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辈儿

李班主

<p class="ql-block">文 字: 李 班 主</p><p class="ql-block">图 片:网络+自拍</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教师节。圈里好多学生老师转发了院长高雁“温情寄语”的视频。当年高雁进校时只有十二三岁,从她初一到高中毕业,我带了六年。本科毕业她留校任教。时间不是太长,就成了我的同事。跟她搭班子的那几年,是学校发展势头正盛的黄金季节。院级先进、省级重点、国家级重点,拿到手软。她荣升副院长的同时,我也调到院里。现在我退休多年,她又荣任院长。 </p> <p class="ql-block">  我和先生每天都去江边晨练,散散步,做做八段锦。看着长江一浪高过一浪,心里总会蹦出一些想法。学生的进步,就像逐浪的江水,是客观自然规律,也是个人造化。如果把学生的进步当成资本,炫耀甚至抬高自己,必定成为笑柄。</p> <p class="ql-block">  高雁新婚燕尔那年,我们住二楼,她的爱巢就在三楼阁楼。有一天,我和戴老师约好,一起带孩子去给新郎新娘贺喜。戴老师的女儿和我的儿子是同班同学,两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也是高雁十二三岁入学的时候,可以说,两个孩子是高雁看着长大的。孩子们自打学会说话开始,就一直喊高雁“大姐姐”。现在孩子们小学五年级,喊高雁姐姐都喊了十来年了。后来,我们得知高雁在家是老小,父母的年龄几乎大出我们一辈。照这样的年龄结构来看,觉得孩子们喊姐姐有点儿岔辈儿。但是,又能怎么样,谁叫她是学生呢?“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嘛!这个辈份,岔得合情合理。</p> <p class="ql-block">  听说要去高雁姐姐家贺喜,孩子们高兴得不行。一进门,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喊:“高雁大姐姐好!”当时学校住房条件有限,高雁的婚房小,光线还有点儿暗。两个孩子喊完高雁姐姐,才发现屋里还有一位年轻男子,虽然身材高大,相貌俊郎,但毕竟陌生。两个孩子一时语塞,下意识地慌乱起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回过头来看看我,看看戴老师,显得不知所措。年轻男子是高雁的先生,现在是蜚声竹笛专业的领军人物,但在当时,他跟高雁一样,只是刚刚留校任教的年轻教员,两个孩子也确实是第一次见。看到两个孩子的畏难眼神,我捕捉到了他们的心理:一是不知道男老师姓什么;二是不知道怎样称呼男老师。冥冥之中,感觉到两个孩子可能会闹出幺蛾子,就指着男老师,只说了一声:“他姓荣。”并不告诉他们应该怎么称呼,然后就沉默不语了。不出所料,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喊道:“荣叔叔好!”哈哈,这个辈份,岔得真是有点儿离谱。可是温馨的小屋顿时漾起了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  武汉有个很特别的称谓,把比自己父母年纪大的女性称伯伯,以示尊敬。对,您没看错,就是大伯的伯。换言之,武汉人的伯伯可以称呼男性,也可以称呼女性的。高雁跟我搭班子的那些年,正是她的儿子出生、成长阶段。有一年春节搞团拜,一班人去老教师家慰问。高雁几岁的儿子也跟着一起去了。赶上天气不好,下起了漫天大雪,地上、树上、屋顶都刷白了。我们走路都很小心。只有高雁的儿子很兴奋,边走边说。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我无意识地喊了一句:“鹅毛大雪啊!”高雁的儿子一下愣住了,痴痴地望着我。显然,小孩儿对新名词“鹅毛大雪”感到好奇了。第二天,他就开始喊我“鹅毛大雪伯伯”,一喊就喊了好多年。我的儿子喊高雁姐姐,高雁的儿子却喊我伯伯。又岔辈了不是?其实,岔不岔辈不过是个形式,是个称谓,只要情份在,岔辈也是亲。</p> <p class="ql-block">  儿子结婚那年,我们邀请高雁夫妻参加婚礼。高雁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还详细讲述了儿子当年喊“荣叔叔”的“岔辈儿”故事,把婚礼气氛推向高潮。今天教师节,看到高雁院长的视频,想起了过去的点滴,想起了岔辈儿的故事,心里暖暖的。不管是孩子们喊高雁姐姐岔辈、喊荣叔叔岔辈,还是高雁儿子喊我“鹅毛大雪伯伯”岔辈,突出的是人情的温暖,彰显的是双向奔赴的人性善良和爱的光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