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平山一日游(副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张庆海</p><p class="ql-block">2014.9.1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晨,当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悄悄地进入房间时,我知道是时候踏上平山一日游的旅程了。</p><p class="ql-block">我匆匆地吃过早餐,便乘上了大巴,沿着长江路缓缓前行。车窗外,一路秋色如画,树木在经历了一个夏天的葱茏繁茂后,已不再有那种万木争荣的气势,树叶已显几分沧桑。大巴内的游客没有一个年轻人,都是一些上了年龄的老者。我在内心想,车内车外物象有不约而同的神似。</p><p class="ql-block">稻田里,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它们似乎在向我们预告着收获的季节即将到来。水稻收获季节是在九月中旬,半个月后,这片土地上将是怎样的一片繁忙景象?</p><p class="ql-block">第一站是草莓采摘园。虽然时间不长,但那红彤彤的草莓,那酸酸甜甜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想要多尝几颗。我想起来苏轼被流放惠州时所作的的那首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当地人告诉苏轼吃荔枝最好不要超过三颗,吃多了上火,但是苏轼听不太懂岭南话,将三颗听成了三百颗了,因此才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句子。当然,三百颗不会是确指的量词而只是一个形容词。即使再大的吃货也不应该一天能吃三百颗吧?</p><p class="ql-block">草莓酸牙,虽然可以随便吃,但我也只吃了三颗。</p><p class="ql-block">大地上的稻蔌类植物已经成熟,而玉米地依旧绿意盎然,它们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p><p class="ql-block">午餐时分,我们来到了小岭。这里因钢铁厂和水泥厂而闻名,一路上,巨大的水泥罐车来回穿梭,展现出一派繁忙的产出景象。而钢铁厂却是一番死寂,一片凋零。</p><p class="ql-block">用餐的地方是一个不错的饭店,虽然游友们都是结伴而来,但在大一些范围彼此之间却互不相识。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家互相礼让,共享着美食与欢乐,也是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在大快朵颐时刻,一位男士一步跨进饭店说:“赵本山是铁岭的,我是小岭的”,一番简单自我介绍后便开始谈论起了时下的腐败现象。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愤懑,但又似乎带着一丝无奈。我不禁在想,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是愤青吗?有点像,也有点不像;是精神病患者吗?也有点像,也有点不像。让他说中国当官的从上到下没有一个好人。他这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当然有些片面,话不能这么说。但是也确实是反映了后四十年除了改革红利受益者外大部分老百姓的心声。老百姓永远是无能为力的,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发发牢骚,快活快活嘴巴,“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没有一点用处。</p><p class="ql-block">午餐后,还有一个果园采摘的活动,但我没有下车。我选择在车上静静地坐着,回想着这一天的所见所闻。平山一日游,没有太多值得回忆的,但小岭的午餐,那位男性陌生人的话语确似惊鸿一瞥,却给我留下了一些的印象。或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吧,它不仅仅是为了看风景,更是为了体验生活,感受不同的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