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

anita

<p class="ql-block">收拾好行装,我坐上了动车,五个多小时后,2024年9月2日下午四点多钟,我已经从太原高铁站出来,准备乘坐公交车前往湖观酒店。太原起初并不在我的旅行计划之内,但青岛到大同、平遥都没有直达火车,既然要在太原转车,那就不妨在太原待两天。习惯于慢节奏的我,急匆匆的转车会让我焦虑。从决定在太原停留后,我开始留意太原值得一游的地方,晋祠、晋祠博物馆、太原古县城,这些地方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美好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车子驶向酒店的路途中,经过晋祠景区时是下午五点多。这天的太原,天气并不好,太阳早早躲了起来,暮色四合的景区门口,灯光通明,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酒店不大,仿古建筑,上下两层楼,民宿风格。在酒店附近的社区食堂吃了一碗面后,从食堂出来,我愣住了,街面上的路人怎么突然就不见了?昏暗的路灯下,细雨飘洒,眼前不见人来,也不见车往,这种情景就像电影切换了镜头,又像是一场戏换了背景。</p> <p class="ql-block">到了晋祠景区门口时,刚才的感觉又出现了,来时在车上看到的热闹景象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景区门口的灯光依然辉煌,飘洒的细雨也分明了许多。或许是一场雨,让我的太原第一夜看上去有些不可思议?</p> <p class="ql-block">早上太原的天气还是蛮舒爽的,稍有点凉,也有点阴,但没雨。这样的天气里,走在晋祠景区里,人是会有一份好心情的。晋祠里人不是太多,有几队旅行团的成员,跟着导游往前走着,我也就跟在后面,有一搭没一搭听着导游讲解着。晋祠很大,景区保护得很好,干净清爽,虽是秋天,仍有一种草长莺飞的感觉。这座2500年的祠堂,拥有的不止古建筑的经典,还有山水林木之瑰宝。晋祠是地上三千年看山西的典范,看来不是空穴来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晋祠很大,景区保护的也很好,干净清爽,虽是秋天,仍有一种草长莺飞的感觉。这座2500年的祠堂,拥有的不止古建筑的经典,还有山水林木之瑰宝。晋祠是地上三千年看山西的典范,看来不是空穴来风。</p> <p class="ql-block">走在其中,有一种徜徉江南园林的感觉,亭台、楼阁与桥台,每一处都充满了古朴与静谧。而“苗裔堂”和“圣母殿”更是古代建筑精华所在,几乎没有修葺过的大殿看上去沧桑如斯,斑驳的墙壁色彩早已黯淡无光,但门廊上雕刻的木质长龙仍活龙活现,飞檐翘壁上的石刻也清晰可见,依然精致迷人。</p> <p class="ql-block">千年岁月的沉淀和积累,让一份厚重感和历史感深深地扎根于建筑的其中。</p> <p class="ql-block">之于晋祠,我只是一个匆匆而过的游人,没有时间能将晋祠的一草一木,一楼一殿细细琢磨,但只是这一浮光掠影,晋祠之美已让我深深着迷。</p> <p class="ql-block">之于晋祠,我只是一个匆匆而过的游人,没有时间能将晋祠的一草一木,一楼一殿细细琢磨,但只是这一浮光掠影,晋祠之美已让我深深着迷。</p> <p class="ql-block">太原古县城,我惊叹于那道全长3700米的城墙,城墙以石为基,呈现出古朴威严的风格。太原古县城隶属于明代早期县城,城内历史建筑遗存众多,十字街格局清晰,街巷肌理完善,沿袭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古老建筑格局,犹如一只头北尾南的凤凰,自古就有“凤凰城”的美誉,是2500年晋阳古城文脉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下午的太阳越来越明媚了,温度也在不断上升着,终究是抵不过室外的阳光和温暖,沿着古县城的城墙匆匆一圈走下来,我就开始打道回府了。</p> <p class="ql-block">提前一站下了公交,在晋祠门口买了点水果,慢慢的向着酒店的方向走去。忽闻身后有一男人声音:公交车站就在前面。连续几声,认为后面有人问路。</p><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一摩托车从身边经过,车上的人回头望着我继续说着,前面有公交车站。原来是告知我。</p><p class="ql-block">我想在景区走了一万多步的我,此刻的走路样子一准是疲惫不堪,以至于路人认为我是找不到公交车的游客。</p><p class="ql-block">感受到太原人的实在与厚道,就觉得太原人骨子里仍有着晋商的老实诚信之传承。</p> <p class="ql-block">咣当了两个多小时,火车停靠在大同南站。一出站口,风呀雨呀迎面扑来,大同似乎已进入了深秋。驱车前往酒店,一路欣赏大同风貌。我之初步印象,大同比省会要繁华得多,现代得多。太原更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有厚重感,但缺乏一种鲜活的气息;大同看上去却要年轻许多,有一种活力四射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其实太原和大同都是比较古老的城市,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可能与我住的酒店的位置有关系。在太原,我选择住在晋祠。酒店离景区很近,但离市区有二十多公里。酒店周边人流量很少,商业更不繁华。天色刚暗下来,周边就阒无一人。可能是这种环境让我对太原有了偏见,毕竟我在太原只待了三天,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让我对这个城市多一份了解和熟悉。在大同,我住在市区的酒店,楼下就是商业街,即便风雨交加,人流量也比郊外的太原多。我在大同入住的酒店虽说不大,但极合我意。楼下大厅就是一个咖啡馆,可供咖啡和三明治。酒店的房间极大,差不多有四十平方,装修风格走的是侘寂风,看似简单,实则韵味十足,很有个性,相当喜欢。</p> <p class="ql-block">当晚本想去鼓楼大快朵颐,窗外风雨仍是不停,大有愈来愈强之势。罢了,罢了,还是在楼下咖啡厅订一份简餐便是,一杯拿铁,一份三明治,打发了来大同的第一餐。</p> <p class="ql-block">一夜风骤雨急,令人担忧天亮时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第二天清晨,风也没了,雨也停了,太阳早早的就出来了,心情顿时轻松下来。八点多出门时,大同街头已是深秋的感觉,行人衣着长衣长裤,同是山西,大同比太原差了一个季节。来大同,自然是奔着云冈石窟去的,其实我更想去莫高窟,但总觉得莫高窟很遥远,不过现在交通如此方便,青海又能远到哪里去呢?假以时日,莫高窟我还是要去的。酒店到云冈石窟挺方便,坐公交车出行即可。住在市区就是方便许多,去哪里都可以利用公交。</p> <p class="ql-block">石窟大门口在修葺,有些杂乱的感觉。进入后先去景区部分看了一下,主要是几个寺院,还有一个湖。石窟是在进门处的右手边,有一条路可一路畅通,一路欣赏石窟中、石窟外的石雕。游客基本是选择观光车前往,节省下体力可以多看几个石窟。</p> <p class="ql-block">史料上记载云冈石窟的开凿时间大约在公元460年到465年之间,前后持续了70多年,由北魏时期的昙曜法师主持开凿。云冈石窟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石窟外面露天墙壁上的石雕造像很多都已经风化了,留下了残缺不全的石雕,有些已经看不出有雕刻过的迹象了。本以为这些石雕从一开始就是露天的,看资料说是因为风化的原因,原先的洞窟消失了,佛像才成了露天的。再加上南北朝时期石质比较酥松,所以也比较容易风化。</p> <p class="ql-block">听旁边一个讲解员说原先石窟面对的就是一条国道,大同作为煤矿,国道上每天穿梭的自然是运煤车,而这些运煤车也加速了石雕的风化程度。如今这条国道已被纳入云冈石窟的景观区域,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舒适。云冈石窟排号并非是按照石窟凿刻的时间排列的,而是由西向东按顺序排列的。最早的北魏的昙曜法师主持开凿的五窟,如今学术界将这五所洞窟编为第16~20窟。</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整体的震撼性令人陶醉,其中第五窟特别令我念念不忘,里面藏有云冈第一大佛,它的美丽与庄严令人叹为观止。这尊佛像还保存着清代包泥彩绘,为它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在第五窟内,除了这尊大佛,还有2300尊佛像,其中二佛并坐造像有27处,每一处都充满了艺术与历史的韵味。更值得一提的是,西壁还雕有一尊菩萨装佛像,它左手抚膝作降魔印,右手作无畏印,坐于狮子座上,这是当年北魏流行弥勒信仰的一种创新表现。</p> <p class="ql-block">第20窟门口,应该是个拍照打卡点,很多游客在这里拍照,也有几个拿着单反相机的人在招揽生意。20窟是最早建的窟,保存还是比较完好的。二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只是将窟的前壁和窟顶崩塌,让本来藏在洞窟内的主尊像完全暴露在外面,不过主尊坐佛腿部已风化严重,但面部仍栩栩如生:高肉髻,头部素面,面相丰圆,大目高鼻、双耳垂肩,唇上蓄八字须,嘴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