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香榧!居然是一味传统的有效的补肺中药</p><p class="ql-block">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干果,有“干果之王”的美誉,主产于浙江会稽山脉以及安徽大别山,由于对生长条件要求苛刻,对纬度(北纬30)、海拔、气候、土壤都有要求,可种土地极其有限,所以特别稀缺珍贵,香榧已有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古称柀子、赤果、玉山果、榧子等,公元前2世纪初的《尔雅》是记载香榧的最早文献。唐时,被誉为“美容果”,宋、元、明、清得到较大发展。清朝时,香榧曾作为朝廷贡品。 榧子能润肺止咳,可用于治疗肺燥咳嗽者,若是较为严重,可与桑叶一同使用,促进吸收。用法用量:15~30克,炒熟嚼食或入丸散。)</p><p class="ql-block">《本草纲目》里面说香榧“气味甘温,平涩无毒”、“常食强筋骨,行营卫,壮阳道,滋阴虚。去三虫治五痔,润滑肠、消积食,清白浊、散蛊毒,平咳嗽,明目润肺”。 《本草备要(1694年)》 从诸家本草中取适用者400余味,对每味药说明其性味、归经、功用、主治。其载:榧“润肺,杀虫。”</p><p class="ql-block">金元四大家朱震亨说:榧子为肺之果。火炒后食用,香酥甜美。宁原说:榧子能杀腹中大小寄生虫,小儿黄瘦而有虫积者宜食用。苏东坡诗中说“驱除三彭虫,疗我心腹疾”,就是此意。《本草求真》对“榧实”载之如下:“榧实(专入肺)。甘涩微苦,体润而滑。性平无毒。”能泻湿热,为肺家之果。故凡一切肺燥而见咳嗽不宁,腹中不和,五痔恶毒,并小儿黄瘦便秘不解等症,服之无不奏效(好食茶叶面黄,每日食榧子七枚,以愈为度。治寸白虫,日食榧子七枚,满七日,虫皆化为水)。</p><p class="ql-block">据科学家研究表明,香榧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如三尖杉碱、高三尖杉碱、粗榧碱,可抑制肺癌细胞生长,起到防肺癌的作用。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科研成果报道,香榧酯对艾滋病毒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即将作为制备抗艾滋病毒药物。上海中医大学的研究则表明,香榧假种皮里可提取出红豆杉科特有的紫杉醇,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抗癌成分。</p><p class="ql-block">另外,我们在吃香榧子的时候,会习惯性的把黑色的果衣剥掉,其实小编不太建议你这样做,香榧的药性作用,主要就靠这层黑衣,因此食用时不用去掉黑色仁衣。</p>