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甲骨惊天下,一尊青铜耀古今<br>殷墟在这里发现,周易在这里发明<div>一个低调的古城,安阳等着你到来!</div> 河南最北部的安阳,西靠太行山,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殷墟所在地、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甲骨文和后母戊鼎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被誉为“文字之都”和“七朝古都”。 这里有盘庚迁都于殷、商王武丁中兴、奴隶傅说拜相、女将军妇好请缨、文王拘而演《周易》、西门豹投巫治邺地、蔺相如降生古相村、信陵君窃符救赵、项羽破釜沉舟、曹操邺城发迹、三朝宰相韩琦三治相州、抗金名将岳飞尽忠报国等名人轶事。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距今已有3624年。商汤约在公元前1600年灭夏,建立商朝。商朝先后经历了“先商”、“早商”和“晚商”三个大的阶段,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约500年。 公元前14世纪,晚商时期,商王盘庚迁都于安阳洹河一带,建立洹北商城,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人们将盘庚迁都后的商朝称作殷。商代从盘庚到帝辛,在此地共传8代12王,前后达273年。殷墟则是商晚期的都城遗址。 从1928年由中国学术机构独立主持考古发掘开始,在殷墟先后发现了110多座的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遗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的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 分布在洹河两岸的殷墟王陵遗址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共同组成了殷墟遗址。目前殷墟分为三个景点——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博物馆(新馆),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博物馆(新馆)和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殷墟王陵遗址距离它们大概5公里。 宫殿宗庙建筑遗址分布在安阳小屯村东北,被考古学者划分为甲、乙、丙三组基址。殷墟这些大型建筑基址大多为四合院式建筑,基本上符合宫殿“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建筑格局。 安阳殷墟有众多的历史遗迹,最为重要的是文字,到目前为止,殷墟总共出土了甲骨15万片,单字约4500个,其中约有1500个字已经被解读。 在殷墟宗庙遗址有一个甲骨碑廊,在这里可以看到甲骨文的今译。 在甲骨碑廊中,你能看到100多块这样的甲骨文汉语对照、释文和英文注解,其中还包括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和我国最早的月食记载。 <p class="ql-block">文字的出现,意味着人类走出了结绳记事的年代,甲骨文证明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所记载的我国上古文明的真实性,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年。</p>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第一位王后,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家、政治家。妇好墓是殷墟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殷商王室成员墓葬,这得益于她老公武丁在墓室上方盖了一座大殿,大殿的基址保护了墓穴。 妇好墓是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员墓葬。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 妇好墓深7.5米,出土了随葬品1928件。出土的青铜器中,有不少都铸有“妇好”二字的铭文,甚至在兵器上也有“妇好”的名字,妇好的身份和故事是经过甲骨上的卜辞、青铜器的铭文公共确认的。 殷墟车马展厅展出了6座殷代车马坑和道路遗迹,分别在安阳刘家庄北地、南地和孝民屯东地发掘的,商代道路遗迹是在滑翔学校南地发掘的。 每坑葬1车,其中5坑随车皆葬两马,4坑各葬1人。车马坑不仅展示了上古畜力车制的文明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奴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 商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抗日战争时期村民担心被日军发现,重新埋入地下,1946年被重新挖出,运送南京并拨交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商后母戊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国家博物馆。 殷墟博物新馆从平面上看,酷似甲骨文的“洹”字,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博物馆大门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杨鸿勋先生根据甲骨文象形字“菛”的构形和殷商纹饰设计的。。 博物馆门楣上是甲骨卜辞“大邑商”三个字,这是古代商人对都城的美称。自盘庚迁都以来,殷墟都邑规模不断发展和壮大,商朝人自豪地称商都为“大邑商”。 感兴趣的游客,在新馆可以呆上一整天,时间有限的游客,可以跟着下图,寻找馆内的镇馆之宝重点品味。 在殷墟遗址中就已经发现了陶瓷做成的下水管道,表明商朝人已经非常科学地设计城市的给排水系统了。 妇好墓随葬品中有一对司母辛铜方鼎,口沿下一周夔龙纹为主纹饰。铭文“司母辛”铸于口下内壁,意思是妇好的子女为祭祀亡母辛而铸此鼎,“辛”是妇好去世后在宗庙被供奉的庙号。方鼎现一个存于河南省博物院,另一个在殷墟博物新馆内。 妇好墓出土了接近6880余枚的海贝,为什么在内陆的安阳会出现大量的贝壳呢?这主要得益于商朝的贸易开发,商人的活动范围很大,向西到新疆了,曾有一条玉石之路。<br><br> 妇好墓出土玉器绝大部分为和田玉制品,商代琢玉工艺随着工具的不断改进而提高,题材丰富,从妇好墓中出土了和田玉簪子、鱼鸟、玉象、玉人与玉刀等等。 殷墟遗址的青铜器铸造业非常发达,目前已出土的青铜器多达四五千件,以礼器为代表。妇好墓中随葬的青铜礼器就多达468件,其中铸有“妇好”二字的青铜礼器有109件,商妇好鸮(xiāo)尊、三联甗(yǎn)、偶方彝(yí)、大铜钺等著名青铜器,都来自妇好墓。 殷墟出土的青铜器,基本上都是成套出土,礼器的大小和花纹因墓主的身份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等级,这在其它地方是十分罕见的。 “亚址”铜方尊,同墓共出土两件,形制、花纹皆相同,此为其一。整器呈方体,方口外侈,束颈,斜肩,高圈足外撇。尊体四角和四边中部均有扉棱。口下饰蕉叶纹。腹及圈足饰分解式兽面纹。肩部四角与四边中部各有4个圆钉头,四角的钉头上套有4只象首,四边中部则套似鹿状的兽首。这8个兽首均为单独铸造套装上去,可自由取下。方尊内底中部铸有铭文“亚址”。 著名的青铜器,作为蒸煮类的锅具使用,而图中煮的则是人头,是商代对战俘和奴隶的惩罚制度——人头祭祀。 3000多年以来,文字的发展经过了金书、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形式的演变,但是音、形、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却一直保留至今,这样的方块字对我国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也奠定了基础。 嵌绿松石刻辞骨柶。器物上端尖锐,下端残缺,残存刻辞一行十五字,字内嵌绿松石。这是我国博物馆现存唯一一件文字镶嵌绿松石甲骨。骨柶上有刻辞,记录了商王与军队巡视捕猎的事件。 2172屯南甲骨,这版为残缺的牛肩胛骨,在这版牛骨上发现了93个单字,文字清晰,大小均匀。共十一条卜辞,卜问商王田猎是否有灾祸,历时三十八天。这片牛骨品相端庄大方,文字清晰优美。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纪念邮品中有它的身影,图书或宣传册的封面上也常请它亮相,是名符其实的“甲骨明星”。 铜手形器,器具比一般成人手略小,右手,呈微曲半握状,五指比例适中,关节清晰,指尖圆滑,指甲微露,手背之上装饰半个饕餮纹,手腕截面呈椭圆形,其内残留碳化木柄。其功用有“假肢”“权杖”“工具”等说法。 “亚长”牛尊。牛尊造型为写实的水牛,体态健壮肥硕,抬头伸颈,微张口,口内中空,背部微凹,上有长方形铜盖。牛身布满龙、鸟、鱼等动物纹饰,尤以腹部两侧虎纹最为突出。牛颈部下方及器盖内壁有铭文“亚长”。 <p class="ql-block">殷墟出土的23辆马车在新馆集中展示,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彼时车辚辚马萧萧的壮观景象。文明和野蛮交织,一朝繁盛万骨枯。</p> 此次殷墟博物馆新馆之行,有幸遇见了安阳义务讲解员张敏老师,退休之前是建工集团的员工,退休之后考取了义务讲解员证书,非常专业非常耐心的一位大姐,三个多小时的讲解,收获满满,为善良智慧的安阳人点赞!<div>照片背景盘旋在馆顶中央的,是一只俯瞰众生的大鸟,商人的祖先被认为是由玄鸟所生, 《诗经·商颂·玄鸟》篇中有一句话:“天命玄鸟,降而生商。”<br></div>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选自《礼记·大学》。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有安阳人调侃,不认识几个甲骨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安阳人。到了安阳,不认识几个甲骨文,都找不卫生间!哈哈! 王陵遗址位于洹河北岸侯家庄与武官村北高地,是殷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已发现大墓及较大墓13座、祭祀坑2500多个。王陵遗址距离殷墟宗庙遗址较远,景区整点有棕色小中巴摆渡。<div><br></div> <p class="ql-block">王陵遗址经过了近百年的考古挖掘,已经发掘的人殉坑是鲜为人知的遗址,2024年已经全部回填不再供人观看。</p> 殷墟王陵突出特点是盛行人牲人殉制度。因为盗墓严重,所有王陵的主人都不知是谁。 王陵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始于1934年至1935年,之后在1949年后又进行了长期的调查、钻探和发掘。其中著名的司母戊鼎即出于此。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广场前屹立着一座高18.8米、宽10米的字坊,它取甲骨文、金文中“字”之形,用殷商时期青铜器上的典型图案装饰,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标志性符号。 馆内展出了古代各种书写工具、文字文献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汉字演变过程。也陈列了铜器、陶器、玉石等文物。感兴趣的游客在这里可以泡一天时间。 文字博物馆序厅的整体设计隐含了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理念,四周的浮雕展示了中国文字载体发展史、中国书法发展史,以及一片甲骨惊天下和少数民族文字大家庭的盛况。 为了更加快速的了解展馆的内容,六个散客拼了馆内讲解,两个来自重庆的小学生(高温导致开学推迟)对文字的知识惊呆了我了,少年强则中国强,后生是国家的希望。 甲骨文的发现,要追溯到清朝末年,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们当作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使用。1899年,晚清官员王懿荣治病时在中药中的“龙骨”上发现了古文字甲骨文。因此,王懿荣也被誉为“甲骨文之父”。 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中国文字始祖,与现代汉字一脉相承,甲骨文与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并称人类三大古文字。对推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来到中国文字博物馆,不由得心生自卑,这份自卑源于对中国文字的无知,华夏文明的智慧在这里一一呈现,我们却相知甚少。学无止境,从我开始从现在开始! 正值重阳节来临,博物馆正在举行重阳节文艺汇演,丰富的活动,凸显了当地群众丰富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才是国家真正的盛世! 站在安阳老城,一眼就能看见文峰塔那独特的上大下小的塔身。文峰塔因建于天宁寺中,又称天宁寺塔,寺内其他建筑皆在大地震中被毁,唯有此塔经历千余年风雨仍然伫立。 天宁寺原建于隋仁寿(601-604)年间,文峰塔修造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在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当时的彰德(即今安阳)知府黄邦宁主持重新修葺天宁寺和塔,并在塔门横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从此此塔又被称为“文峰塔”。 文峰塔五层八面。浮屠五级上有平台,下有券门,每层周围有小圆窗。塔坐落在一个高达二公尺的砖砌台基上。 文峰塔是一座典型的砖木结构佛塔。佛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高38米。拥有众多精美的佛像和壁画。 文峰塔由下往上一层大于一层,逐渐宽敞,是伞状形式,这种平台、莲座、辽式塔身、藏式塔刹的形制世所罕见。。 寺院布局分左右两部分,右侧是佛殿区,主要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左侧为塔院,耸立着镇寺宝塔。<br><br> <p class="ql-block">山门殿后是天王殿,单檐悬山顶,黛瓦灰墙红色格栅门窗,建筑古色古香,檐下悬挂黑底金字匾,上书“天王殿”</p> 文峰塔,对于安阳而言是历史文化内涵,是时代的投射,更是安阳人的共同记忆。 仓巷街,是明清时期安阳彰德府城保存至今的建筑文化遗产。老街全长500余米,宽4.9米,夹街对峙,麻石铺路,皆为晚清民国建筑。 安阳仓巷街因原来位于县衙粮仓门口,故得名仓门口街。新中国成立后,因时代发展粮仓渐废,更名为仓巷街。 仓巷街的最北段是安阳钟鼓楼,这里是安阳夜市的所在地。杂乱无章的小贩招牌,局促紧凑的摊位摆放,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油烟气......一个普通地级市的夜生活如此真切的展现在眼前。 仓巷街南段是一处明清时期的仿古戏台,正下方有片水域叫后仓坑。后仓坑是挖土修建城墙时形成的,与周围古朴的建筑相互辉映。 彰德府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清乾隆时期,临漳、涉县、武安、安阳、内黄、汤阴、林县等七县属彰德府管辖,故今日城隍庙内除供奉城隍外,同时还有七县城隍殿。 明清时期,仓巷街为彰德府城商贾民居云集之地,也正因为这段繁盛的历史,给老街留下了许多规模宏大的建筑。 现在这里经过改造,大致保留清明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也成为了很多商贩的运营地,街上挂满灯笼,每到晚上灯火通明,若有几分古意。 走进老街,穿行古巷,砖雕门楼,古宅遗迹俯拾皆是,经过修复的宅第和会馆伫立在小道两旁。 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是民众的精神寄托。 安阳文峰区通过打造仓巷街历史文化街区,展示古城魅力。但整街商铺的层次不高,游客的体验并不是很好。 <div>魁星阁是安阳古城东南角楼,位于安阳彰德府城墙之上,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有着近600多年历史,因所供魁星而得名。</div> 明代安阳古城墙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经过明清两代多次修葺,其形制和功能渐趋完备。<br> 这个以砖木结构为主的建筑,重檐歇山灰瓦顶,给人一种气势恢宏的镇定之感。 魁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二十八宿之一,后来被附会为神,成为主管文章兴衰和考运的神祇。来此祈求孩子的学习顺利、学业有成! 登上魁星阁可以俯瞰安阳城的景色。举目望去,青砖灰瓦的民居参差错落,笔直的大道穿东西。 高考已过,烈日之下来此的游客也屈指可数。 十年寒窗,悬梁刺股终不悔;三元及第,鹿鸣琼林方夺魁。 彰德府城隍庙始建于北周年间,在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天下城隍时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扩建,成为豫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城隍建筑群落。 不巧的是周一闭馆,遇见好心的工作人员,得以进门拍了两张照片。 <p class="ql-block">城隍庙现存规制包括牌坊、大门和五座大殿及东西厢房等,建筑古朴大方,雕绘图案精美。</p> 城隍庙同时是安阳民俗博物馆所在地,陈列民俗文化精品。 安阳三道街附近,途径小众金石艺术博物馆,中式庭院,古意浓浓,闹市区里有一处静院,显得非常雅致。 博物馆看似单调,但是馆中收藏的十方墓志铭让时间能瞬间回到千年之前,岁月不语,金石可志。时间有限,加之对金石学没有研究,简单的打个卡。 县前街因位于明代安阳县署(俗称县衙)正南而得名。明代的彰德府城隍庙、朱元璋孙子朱高燧的赵藩王府,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曾经下榻的慈禧行宫—文昌阁等清代和民国初期的民居穿插其中。因时间有限,没有一一打卡。 在县前街街口不远,可见一座高踞石台之上的四层楼阁,高阁寺。当年明成祖第三子朱高燧在封地彰德府(今安阳)建有宏大的赵王府,后仅存这座楼阁孤零零地立在老城之中。目前正在维修中。。。 <p class="ql-block">位于安阳市文峰大道上的百年老槐树,可谓无人不晓。这棵百年老树,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老槐树的周边商业繁华,商铺随处可见,是安阳市男女老少经常光顾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彰德府城商贾民居云集,因为这段繁盛的历史,众多保存完好的宅第和会馆伫立在城内。</p> <p class="ql-block">初秋的正午,太阳依然爆烈,树荫下仍能感觉到河南老家特有的清爽,大街上时时传来的乡音,空气中熟悉的气息,抚慰着心中的乡愁,在这里视乎找到了来时的路。。。</p> 安阳,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古城。城市建设远远落后于同是古城的开封,置身所谓的北大街,完全没有找到大街的感觉,破损的街面、电瓶车荡起的尘埃、街面的垃圾,感觉时间似乎倒退了三十年! <p class="ql-block">安阳政府为了拉动旅游,也在不断的对老城进行改造。从历史老街的复建、六十岁免票、景区没有二次消费等等,可以看出安阳古城复兴的决心,但怎么把故事讲好,是另一个维度的问题。</p> 低头不经意瞧见装饰有饕餮纹图案、文峰塔图案的井盖,这个创意凸显了安阳对历史的热爱,对旅游的用心。 出行之前,反复对比了酒店的位置和评价。最后选定了蓝鹊君程连锁酒店(安阳文峰塔仓巷街店),位置不错,距离文峰塔七百多米、仓巷街1.4公里,高阁寺、城隍庙、天主教堂、天宁寺就分布在文峰北街和文峰南街两侧,探寻那些深藏于古巷街角的文化遗迹,用CITY WALK的形式再合适不过。 酒店的早餐,相比街边店卫生完全可以信任。 安阳的特色餐食,如扁粉菜、灌肠、道口烧鸡等等,对于已经适应了南方生活的我,真不敢说是何等的美味。 仓巷街出来,见刚开张的一家羊肉粉店铺,看起来还挺卫生,来一碗,味道还不错。 酒店楼下的一个刀削面老店,途径几次都是客满,想必不会踩雷。没想到,亲测掉坑!相比之下,前一天在隔壁要的一碗羊肉烩面还稍强一点,很难认同安阳的美食! 以往出行,高铁都是订的二等座,这一次订的一等座,确实是要舒适许多,一个车厢三十多个座位,安静的居然睡着了。到站提醒、乘务员送的瓶装水和小零食虽然不值钱还是挺暖心的。 安阳之行,殷墟博物馆让我一日穿越三千年;中国文字博物馆让我们体会到泱泱华夏,千年文明永续流传;天宁寺文峰塔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砖雕,仓巷街的古朴而又不失庄重,让我对安阳这座古城充满了新的期待,希望来年再见。 历史不仅仅是一本书、一幅图片。来到现场,让我的知识变得更加的立体。站在华夏之地,享受着先人之恩,此生无憾!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r></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24年9月9日于河南安阳</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