方则怨气满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主动性不高的都是“优越”方,他们的行为可以理解。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谁都不容易,不可能因为亲情把一切都包揽了,也不可能做到有求必应。顾念亲情、待之以礼,已经不错,更何况是人更势利、世更冷峻、情更淡薄的当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怨气满腹的都是“普通”方。他们渴望得到“亲情”的“滋润”,能办事的给我办事,能出钱的给我送钱。总之我的要求都得满足,否则就是“看不起我”“无情无义”。其实谁也不欠谁的,亲情不能成为绑架别人的绳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增广贤文》问世四百多年的实践证明,亲情不会是理想的样子,“世态炎凉”才是正常的状态,谁也改变不了。正视这些就是正视社会、正视人心、正视自己。当你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亲情也没有“价值”,你的一切都没有“价值”,千万不要产生怨气和与自身“价值”不相符的想法,否则,让别人为难,让自己受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人说,除了生我的、我生的有义务和责任把亲情放大到极致外,其他的就看能力、感情、具体事情了。这话不无道理。当下,能把自己的父母赡养好,能把自己的子女抚养好,就已经善莫大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得有点直白,但事实就是这样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