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十年铸一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出鞘问青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题目和内容都很宏大,所论述的问题也确实存在。”</b><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历经十余年完成的《被存在还是存在——关于人的哲学思考》一书,近期已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十一章,三十四万字,所论证的核心观点是:人为世界本源。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究竟是被存在还是存在,这在哲学上似乎从未成为一个问题。然而,也恰恰是在这一点上,中西方哲学在各自发展的路径上,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西方哲学中,人始终被认为是一种形而下的被存在,即被诸如上帝、自然、物质、精神等等所决定的存在,这在西方哲学对人的种种“动物性”定义中表现的十分明显。自亚里士多德将人定义为“人在本性上是政治动物”后,类似的定义在西方哲学中就层出不穷,如人是会说话的动物,人是会使用工具的动物,人是经济动物,人是理性动物,人是社会动物,人是符号动物,人是会说出“我”的动物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哲学则不同,中国哲学从未将人视为是“动物性”的存在。中国哲学从先秦时期的“人以德配天”和孔子的“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开始,就将“人”赋予了某种形而上的地位和意义,即认为人只要达到“天德”的要求,即可与“天”相通。到汉代董仲舒创立的完整系统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与“天”外在上是相同的,即“人副天数”,内在上是相通的,即“天人感应”。再到宋元明清时期程朱理学的“天人不二”、“人人有一太极”,和陆王心学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即理”、“一切皆在心中”,人在中国哲学中的这种形而上的地位和意义也是在不断地被提高和强化的,直至达到“人即是天”的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哲学独有的、且完整系统的主流思想和核心思想,是中国哲学智慧的精华,也是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绵不衰,并具有极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亲和性、融合性的根本所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不是被存在,人就是存在。人是这个世界上最高、最完美的存在,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绝对不证自明的存在。人是这个世界的本源,这个世界因人而显现,为人而存在,随人而发展,被人所创造;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来自于人的存在并统一于人的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所反映的都是、也仅是人的存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蕴涵着这个世界的一切,展现着这个世界的无限。作为世界之本源,人是包容整个世界的,是集世界万物为一体的存在,是使这个世界绝对统一的存在。这种绝对统一性体现在人的存在的各个方面,包括诸如物质与精神、肉体与灵魂、实在与虚在、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时间与空间、有限与无限、个体与社会、自由与必然、善与恶等传统西方哲学所认为的种种二元关系中。这些二元关系实际上都只不过分别是人的某同一本质的两种不同属性或不同表现形式,就如同一块磁铁中的南北两极一样,它们在人这里、也仅是在人这里,都是实为一体、绝对统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哲学起始于对世界本源的探索,世界本源是哲学的立足点。迄今为止,各个时期的哲学家们依据各自对世界本源认识和理解的不同,创立了各种各样各具特色的哲学理论和学说。本书只是想探索一下,如果站在“人”这个立足点上去看这个世界,它会是个什么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孔子说,“知”即是“知人”。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人是这个世界的本源,认识就是人对自己的认识。人这个“斯芬克斯之谜”将永远会是人自己认识和探索的对象,并且会永不枯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