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这样一类人,总是与感动相伴,触景生情,深情款款,往往感动的是自己,至于他人是否被触动,似乎无关紧要。感性之人,情感表达丰富而充沛,如我这般情感丰沛者,大概率较为自我,这同样契合我的特质。而较为自我的人通常也较为敏感,不过在我身上,这一点却因阅历的累积而变得粗线条。年轻时,冲动之人不在少数,但遇事冷静的青年同样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好斗之人排队时也要与人斗嘴,心中的想法一股脑儿地往外冒,不争个你死我活绝不罢休。然而,岁月流转,这种“豪情”渐渐淡去,心性被时间磨平,曾经锋利的刀锋也变得迟钝,豪言壮语不再,只在回忆中偶尔回响。难得有人问话,想要说些有深意的话,话到嘴边却难以吐露,恐怕长此以往,真要进疯人院了。</p>
<p class="ql-block">我常常怀念集体经济的时代,那时的大杂院里,邻里间闲扯、吵架、抄家伙时有发生,但有事说事,敢说敢做,这种质朴的人情味儿令人怀念。而在这世间,师生关系的人情味儿最浓。师生关系微妙,平日里或许有矛盾,但毕业季时,总是依依不舍,久久怀念。当然,也有老死不相往来的师生,但更多的还是前者。育人实则育己,如同医生与病患的关系,好医生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对症下药,病人便会感激。而好医生、好老师都需要时间的沉淀,百年树人,这项工程非短期可见效。</p> <p class="ql-block">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也会为你推开一扇窗。随着社会的发展,聊天工具应运而生,腾讯满足了人们交流的需求,微信朋友圈、抖音、淘宝等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新宠。在这里,无论是想聊还是不敢聊的,都能找到一席之地。水军、枪手、网爆等现象屡见不鲜,冷暴力也转移了阵地。朋友圈成了舆情的集散地,这里有诗和远方,有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有为生计忙碌的直播间,有励志奋斗的故事,是市民舆论的传输平台。点赞的人心思各异,领导点赞无烦恼,同事点赞是默契,朋友点赞表友好,不点赞则可能是看不上。社交媒体的存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p>
<p class="ql-block">人生之路不可回头,明灯虽只照亮一时的路,却留下永恒的痕迹。正如我在《托举的太阳》中所写:“我们奋力地托举新生的太阳,而太阳也曾温暖我们。”师生之情是最纯粹的人情味儿,无论世俗眼光如何,这种温情不会被遗忘。世间温情皆美好,愿这美好永远留存。</p>
<p class="ql-block">值此献给我所爱的教育事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