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的巅峰——赊店山陕会馆

华埠聚焦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时间</b>:2024.8.31</p><p class="ql-block"> <b>地点</b>:南阳赊店镇</p><p class="ql-block"> <b>拍摄器材</b>:手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这样一处古建群,其建筑材料之奢华,建筑装饰之绮丽,建筑艺术之精美,建筑风格之独特,深受专家学者所称赞。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吕济民赞曰:“艺术辉煌,绝无仅有”;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单士元称其:“辉煌壮丽,天下第一”;国家建设部顾问、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郑孝燮则直抒胸怀:“高楼杰阁,巧夺天工。精雕细琢,锦绣装成。公输匠艺,壮哉斯馆!”……这处古建群就是赊店山陕会馆,位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河南省南阳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8月31日上午,我们一行4人,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从洛阳驱车200余公里,专程赶到南阳市赊店镇山陕会馆,参观了这处凝结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会馆就坐落于赊旗镇中轴线上,坐北朝南,东向开门。门口树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石匾,昭示着这里的不群。一走进这处古建群,我们便被眼前的壮丽和奢华所震撼:只见两根高插云天的旗杆和两座威武的石狮子,庄严地拱卫着奢华精美、琉璃瓦翘角、三层重檐的会馆山门,亦即悬鉴楼,更衬托得悬鉴楼高大和雄壮;悬鉴楼的东、西两侧,则分立着二层高的钟楼和鼓楼;两座二层的高大辕门,一座向西、一座面东;正对悬鉴楼的南边则是精美绝伦的琉璃照壁,照壁上书“義冠今古”和众多“福”字,琉璃图案则表达了商人们冀望生意兴隆、守信重义、光耀门厅的意愿,整个照壁的宽和高约在3仗左右,极其富丽堂皇,色彩明艳,令人为之惊叹不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悬鉴楼被前人踏痕打磨得溜光的石板路,来到会馆的二进院落,这里极为宽敞,目测前后进深在百米左右,宽约五六十米。面南坐落的主建筑为大拜殿,是一座典型的清代砖木结构歇山建筑、飞檐斗拱,琉璃瓦覆顶,极为富丽庄严。走进殿内,可以看到这座建筑是由大殿和拜殿组成。大殿为商人们议事的场所,拜殿则塑有庄重的“关帝圣君像”。整座建筑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更为奇妙的是大殿东西两侧各有天顶,与室外天地相通,雨水和阳光随时可以透进室内,给人一种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感觉。大拜殿前的3处石台阶上,是 3座集雕刻艺术之大成的石牌坊,中间的牌坊四柱挺立,透着庄严和威仪,这在其它会馆中很少看到有类似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拜殿两侧则是药王殿与马王殿,供奉唐代著名医药家孙思邈及汉武帝之马监金日禅——也就是民间神话传说中的“马王爷”。看导游指示牌上介绍:清代客居赊旗镇的山陕商贾中,以药材商居多且实力雄厚,又因商运陆行靠马帮车载,因而才会在整个会馆的主建筑大拜殿两侧供奉药王和马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进院落的东西两侧有长廊和二层高的腰楼前后相连,期间分布着许多房间,想来应该是商旅办公和休栖的地方吧。院落最南边是与一进主建筑山门相邻的悬鉴楼,亦即戏楼。这是各地商旅会馆中均设有的建筑。不同的是,其它商旅会馆的戏楼一般为木隼斗拱结构。而赊店山陕会馆的戏楼则全部是雕刻精美的石础、石柱与木隼斗拱相结合,面南为会馆山门,面北为戏楼,三层飞檐,高大宽敞,尽显奢华和富丽,在我看来,绝对称得上建筑艺术的典范之作。甚至就其精美和绮丽来讲,一点也不逊色于北京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二进院落西边侧门进入会馆的第三进院落后,我们看到除了最南边一座有些年代的不知名的大殿外,其它的都是建筑遗址。看导游指示牌的介绍,这进院落除主建筑春秋楼外,还有刀楼、印楼、东西廓房等。其中春秋楼因其供奉关羽夜读《春秋》神像而得名。据说,此楼为会馆初创时所建,下有重层台基,设左、中、右三处踏道,周设雕花石栏板及蟠龙望柱,楼为三重檐琉璃歇山顶式,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高十余丈,各部雕饰、彩绘极华丽,远看金碧辉煌,巍峨壮观。来往商贾登临各层设置的外悬回廓远眺,无不心旷神怡,眼界大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赊店山陕会馆,我们一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在想:全国各地有那么多商业会馆,我看过的也不少,为什么感觉惟有赊店的山陕会馆最为奢华壮丽?回到洛阳后,我为此翻查了不少资料,终于了解到:赊店历史上就是我国著名的“万里茶道”的中转站,尤其清乾隆、嘉庆年间,商业兴隆,繁荣异常,成为中原和江南数省货物集散之商埠。那时,镇内流动人口达十三万之众,“21 家骡马店朝夕客商不断,48 家过载行日夜装卸不停,500 多家商号总集百货,72 道街分行经营”,镖局、票号、会馆应有尽有。白日千帆过,夜间万盏灯,物流极为发达,生意极其兴隆。为此,清乾隆年间专门建了赊店巡检司、把总署、厘金局等予以管理。仅就会馆所在的瓷器街来说,在这条宽不足10米,长300多米的街道上,就云集了26家全国各地的名窑瓷器商铺,而且分布有广盛镖局、蔚盛长票号、福建会馆等服务机构,由此可见,彼时赊店商埠之繁荣。这就为会馆建造筹资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当年仅兴建会馆的春秋楼及附属建筑就花费白银70.8万两,兴建大拜殿及附属建筑花费白银 8.8万两。如此庞大的资金支持,自然延揽到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齐集于此,各展绝技,从而使会馆的建筑艺术达到了巅峰状态。这才有了赊店山陕会馆集宫殿、庙宇、商馆、民居、园林建筑之大成,既雄伟壮观、雍容华贵、颇具宫殿的气势;又错落有致、庄重典雅、似有庙宇的静穆。特别是会馆建筑上的木雕、石雕、砖雕、琉璃、彩画等装饰图案,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精美绝伦,给人以艺术美的震撼,为众多国内古建筑专家所称赞,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古建筑“雕刻艺术之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难怪赊店山陕会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确是实至名归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凡/文·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